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数字城市产业研究报告(2023年)(4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信通院:数字城市产业研究报告(2023年)(41页).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智慧城市研究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 2024年3月 数字城市产业研究报告数字城市产业研究报告 (2023 年年)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前前 言言 2023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在城市规划和执
2、行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重庆等地率先开展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坚持数据驱动下的技术创新与机制变革同频发力,创造性地解决城市治理、服务和发展难题,以数字化驱动城市生产、生活、治理方式整体性转变,革命性重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领智慧城市走向数据融通、全域转型、质效提升的发展新阶段。数字城市成为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数字中国建设重大战略的重要抓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超过 400 个县级以上城市发布了数字城市(含智慧城市)相关专项政策文件,高位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因素助推下,多方主体争相布局数字城市万亿级蓝海赛道。2
3、022年,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投资规模达 1.8 万亿元,已成为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城市产业与众多行业存在交叉关系,具有广覆盖性、强渗透性,包含咨询服务、基础设施、数据要素、智能中枢、智慧应用、运营服务、数字安全等 7 大关键要素。本报告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最新形势,深入分析数字城市产业周期、投资规模、产业布局及产业生态,进一步洞察数字城市 7 大关键要素发展最新态势,梳理数字城市 4 个热点板块,并从技术创新、数据赋能、场景应用、产业协同、运维运营等方面提出数字城市发展建议。由于时间和能力限制,内容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各界不吝指正。数字城市产业研究报告(2
4、023 年)的编制工作启动于 2023年 7 月,在编制过程中,受到日照市大数据发展局以及泰瑞数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元能星泰孪生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丰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北京智汇云舟科技有限公司、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芯动微电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宏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城市大脑数字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智能城市研究院、广东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信科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目目 录录 一、数字城市产业总体发展态势.1(一)产业周期:
5、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正处于成长期.1(二)产业投资:数字城市产业投资规模逐步企稳回升.3(三)产业布局:数字城市企业集中分布于东部省份.3(四)产业生态:科技巨头和大型国企加速业务转变.4 二、数字城市关键要素发展洞察.5(一)咨询服务:步入全过程、一体化咨询服务发展期.5(二)基础设施:向高速、融合、安全、智能方向演进.7(三)数据要素:供需双向发力加速释放数据乘数效应.10(四)智能中枢:走向智能升级、多级联动发展新阶段.15(五)智慧应用:呈现多方协同、全域提升发展新趋势.16(六)运营服务:多元化、一体化运营体系取得新进展.18(七)数字安全:安全形势严峻,产品服务发生大转变.19 三、数
6、字城市产业热点板块.20(一)AI 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行业迎来规范化发展.20(二)数据流通:数据产品开发成为数据业务发展重点.22(三)算力设施:算力智能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25(四)数字文旅:文创、文传、旅游消费新业态繁荣.28 四、数字城市发展建议.30(一)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数字城市发展“活力”.30(二)强化数据赋能,释放数字城市发展“潜力”.31(三)拓展场景应用,激活数字城市发展“动力”.31(四)促进产业协同,提升数字城市发展“合力”.32(五)加强运维运营,提升数字城市发展“效力”.32 图图 目目 录录 图 1 我国数字城市产业周期.1 图 2 2016-202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