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研究院:2022年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9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迪研究院:2022年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95页).pdf(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 年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22 年年 12 月月 前言前言 超高清视频产业是引领信息消费升级、驱动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自 2019 年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广东、北京、安徽、湖南、四川等14 个省市相继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部省协同联动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方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超高清视频产业由点及面、遍地开花的局面正在加速形成。在政企产学研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在核心元器件、视频生产、网络
2、传输、终端呈现、服务与应用等各产业链环节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发布实施四年以来产业发展情况,赛迪研究院联合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多家会员企业联合编制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 年),全面总结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特点,系统梳理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情况、典型行业应用案例和重大赛事活动应用情况,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若干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编委会 牵头单位牵头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政策研究工作组 合作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3、):合作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当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四开花园网络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南京图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旭威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泰瑞特检测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北京锐马视讯
4、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政策工作组,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录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观点的,需要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目 录 一、超高清视频产业概况.1(一)超高清视频演进历程.1(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情况.4 二、重点技术及标准情况.7(一)高动态范围.7(二)编解码.9(三)先进计算.13(四)三维声.13(五)超分技术.15(六)数字版权管理.16(七)视频云.17 三、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情况.20(一)内容采集.20(二)内容制作.23(三)传输及分发.43(四)终端呈现.46(五)内容
