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新华三:2023融合全光网络白皮书(3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DC&新华三:2023融合全光网络白皮书(38页).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新华三融合全光网络白皮书01云智时代,园区网络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1.1 创新业务需求激增,园区网络的重要性显著提升.21.2 现有园区网络面临巨大挑战 .31.3 园区网络亟待演进升级.402全光网络全面契合未来园区发展要求2.1 全光网络的基础能力和特性优势.72.2 全光网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903兼收并蓄,全面提升发展融合全光网络3.1 融合全光网络技术发展特征 .133.2 融合全光网络应用价值.133.3 融合全光网络发展趋势.1404融合全光网络的应用与实践4.1 承载不同特性的园区应用业务 .174.2 满足不同行业的创新场景需要 .194.3 典型实践案例.2205融合全光
2、网络未来发展展望5.1 机遇与挑战并存.295.2 IDC 建议.3006推荐新华三全光网6.1 坚持全光网络的融合化发展价值主张.336.2 为行业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选择.34目录contents01云智时代,园区网络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21.1 创新业务需求激增,园区网络的重要性显著提升随着云和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各行业的核心业务已经开始全面云化和在线化,通过开放、共享、协同的架构,实现更加广泛的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云智时代创建了丰富多彩的 IT 服务,推动各类组织不断开展数字化转型创新活动,产生了一大批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型业务。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深入,基础网络所承
3、载的数据流量特性在悄然发生变化。各类平台产生的海量新增数据不仅涉及到对计算、存储以及数据管理/治理等环节的全新要求,也给传输、交换、路由等网络基础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与此同时,高清视频、网络会议应用的大量普及,也进一步推升了用户对网络性能、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敏捷性的期待。横向流量显著增加:以典型的园区网络为例,传统应用系统的服务对象有限,其流量主要集中在不同应用系统内部服务器之间的互访。而随着终端数量的猛增以及业务模式的变化,园区内部设备之间的流量需求出现大幅增长,Wi-Fi 升级、业务云化、移动办公、多形态终端、全无线化、AP 入室等变化带来的规模化增加的信息口需求和超大接入带宽需求,使基础
4、设施架构和业务架构都在发生持续性的演进升级。纵向访问特性日趋复杂:企业上云和 SaaS 服务的大量应用,带来了更多的云间访问以及多云互联需求,一些业务应用需要更频繁的访问外部数据和外部服务,这对网络出口的性能和访问控制能力也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在这个数据价值赋能业务发展的关键时期,园区网络的重要性大幅提升。网络的承载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成效,更成为影响企业全局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图 1:企业云业务发展情况来源:IDC,2022应用转向部署到私有云应用转向部署到公有云93.0%93.0%需要进行 Saas 访问45.0%多云/混合云互联59.0%31.2 现有园区网络面临巨大
5、挑战近年来,随着各类园区业务的快速创新与拓展,园区网络基础设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传统以铜缆为主要载体的园区网络体系已经难于应对日新月异的应用变化。传统网络传输性能相对较弱,布线结构复杂,在支撑当前的多业务运行环境时疲态尽显,在面对电子课堂、在线教育、高清影像查阅、远程医疗、在线会议、高清视频直播、VR/AR等大流量和高频交互场景时,传统网络基础设施的性能和灵活性问题很容易导致上层业务出现不稳定和异常。越来越频繁的带宽升级也会导致重复投资加剧。一方面,铜缆的理论带宽上限相对不高,带宽的增加必然带来布线规模的增加。另一方面,铜缆的使用期限只有 10-15 年,一大批传统网络已经或正在面临重新
6、布线的问题,由此带来的设备升级和其他一系列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成本的不可控,总体升级扩容工作难度较高。此外,当前的用户普遍十分关注网络的可持续性和规划的前瞻性,希望在不过多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使网络具备足够的弹性,并能够满足未来一段时期的需求,这都是传统网络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在构建园区网络时,施工布线工程十分复杂,不仅要考虑传输距离的限制,还要关注机房空间要求、设备连接复杂美观要求、功耗要求、散热要求以及安全合规要求等。此外,目前的网络运维管理较为低效,无法应对越来越多的创新业务种类。因此,一个规模庞大的园区网络必须综合考虑快速部署、故障快速处理(包括线路故障定位、网络问题查找等)、扩容响应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