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专题报告:自动驾驶加速落地激光雷达放量可期-231207(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专题报告:自动驾驶加速落地激光雷达放量可期-231207(29页).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行 业 研 究 2023.12.07 1 敬 请 关 注 文 后 特 别 声 明 与 免 责 条 款 hu 电 子 行 业 专 题 报 告 自动驾驶加速落地,激光雷达放量可期 分析师 郑震湘 登记编号:S1220523080004 佘凌星 登记编号:S1220523070005 钟琳 登记编号:S1220523070006 行 业 评 级:推 荐 公 司 信 息 上市公司总家数 498 总股本(亿股)4,978.65 销售收入(亿元)45,290.82 利润总额(亿元)3,464.46 行业平均 PE 68.49 平均股价(元)32.50 行 业 相 对 指 数 表 现 数据来源:wind 方
2、正证券研究所 相 关 研 究 华为智能汽车专题七:问界 M9 有望引领AR-HUD 快速增长2023.12.05 供需逆转涨价来临,国产 CIS 进军高端2023.12.04 华为智能汽车专题六:长安华为战略携手,打造中国智能驾驶龙头 2023.11.28 半导体显示专题一:技术创新周期,Mini LED+OLED 双轮齐飞2023.11.27 激光雷达应用广泛,汽车有望成最大催化。激光雷达应用广泛,汽车有望成最大催化。激光雷达可运用于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按测距方式可分为 ToF 和 FMCW 两类,ToF 方案按技术架构可进一步分为机械式、半固态式和固态式。具体来看,机械式具备扫描速度
3、快、精度高等优势,适用于远距离探测和高速运动目标的跟踪,但结构相对复杂,维护成本高;固态式体积较小、寿命更长且故障率更低,但扫描范围有所受限。下游应用来看,自动驾驶逐步落地有望带领激光雷达持续放量,未来国内将有更多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上市。海外厂商洗牌加速,新技术持续落地:海外厂商洗牌加速,新技术持续落地:1)Innoviz:与宝马深入合作,获大众 40 亿美元订单。2018 年公司宣布与 Magna 合作宝马项目,并为宝马 2021 年推出的 L3 量产车型提供激光雷达。2022 年 8 月公司宣布向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 CARIAD 提供激光雷达硬件和配套软件,交易总价达 40 亿美元,预计
4、2025 年开始交付。2)Luminar:加速全球化工厂布局。公司专注 MEMS 混合固态激光雷达领域,已经推出的 Iris 传感器具备 300 米检测范围,正在与梅赛德斯合作,预计2025 年量产 Iris Plus。此外,公司在亚洲、墨西哥和泰国均有生产基地,全球化布局正在加速,扩产进度可期。3)Velodyne&Ouster:合并经营,竞争格局快速洗牌。2022 年两家公司成功合并,合并后将拥有 850 多家现有客户和丰富的专利组合。随着图达通、法雷奥、禾赛科技、速腾、华为等厂商的快速崛起,曾占据全球激光雷达市场 80%以上份额的 Velodyne 市占率有所缩水。4)Aeva:FMCW
5、 技术领先者,产品有望后年投产。公司采用先进的 FMCW 技术,最远可探测 500 米的物体,目前公司已经拿到了全球前十车企的定点,量产车型预计在 2025 年投产。下游应用下游应用加速渗透加速渗透,激光雷达出货提升激光雷达出货提升。根据灼识给出的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按应用划分的市场规模数据,2022 年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约为 34 亿元,至 2030 年 CAGR 可达 103%,规模将突破万亿。考虑自动驾驶安全性,激光雷达方案基本成为 L3 级以上的标配,L3、L4 和 L5 级别自动驾驶或分别平均搭载 1 颗、2-3 颗和 4-6 颗激光雷达。目前我国正处于 L2 向 L3+过渡阶段,
6、2022 年我国在售新车 L2 和 L3 渗透率分别为 35%和 9%,预计 2023年可达 51%和 20%。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厂商加速崛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厂商加速崛起。激光雷达产业链上游壁垒较高,当前我国激光雷达上游核心器件仍以进口为主;中游竞争格局尚为定型,国产厂商仍有较多机遇,2021 年速腾聚创已位于全球激光雷达企业市场份额第二。展望后续,固态补盲及芯片领域给予国产厂商较多成长空间,未来或是国产替代的重点领域。投资建议见第五章。风险提示:风险提示:自动驾驶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方 正 证 券 研 究 所 证 券 研 究 报 告-1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