5、供给.51 四、行业应用情况.54(一)广播电视.54(二)工业制造.56(三)文教娱乐.59 (四)智能交通.61(五)安防监控.62(六)医疗健康.64 五、趋势及建议.67(一)超高清视频产业五大发展趋势.67(二)超高清视频产业下一步发展建议.69 附件:超高清视频典型应用案例摘录(104 个).71 一、工业制造领域(15).71 二、广播电视领域(35).74 三、文教娱乐领域(25).83 四、安防监控领域(13).86 五、医疗健康领域(10).88 六、智能交通领域(6).90 1 一、超高清视频产业一、超高清视频产业概况概况(一)超高清视频演进历程(一)超高清视频演进历程
6、视音频是信息呈现和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底层技术。视频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从 20 世纪六十年代的模拟技术升级至数字技术,而后向高清(1920*1080)迭代,并在 2010 年前后步入超高清时代。超高清视频是继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的新一轮重大技术变革,每一轮变革对于显示、终端及广播电视在内的行业应用带来重要调整。1.模拟视频时期(模拟视频时期(20世纪世纪 50年代):模拟电视年代):模拟电视逐步把普逐步把普及及 国外模拟电视普及较早。1936 年,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机广播,第一次播出了较高清晰度的电视图像,该事件标志着电视步入实用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彩电在国
7、外已经普及。中国模拟电视起步较晚中国模拟电视起步较晚。1958年5月18 日,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参照苏联旗帜牌 14 英寸电子管电视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批黑白电视机。1958年 5月 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黑白电视实验广播。1970年9月,国营天津无线电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 PAL 制电子管彩色电视机,我国第一台彩电诞生。到 1995 年。由于技术不成熟,这个时期的模拟电视有易受干扰、色度畸变、亮色串扰、行串扰、行蠕动、大面积闪烁、清晰度低和临场感弱等缺点,这催促着更高 2 分辨率和数字电视的诞生。2.标清视频(标清视频(1990-2000 年):年):数字电视技
8、术起步,高清数字电视技术起步,高清晰度电视蓬勃发展晰度电视蓬勃发展 在数字电视技术起步时期,美国、日本、欧洲先启动数字电视发展,美国数字电视公司研制了第一台数字电视,涌现了汤姆逊、索尼、LG 等龙头企业,在这些龙头企业主导下,构建了美国的数字电视国家标准,通过标准专利收取了大量的专利费。我国自 1990 年前后开始进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的项目攻关。2000年,南宁开通全国首个数字电视平台。2004 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数字产业发展年”。与模拟视频相比,标清视频时期发展起来的数字电视图像质量更高、节目容量更大、伴音效果更好。同时期发展的还有VCD和DVD。1993年,世界上第一台
9、影音光碟(VCD)面世,但由于 VCD 无法满足逐渐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同类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很多知名 VCD 品牌于1999 年退出市场。与此同时,由于容量更大、播放时间更长、画面更清晰等原因,DVD 开始取代 VCD。3.高清视频(高清视频(2000-2010 年):年):频道开播、企业核心技术频道开播、企业核心技术攻关攻关推动视频技术向高清化、数字化发展推动视频技术向高清化、数字化发展 在日本的推动下,1080P于2000年成为世界公认的高清标准,高清数字电视、DVD、蓝光在超高清时代快速普及,索尼、松下、东芝、三星、飞利浦等终端企业联合好莱坞 3 电影公司主导了 DVD 和蓝光标准,同时
10、依托 MPEG 推出的系列编解码标准,在高清时代脱颖而出。2008年 1月 1日,央视在北京率先试播一套高清数字电视节,。2008 年 6 月,天津、上海、沈阳、青岛、秦皇岛、大连等 6 个奥运会协办城市和广州、深圳陆续开播了央视高清综合频道和标清频道,我国快速向数字化、高清化转换。TCL、创维、海信、长虹、索尼、松下等电视品牌致力于显示方案、图形处理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彻底解决了传统电视动态画面有拖尾残影的问题。4.超高清视频(超高清视频(2010 年至今):年至今):政产学研用协同,超高政产学研用协同,超高清视频规模化发展清视频规模化发展 伴随着信息消费、VR/AR 产业的兴起以及 5G
