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五道口:2023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框架研究报告(6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五道口:2023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框架研究报告(63页).pdf(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研究报告 (2023 年第 27 期 总第 3 期)2023 年 9 月 7 日 高等高等院校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框架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框架 科创金融研究中心 朱雅姝 安砾 【摘要】【摘要】我国“十四五”规划制定了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二十大”进一步要求推动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创新建设。因此,不断探索并优化我国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是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间创新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机制的关键环节。当前世界国力竞争的根本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转化效
2、能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动能。纵观全球领先经济体的科技转化发展历史可见,科技创新的源头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各国通过立法、设立专业中 介机构等等一系列措施,支持高等院校完善其自身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建设。如美国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即开始对国内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行设计,逐步发展成较为成熟的体系,使得美国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收益都位居世界前列。而我国各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设发展良莠不齐,全国高等院校整体科技转化效能较低;设立有专职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高等院校屈指可数,其中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以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名列前茅,并均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的流程体系。通过对
3、全球优秀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研究和分析,结合本研究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机构、金融创新及特色案例等方向的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报告汇总提炼了适用于我国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架构:价值培育价值传递价值实现,并对每一个步骤进行了目标原则和操作思路上的解析,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建立健全自身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供有实操价值的参考。目目 录录 一、前言.1 二、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2(一)价值培育.2(二)价值传递.10(三)价值实现.31 三、完善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议.45 本研究中心相关研究报告汇总信息.57 参考文献.58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 2-1 知识产权战略体系
4、.8 图 2-2 高等院校选择转化模式的可参考思路.29 表 2-1 不同转化模式的比较.26 表 2-2 不同类型的资金特点.41 附件 1:成果披露表参考模板.47 附件 2:意向协议(保密协议)参考模板.51 1 一、前言一、前言 我国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在国家的宏观战略引导下,在过去的 30 多年里逐步完善优化。2015 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正式颁布,将科技成果转化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收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明确,切实有效地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实施1。自此,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建立全链条服务型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是高等
5、院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核心。管理体系既要合理执行科技管理职能,又要有效提升校内基础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创新。因而,这一体系是连接基础科研与商业市场的“桥梁”。由于科研与市场的天然属性,使二者截然不相容,为打通这二者之间的天堑鸿沟,开展转化工作的人员需要融合多种专业行业经验和学科背景。因此,法律、财税、金融、经济管理、人力资源、建筑工程及理工科等专业知识都成为了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桥梁”上的基石。对多学科复合型的高度要求,保证了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同时也带来了优化成果转化管理体系的实操难度。科研工作者作为科技成果的发明人和创造者,肩负着启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了解完整的科
6、技成果转化流程,理 1 有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及现行规定,请参考中心研究报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宏观政策研究 2 解每个步骤所涉及到的国家政策法规、行业需求、市场规则,有助于指导科研工作的规划,从而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深度研究和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本文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提炼,以专业性原则和关键性思路为考量指引,形成一套全链条工作框架。旨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高效的实操指南,也为国内高等院校建立健全适合自身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可行性参考。注:本文中对相关内容的展开信息做了标注,请参考本研究中心既往的研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