《浦发硅谷银行: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资本市场趋势—2023年度报告(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发硅谷银行: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资本市场趋势—2023年度报告(24页).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诊断/工具|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医疗服务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资本市场趋势2023年度报告2|2023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资本市场趋势年度报告对中国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企业来说,2023年是颇具深意的一年。医疗健康行业资本市场自2015年起一路高歌猛进,在2021年达到创纪录的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最高点,受多重因素影响,自2022年起逐步下行,2023年持续下滑并步入了周期性调整阶段:全年交易数量同比下降41%,交易总额约69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但是我们观察到,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每季度的交易数量逐步企稳,这也许是市场回归稳定的信号。2023年,资本市场经历了美联储持续加息、
2、港股流动性受限、包括科创板在内的A股IPO节奏阶段性放缓等考验,种种因素挑战着一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但是,在低迷的资本市场之下,但是,在低迷的资本市场之下,20232023年是不断创造历史的一年年是不断创造历史的一年。我们惊喜地看到,过去十多年的资本和人才投入显著提升了中国医疗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的实力,同时,商业化和出海的探索也取得了里程碑的进展,比如:国内NMPA一类新药审批的总量创新高,并且获得FDA批准的国内创新药也超越了前十年的总和,同时,这些药物在海外也有很强势的商业定价;出海方面,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数量首次超过进口数量,同比增长约两倍,交易总额亦高达420亿美元;年末的并购交易将
3、2023年医疗行业的并购总额推高至314亿元,较2022年同比上浮54%。这些进展体现了我国医疗健康企业的研发实力从早年的跟随创新已转变为自主创新,且产品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时,退出途径上也有了更多选择。2023年度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创投市场总结3|2023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资本市场趋势年度报告我们依然坚定看好并持续支持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医疗企业,2023年持续布局临床需求明确且管线/临床数据优异的生物医药头部项目,覆盖疫苗、细胞基因治疗、蛋白组学等多个创新领域,并挖掘创新壁垒和细分天花板较高的创新器械企业:累计向医疗客户新增发放数十亿元人民币授信意向书,覆盖疫苗、细胞基因治疗、蛋白质组学等多个创新领
4、域;我们授信的现有医疗客户持续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在2023年累计撬动了股权融资逾83亿元人民币;自2019年起连续5年,每年均有医疗客户成功登陆中美IPO市场,2023年依然实现了某生物医药客户在美股成功上市以及皮肤学研发型企业在港股上市;多家客户完成授权出海交易,或是在自研核心管线和业务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国内细胞治疗领域头部企业,完成对外授权交易,位列年度交易金额前五-小分子创新药公司,在小分子创新药方面仅日本市场的授权即获得4000万美元首付款-专注孤儿药的上市企业,其首个创新罕见病药物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国际化创新生物制药企业,上半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约93.9%,成为18A
5、首家通过创新产品商业化获得稳定盈利的生物药企 医疗客户96次荣登2023全球独角兽榜、2023未来医疗100强、清科V50等权威榜单,包括:-头部中国心衰器械行业创新企业,荣登“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创新企业TOP10”榜单-头部中国城市普惠型保险、商业健康险等领域创新企业,荣登“2023中国多元支付企业TOP10”榜单-头部中国“智”造生物工艺核心装备和解决方案新势力供应商,连续蝉联入选100强榜单-头部超声内镜企业,蝉联“2023中国内镜行业年度十大优秀品牌”。2023年浦发硅谷银行持续积极赋能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中国医疗健康行业2023年创投交易统计 与上年相比,2023年度中国医疗健康市场
6、创投交易数量出现进一步大幅锐减。全年交易数量收尾在1056起,同比2022年及2021年分别下降约41%及59%;交易总额(据不完全统计)大约为690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约38%。鉴于交易总额、数量的下降幅度大体一致,可见中国医疗投资一级市场的估值并未出现明显下调。按季度来看,2023年后三季度交易数量趋于平稳,每季度约250起的交易数量大致回归2020年,也就是医疗市场投资“疯狂增长”年代前夕的水平。从细分领域来看,各板块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其中,医疗器械板块下跌幅度最小(27%),全年365起的投资交易数基本持平了生物制药板块。诊断/工具领域下跌幅度最大,而由于生物制药产业的收缩,研发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