11、 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建设的规模化,超高清视频产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纷纷角逐发力,涌现了索尼、三星、松下、杜比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我国移动、联通、电信、京东方、TCL、华为、腾讯等企业在内容采集、制作、传输、显示、应用各个环节的布局推动着超高清视频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超高清视频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结合,逐步应用于工业制造、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等领域并不断扩展。4 图图 1 视音频技术演进历程视音频技术演进历程 来源:来源:赛迪研究院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电子信息研究所(二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情况情况 产学研用各界协同推进
12、,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快速增产学研用各界协同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长。自 2019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简称“行动计划”)以来,超高清视频产业快速普及、产业规模迅速增长,预计 2022 年,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过 3万亿元。截至 2021年底,我国 4K电视渗透率已达到 72%,43 英寸以上大尺寸 4K 电视渗透率接近100%;100Mbps、10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分别达到 4.98 亿户、3456 万户,5G 手机终端连接数达到 5.2 亿,为全球第一。超高清频道陆续开通
13、,内容建设能力大幅提升超高清频道陆续开通,内容建设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1 年底,全国已批复 4K 频道 8 个,8K 频道 2 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电视节目生产量超过 5000 小时,北京 5 电视台超过 1000小时,广东省可提供 4K节目量达 20426小时。全国 IPTV 用户总数达 3.49 亿户、OTT 网络电视用户3.27亿户,随着抖音、快手、Bilibili等平台开始逐步支持超高清,UGC 成为超高清视频内容创作的重要模式,在个人创作者的积极投入下,超高清视频内容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不断不断完善,完善,逐步向行业推广应用逐步向行业推广应用。标准制定方面,在“百城千
14、屏”活动的推动下,“百城千屏”超高清视音频传播系统节目播出技术要求等六项团体标准相继发布,完善了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版图。2022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高动态范围电视系统显示适配元数据技术要求(GY/T 358-2022)行业标准,HDR vivid 正式升级成为广电行业标准。在标准落地及应用方面,重大赛事、活动进一步加快了自有标准的落地推广。2021-2022 年期间,AVS3标准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残奥会、百城千屏,全国 34个城市 120 多块超高清大屏参与了冬奥直播,同时冬奥实现了AVS3 标准在移动端直播场景首次试点落地。2021 年 7 月欧洲杯,HDR Vivid 首次应用于大
15、型赛事,2022 年北京冬奥会、残奥会也均使用了 HDR Vivid 标准,并探索了一种移动端HDR Vivid 软渲染的解决方案,拓展了 HDR Vivid 标准的应用范围。超高清视频与超高清视频与 5G 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超高清视频与 5G、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新一代信息技 6 术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场景、新应用、新模式,已成为 5G 商用部署的重要场景和驱动力。在工业制造领域,5G+8K 应用于智能工厂、智能码头,在传统制造产线图像质检、生产区域的无人巡检等应用提高了生产和检测的效率;在医疗健康领域,5G 的低延时、高速率的传
