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2023年“三体四层五面“的6G网络架构详细设计报告(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2023年“三体四层五面“的6G网络架构详细设计报告(24页).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三体四层五面“的6G网络架构详细设计陆璐中国移动2023年12月目录26G架构的设计思路16G“三体四层五面”架构的详细设计2总结和展望3ITU-R已明确6G典型场景和指标,将实现从移动通信向移动信息的重大转变6G要求网络内生支持AI、感知、泛在连接等新能力,网络将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3典型场景可分为三类,从信息传输到信息全过程服务:l第一类是性能沉浸化:5G三大场景的增强l第二类是要素融合化:AI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l第三类是覆盖全域化:泛在连接技术指标包括两类,在5G基础上扩展与增强:l第一类是6G新能力拓展:覆盖性、感知、AI、可持续性、互操作性、定位能力l第二类是5G能
2、力增强:安全、可靠性、时延、移动性、连接密度、区域话务容量、频谱效率、数据速率等从ITU技术指标到技术布局,系统是关键4不仅有单点技术的指标也有网络系统的指标对感知、AI、计算等要素与网络(通信)的整体融合提出了要求 峰值速率100Gbps以上 网络频谱效率提升23倍 定位精度提升至1-10cm 空口可靠性提升 连接密度提升2-3倍 支持AI相关能力 支持感知相关能力 安全、隐私与弹性 可持续性 互操作性 通信与AI融合 通信与感知融合 泛在连接 沉浸式通信(Immersive Communication)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hRLLC)海量连接(Massive Communication)I
3、TU技术指标不是单点技术的要求,而是对整个网络的系统性要求;架构设计需从网络整体出发,系统思考6G架构演进的关键方向面向网络平台化、服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6G架构演进的关键方向在于增强自身管控能力、扩展服务要素、拓展服务领域5增强自身管控能力扩展服务要素拓展服务领域未来业务需求流量带来基站规模倍增超低时延推动超边缘化数据本地化从集中式网络向分布式自治网络演进,灵活部署、本地闭环,适配多样化场景需求空天地一体化深度融合组网,实现全球全域低成本“立体泛在覆盖”新增数据、计算等服务要素,赋能网络内生AI、通感一体等网络新能力OTN/OXCOTN/OXCOTN/OXC基础设施InternetIoTV2
4、XR数据服务连接服务计算服务通感AI提出“三体四层五面”的6G总体架构6提出“三体四层五面”的6G总体架构,充分利用多样化通信和算力资源,新增数据面、计算面、安全面、服务使能层、数字孪生体,在架构层面实现对新型信息服务全场景、全流程的支持三体增加独立孪生体,虚实映射重组管理编排体,智能自治四层功能分层,跨域拉通强化算力、路由五面增强传统控制面/用户面增加独立数据、计算和安全面服务化功能层服务使能层控制面用户面数据面计算面安全面连接与路由层(空天地多接入,可信连接,异构互联,算力路由,确定性转发)通信与算力层(无线通信,光通信,计算,存储)网络本体数字孪生体管理编排体通信服务感知服务计算服务AI
5、服务安全服务孪生控制孪生编排孪生建模孪生实例能力开放管理自治服务设计资源智能编排调度跨域质量保障跨域数据管理目录76G架构的设计思路16G“三体四层五面”架构的详细设计2总结和展望3体数字孪生体:赋能网络自治闭环验证和控制8网络本体原生支持孪生接口,包括网络实时数据接口、虚实交互控制接口,实现网络物理实体和虚拟实体的实时交互映射,赋能网络运行态下全维透视分析,自治闭环控制。数字孪生编排功能数字孪生控制功能孪生模型库数据面数字孪生实例运行数字孪生实例监控管理数字孪生建模管理网络本体编排管理体网络配置管理数据接口网络本体实时数据接口数字孪生模型生成数据交互功能配置和资源数据p 原生孪生接口:网络本
6、体、编排管理体、数字孪生体基于原生孪生接口,实现虚实体间的数据交换和交互控制,是实现网络数字孪生的基础。p 数字孪生建模:基于模拟、仿真、数学分析、AI建模等多种建模技术生成网络、用户、环境的孪生模型,是构建网络数字孪生的核心。p 按需编排控制:解析网络本体和编排管理体的孪生需求,按需编排孪生资源、模型和对象,实现孪生对象设计,是构建网络数字孪生的大脑。p 孪生实例生成:基于编排结果,生成和运行网络孪生实例,实现对物理网络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实时或预测性镜像,用于网络的分析和验证,是网络数字孪生的承载实体。虚实交互控制接口虚实交互控制接口数字孪生体体数字孪生体:流程贯通网络本体和数字空间9核心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