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陈品祥-数字孪生中轴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陈品祥-数字孪生中轴线.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数字孪生中轴线陈品祥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2023.05.23-05.25 四川成都一北北京京中中轴轴线线申申遗遗的的背背景景及及意意义义二数数字字孪孪生生中中轴轴线线的的建建设设目目标标三数数字字孪孪生生中中轴轴线线应应用用场场景景四数数字字孪孪生生中中轴轴线线建建设设方方式式汇报提纲2 0 2 3 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报告p 世界遗产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p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
2、来,纪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习近平一一、中中轴轴线线申申遗遗的的背背景景及及意意义义跌宕起伏的轴线韵律中轴线(景山段)的高度变化中轴线作为大国首都文化自信重要载体的功能,表达了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延续。2 0 2 3 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报告积极推进中轴线、天坛遗产扩展项目(明清皇家坛庙建筑群)申遗工作,对有条件列入申遗预备名单的遗产进行遴选。扎实推进中轴线遗产保护,营造良好遗产环境,全面烘托中轴线作为城市骨架的统领作用。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实施重点文物腾退,强化文物保护与风貌整治。一一、中中轴轴线线申申遗遗的的背背景景及及意意义义2 0
3、2 3 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报告2012201620172023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推进中轴线申遗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中轴线申遗,申遗工作进入“快车道”1月申遗文本正式提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夏季将迎接国际专家现场考察p 北京中轴线是世界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之一,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经典之作,代表了东方文明古都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最高成就。p 中轴线被誉为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哲学思想,体现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发展历程,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产。申遗的由来及基本
4、遵循一一、中中轴轴线线申申遗遗的的背背景景及及意意义义2 0 2 3 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报告北京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老城南北,全长 7.8公里,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 世纪,形成于16 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历经逾 7 个世纪。p 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展现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皇家礼仪传统、建筑形式与建筑建造技艺的明清皇家宫城与御苑,代表性物证包括景山、故宫、端门。p 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展现北京中轴线对称规划格局并承载了中国古代皇家祭祀礼仪的明清皇家坛庙建筑,代表性物证包括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p 古代城市管理设施:承担明清城
5、市计时、报时功能的管理设施和 构成北京城廓格局的城门建筑,代表性物证包括钟鼓楼、正阳门、永定门。p 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延续北京中轴线规划设计理念、展现公众 化进程的公共建筑,代表性物证包括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含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p 居中道路遗存:自元代始建并沿用至今的、勾勒北京中轴线走向及位置的居中交通设施与道路遗存,代表性物证包括万宁桥、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基本定义及构成要素一一、中中轴轴线线申申遗遗的的背背景景及及意意义义2 0 2 3 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报告北京中轴线在区域选址、规划格局、功能传统、建筑美学、历史层级
6、、变革实证 6 个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特征。遗产价值特征p 区域选址方面:按照“象天法地”原则,遵循“山环水抱”理念,将中轴线所在区域山水环境巧妙地与地理条件相契合。p 规划格局方面:展现出考工记所载中国理想都城规划范式“面朝后市”、“左祖右社”,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规划格局的杰出范例。p 功能传统方面:以国家礼仪文化为核心,将皇家宫苑、礼仪祭祀、庆典活动的国家性仪式空间,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城市管理设施等城市生活空间联系起来,集中展现出北京老城复杂而多样的文化传统。p 建筑美学方面:作为中国现存最长且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呈现出气势恢宏的景观序列,而且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极致展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