16、输特性和超高清对画面细节的捕捉,为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监护、远程急救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在智能交通领域,超高清+AI,人脸识别、视频智能分析、与超高清探头在交通管控通过精准感知、捕捉,结合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实现了高效的交通管控、道路执法,有效的缓解城市病,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在广播电视、文教娱乐领域,百城千屏、北京冬奥会的应用推动了文化产业的革新。7 二二、重点技术、重点技术及标准及标准情况情况(一)(一)高动态范围高动态范围 高动态范围(高动态范围(High-Dynamic Range,简称,简称 HDR)是是超高清音视频产业的关键技术之超高清音视频产业的关键技术之一一。HDR 拥
17、有更广的色彩容积和更高的动态范围,为图像保留更多细节。通过丰富的图像亮部和暗部细节,在对比度、灰度等维度上提升影像质量,让用户眼中的影像更加细腻真实,更富有感染力。目前,HDR 主要有 PQ 和 HLG 两种光电转换函数,均被列入 ITU BT.2100 视频图像质量标准,成为超高清视频的基础HDR 技术规范。HDR 主流标准包括主流标准包括 Dolby Vision、HDR10、HLG 等,等,由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研制的由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研制的 HDR Vivid 标准正蓬勃标准正蓬勃发展。发展。目前,围绕 PQ 和 HLG 基础 HDR 技术规范已在广播电视、影视、流媒体领域建立
18、超高清视频产业生态。HDR10 已被芯片、编解码、流媒体服务商、终端呈现厂商广泛接受,主要应用于中低端超高清视频设备市场。Dolby Vision 相对 HDR10 拥有更完整的生态系统,被电影制作厂商、宣传片制作商等广泛接受,占据高端超高清视频设备市场。HDR Vivid 自发布以来,各大企业相继加入生态圈,FilmLight 公司的 Baselight 5.3、Blackmagic Design 公司的DaVinci Resolve Studio 18、索贝的 EditMax 11.5 等制作工具都已支持 HDR Vivid。华为鲲鹏和昇腾服务器支持 HDR 8 Vivid 转换。爱奇艺、
19、华为视频、咪咕视频、腾讯视频等均已上线 HDR Vivid 内容。微信、快手、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也都正在适配 HDR Vivid。HDR 发展面临发展面临适配性、适配性、流程复杂、两极化流程复杂、两极化三大问题三大问题。一是 HDR 多种技术标准共存,标准之间的兼容性较差,不能覆盖主流终端的适配、认证及测试过程,导致终端呈现效果差异明显,用户难以获得一致的视觉体验。二是传统 HDR 制作流程复杂,应用 HDR 技术的超高清片源匮乏,高质量片源供给不足,超高清频道专区少、时长短,用户侧的超高清需求被抑制。三是 HDR 存在两极化的问题,HDR VIVID 的标准推出,对于中国 4K/
20、8K HDR 播出标准和制作规范的统一有推动作用。但目前整体视频行业还是高清以及 4K SDR 内容,更易于制作普及,而除了 4K HDR 和 HD SDR 同播和直播流程,可以采用固定的转换参数来适配外,追求高品质的 HDR 及下转 SDR 效果,需要经过后期的分别调色来保证在 HDR 和 SDR 屏幕上最佳呈现,但这样也会增加制作的负担、效率影响以及可能由于多次转换带来的风险。另外,由于各电视厂家的不同规格产品存在显示效果(或者优化效果)不一致,也会影响高质量 HDR 内容最终的呈现效果。HDR 的的发展趋势发展趋势。手机 HDR 拍摄降低了 UGC HDR的门槛,HDR 向移动端加速渗透
21、。UGC、OTT 平台的 HDR 9 内容增长提升了大众对 HDR 的认知。以腾讯、爱奇艺、优酷、咪咕等为代表的OTT平台和以抖音、快手、微博、B站等为代表的 UGC平台在近 2年均开始布局 HDR技术。百城千屏,医疗,工业等产业互联网将引入 HDR,加速推动HDR 的产业普及。预计 2023 到 2025 年,HDR 将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热播电视剧以及北京冬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赛事大大拉动大众对 HDR 技术的认知。(二)编解码(二)编解码 超高清超高清视频视频编解码格式主要分制播域和发布域两大类编解码格式主要分制播域和发布域两大类型型。制播域格式主要用于节目制作、播出和存储,以高码率母版级
22、高质量为主要特点;发布域格式主要用于数字电视和互联网视频发布,强调低码率和高质量。1.制播域制播域 制播域格式主要由摄像机和非编厂家带动和主导制播域格式主要由摄像机和非编厂家带动和主导,以通用编解码标准为基础扩展支持 422 色度和 10-12bit 精度编码为主要特点。4K 的制播域格式主要以 XAVC 和 ProRes 为主,但由于 XAVC 规范未扩展到 8K,而 ProRes码率又过高,广电行业尚未找到满意的 8K 制播域格式。JPEG-XS 具备成为超高清制播域主流格式的潜力。具备成为超高清制播域主流格式的潜力。JPEG-XS 是最新的浅压缩编解码标准,优势在于标准化、低延迟和低复杂
