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情

IMT-2030(6G)推进组:2023面向6G的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报告(第二版)(120页).pdf

上传人: S** 编号:148174 2023-12-11 120页 9.46MB

下载:
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件经过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三个皮匠报告文库所有资源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面向6G的无线信道建模研究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太赫兹通信信道研究:在100 GHz、140 GHz、220 GHz-300 GHz等典型太赫兹频段,开展典型室内场景大、小尺度信道衰落特性研究,研究太赫兹频段路径损耗、时延扩展、角度扩展、K因子、簇特性、散射特性以及大气衰减并提出相应模型。 2. 可见光通信信道研究:基于高精度可见光信道测量平台,研究光路损的距离依赖性与波长依赖性并提出多波长路径损耗模型,针对可见光通信信道的特性,提出一种室内三维空时频非平稳可见光GBSM模型。 3. 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研究:开展毫米波频段的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测量,构建感知信道路径损耗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3GPP 38.901的通感一体GBSM信道建模方法。 4. 智能超表面信道研究:开展26GHz的RIS信道测量,对RIS辅助信道的路径损耗进行分析与建模。提出以电磁散射理论、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为基础的RIS物理模型,设计了基于地图的混合信道模型(MHCM)的RIS信道模型,对基于GBSM的RIS信道模型框架给出了建议。 5. 新型信道建模方法:基于簇核的信道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从信道数据中提取簇核,兼顾统计性信道模型和确定性信道模型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全频段、全覆盖场景和全应用场景的6G普适GBSM。混合信道模型以射线跟踪作为关键技术计算主导传播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射线与传播图的混合信道模型。
6G信道研究现状如何? 太赫兹通信信道有何特性? 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研究进展如何?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