23、性。基于小波技术应用上的一些突破,实际测试能够以 16:1 压缩率达到视觉无损的质量,满足 8K 编 10 辑的质量要求且编解码效率很高,有望以单一格式满足制作、传输和播出的需求,对于提高超高清制播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北京台已经开始对该技术的尝试,产品生态逐步完善。2.发布域发布域 发布域格式使用场景广泛,各大组织、企业投入力度大,致力于争夺技术和专利上的制高点。MPEG 和和 ITU-T 联合组成的联合组成的 JVET 推出的推出的 H.26X 系列系列是 目 前 应 用 最 广 泛 的 编 解 码 标 准。是 目 前 应 用 最 广 泛 的 编 解 码 标 准。H
24、.265/HEVC 是H.264/AVC 的继承,支持从高清到 8K 的分辨率,以接近二分 之 一 的 码 率 达 到 与 H.264 近 似 的 编 码 质 量。4K H.265/HEVC 在国内已达到商用水平,主要应用在超高清赛事直播,大型综艺晚会超高清直播等。2020 年,该组织推出了 H.266/VVC标准,相较于 H.265/HEVC,其编码性能提高了近 50%,但应用尚未普及。H.26X优势在于标准成熟度高,硬件支持完善,缺点是专利收费复杂和不确定,导致大型互联网公司(如谷歌)另起炉灶,开发免版税的新编解码格式。AOM组织开发的组织开发的 AV1等等下一代视频编码格式下一代视频编码
25、格式已在推广已在推广落地阶段,并落地阶段,并与与 H.265/HEVC 展开竞争展开竞争。AOM 是由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英特尔等联合发起的非盈利组织,由其开发的AV1被设计为取代谷歌的 VP9,并与H.265/HEVC竞 11 争的格式。AV1 在 VP9/HEVC 基础上能够提高约 25%的编码性能,AV1的优势在于免版税,但也存在复杂度偏高,编码效率低,硬件支持少的缺点。历史上 VP8、VP9的推广并不算成功,但由于谷歌对 AV1 在自有生态的积极推进和开放联合的态度,应用前景比较乐观,如 Netflix、Youtube、Facebook 等公司已经在他们的部分产品中使用了
26、AV1 编码器。中国中国AVS标准历经标准历经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年的发展,已经形成AVS、AVS2和和 AVS3 共共 3 代标准,标准先进性和产业化代标准,标准先进性和产业化水平也在逐步提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升。AVS(AVS+)用于高清,AVS2 对标 H.265/HEVC,是国内 4K 信号卫星传输、数字机顶盒的必备格式,AVS3 是面向 8K、VR 和流媒体的最新编码标准,其编码性能比AVS2提升约 30%。2020年春晚的 8K AVS3春晚直播系统,通过 8K 机位进行独立信号采集制作,采用国产 8K AVS3 编码器压缩成 120Mb 码流,统一传输到全国 11 个省市户外大屏进
27、行同步播出。AVS 系列标准作为国内主导的编解码标准,在技术先进性、专利收费等方面应对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具有重要意义。3.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发展趋势 包括目前最新的 VVC(H.266)和制定中的 EVC 等标准,都是基于搜索、变换、熵编码的传统编码框架,编码复杂度提升和质量收益比越来越小,而各种视频应用如 VR、12 云游戏对高帧率和高分辨率依然有提升的需求,需要在技术上有更大的突破。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与编解码深度结合技术与编解码深度结合。新的编解码标准通常需要产业和生态的完善支持才能有生命力,而编解码标准的多样化会导致建立生态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基于现有编解码标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编码过
28、程优化会是一个有价值的手段,已经有很多厂家在此方向进行尝试。通常在编码预处理(降噪、场景检测等)、ROI 感兴趣区域编码、码率自适应算法、编码工具选择等方面都能进一步提高现有编解码器的性能且保持兼容性,有利于更好利用现有数量庞大的终端设备。智能编解码技术正处与探索阶段。智能编解码技术正处与探索阶段。端到端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编解码技术,采用像素概率重建、光流估计、感知编码、语义编码等实现超低码率的编解码。该方向还处于学术上的探索阶段,但随着算力的提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编解码技术有望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多种格式并存可能成为编解码技术常态多种格式并存可能成为编解码技术常态。由 1 到 2个编
29、解码格式覆盖所有行业的情况已经过去,现有的编解码标准依然具有生命力和提升价值,国产化标准也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很难预计新格式中谁能成为超高清发布域的主导格式,多格式支持很可能成为一种常态。13(三三)先进计算)先进计算 超高清视频产业在端侧编解码优化和云端内容渲染处超高清视频产业在端侧编解码优化和云端内容渲染处理制作上展现出对计算技术的多样化需求理制作上展现出对计算技术的多样化需求。业界厂商利用边缘计算平台创新,融合云主机、容器等虚拟化技术,推动 5G+4K/8K+全景声的云上内容渲染制作能力、AI 音频修复能力、AI 音视频生成能力、工业模型三维协同设计能力云上部署,实现超高清视频在广播电视
30、、工业制造、智慧城市等多领域规模化应用。(四四)三维声)三维声 三维声技术作为超高清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音频的空间感、方位感、高还原度、高沉浸度,带给观众更具感染力的临场感、个性化和交互体验。三维声技术解决声音从构建到还原的整个环节,可在家庭环境、影院环境、个人、AR/VR 以及车载中得以广泛应用。同时产业应用加速拓展,如百城千屏同步配套三维声技术,大力推动了产业的整体发展。三维声技术决定超高清视频的声音真实感三维声技术决定超高清视频的声音真实感。音频技术的演进历程是“单声道-立体声-环绕声-三维声”,相应地,人耳感受经历了由“点”及“线”到“面”再到“空间”的过程。相比目前常用的 5.1
31、 环绕声,三维声增加了多个顶部声道,通过算法模拟人耳听音过程重建三维虚拟声像,或通过扬声器优化布局,实现了声场的精确重构。观众在听音过程中不 14 仅能辨别声源的位置和方向,还能感知声源的移动轨迹,从而使得音效更加逼真、细腻。沉浸式的三维声配合高清晰度、高色彩还原度的超高清画面,能够真实再现场景,给观众以更具沉浸感、参与感的体验,在音乐会、大型体育赛事、戏曲等的直播/制播和电影、纪录片等影视内容制作均有应用。三维声主流标准及解决方案三维声主流标准及解决方案实现厂家集中,实现厂家集中,以杜比、以杜比、DTS 等为等为主,主,专利壁垒较高,专利壁垒较高,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态体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
32、态体系系。目前,四种主流的三维声技术解决方案分别为杜比全景声系 Dolby Atmos(美国 Dolby Laboratories)、临境音 DTS:X(美国 DTS)、Auro 3D(比利时 Auro Technologies)、MPEG-H(德国 Fraunhofer IIS)。在编解码方面,杜比全景声的编码技术和 MPEG-H编码技术较为成熟,如 Dolby ED2、Dolby DD+集成到了音频工作站 Protools、Nuendo 中,MPEG-H 已被韩国 4K 频道使用。在渲染方面,通过算法模拟人耳听音过程重建三维虚拟声像,或通过扬声器优化布局重构声场。杜比全景声的渲染方案在影院
33、、电视、手机等产品中均有使用,Auro 3D 的扬声器布局方案已被 ITU 系列标准采用。我国我国研制的研制的三维声标准及解决方案已步入推广落地阶三维声标准及解决方案已步入推广落地阶段。段。我国的三维声标准由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牵头,与 AVS 工作组协同,联合产业端到端生态,于 2022 年 15 4 月推动发布三维菁彩声(Audio Vivid)技术团体标准草案,并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接纳为行业标准。喜马拉雅已完成120 小时有声书音乐内容制作,总台中秋晚会采用该标准进行直播应用示范。国内企业的 WANOS全景声解决方案已与央视网 CNTV、芒果 TV、腾讯视频、百度云合作布局应
34、用于央视网“2019 年春节晚会”、芒果 TV“歌手 2019”“声入人心”等重要节目中,并服务了全国 300 多个影厅。三维声预计未来将与虚拟现实、元宇宙等结合逐步,三维声预计未来将与虚拟现实、元宇宙等结合逐步,并进一步向会议办公并进一步向会议办公、医疗健康、医疗健康等场景延伸等场景延伸。随着音视频技术逐步由向沉浸式、交互式方向发展,三维声将拓展产业互联网的应用,深化行业应用领域的使用,扩大技术规范在垂直行业的影响力,预计 2023-2025 年将加速发展。(五五)超分技术)超分技术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技术已成为学界和业界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技术已成为学界和业界新的趋势。趋势。超分
35、技术是将低分辨率图像放大为高分辨率图像,该技术能够使历史素材升级为超高清制式,而无需重制,解决了目前超高清素材缺乏的问题。传统上超分技术是利用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双三线性插值等插值算法,但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卷积神经网络、残差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超分上取得了更好的性能。国外厂商已对超分技术深入地探索并作为商业服务提国外厂商已对超分技术深入地探索并作为商业服务提供给客户供给客户。Topaz 提供具有图像超分、视频超分、图像去噪 16 等功能的专业处理软件,Adobe 在其专业设计软件如 PS 中嵌入超分功能,Nvidia、AMD 则在游戏领域提供图像超分服务,实现使用较少计算资源得到
36、较好的游戏帧率。国内已有多家厂商提供面向不同领域的解决方案国内已有多家厂商提供面向不同领域的解决方案。国内企业技术特点各不相同,互联网企业以提供公有云图像超分服务为主,终端厂商将该技术应用在手机端及电视端,内容制作企业将其应用于视频内容制作端。现有超分技术已应用于制播系统、广电运营商、IPTV 运营商,开启了超高清视频内容生产和协同运营模式,加速了人工智能在超高清视频领域的生产应用。超分技术仍存在通用性、实时性不足等问题超分技术仍存在通用性、实时性不足等问题。虽然超分技术在超高清视频中已被广泛使用,但还存在些许不足。一方面,所使用的模型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多样的场景,且图片的细节以及人物的肤质容
37、易缺失;另一方面,由于超高清视频巨大的数据量,模型需要多卡协同计算才能达到实时性要求。(六六)数字版权管理数字版权管理 超高清视频内容的稀缺性和高价值对安全传输和用户超高清视频内容的稀缺性和高价值对安全传输和用户权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权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 Management,DRM)可以有效保护内容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传统 DRM 系统的安全级别只有软件和硬件两种,超高清 DRM 系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三类增强硬件安全级别,17 在智慧广电融媒体及工业、交通、安防等领域的行业应用中实现了侧信道防御和取证水印等功能,能更为有效防止非法复制、传播和篡改
38、视音频内容,保障智慧互联场景下服务端和用户端的信息安全。根据优酷数据,使用 DRM 技术后,其他非法播放途径被切断,视频平台播放量提升了20%左右,版权方的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DRM 已经成为数字媒体产业公认最核心的基础设施之已经成为数字媒体产业公认最核心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国际间知识产权博弈的一,是国际间知识产权博弈的重要重要领域领域。国际主流的 DRM技术方案有三种,分别是微软公司的 PlayReady、苹果公司的 FairPlay 和谷歌公司的 Widevine。我国推出的由音视频产业链产学研用各方合力打造ChinaDRM技术标准,全面支持我国自主商用密码算法和音视频编码算法。ChinaD
39、RM 成员已达 110 家以上,包括腾讯、爱奇艺、优酷、芒果、华为、海思、中国电信等视听产业链机构、企业均已逐步支持,同时标准国际化的工作也在启动过程中。(七)视频云(七)视频云 视频内容云上生产制作成为新趋势,越来越多的视频视频内容云上生产制作成为新趋势,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通过云上制作和生产。内容通过云上制作和生产。随着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推进,以 5G、AI、区块链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基建得到飞速发展。音视频加速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中,大量业务由线下转移到线上,视频正在成为推动各行各业效率提升和业务升级的基础能力。视频内容逐渐由实拍生成演 18 进为数字化直接生成。虚拟制作推动电影、电
40、视质量升级,算力需求越来越高。影视特效制作的效率大幅提升,制作周期从数年降低到数月。远程协作成远程协作成为内容生产行业的重要诉求为内容生产行业的重要诉求,基于云构建基于云构建的视频内容创作平台逐渐成为内容生产的主流的视频内容创作平台逐渐成为内容生产的主流。动态变化需求以及疫情推动了远程协作内容生产方式。云上制作效率成为核心诉求,内容生产流水线可大幅提升内容生产力。如电影后期生产线、综艺后期生产线、数字人制作生产线、动画制作生产线等。通过云上资产库,解决线下工作室传统硬件不断淘汰和标准媒体格式持续变化的问题。艺术家在一个高带宽、低时延的云环境中,直接对内容进行生产编辑,无需拷贝和移动。模块化的生
41、产线可以持续迭代优化,逐渐融合拍摄端和制作端,极大提升创作和制作效率。通过云的弹性伸缩能力,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云计算有效解决视频制作的大算力、远程协作、弹性伸缩等需求。内容生产线包含通信与协作、数字资产管理、媒体智内容生产线包含通信与协作、数字资产管理、媒体智能处理等基础平台。能处理等基础平台。云上通信与协作平台,主要提供云桌面能力,艺术家通过云桌面访问云上的视频内容生产工具,像使用本地工作站一样使用云端服务器,同时可以让多个艺术家共同协作完成视频内容创作。云上数字资产管理和交易平台,让工作室能够将图片、拍摄素材、制作模型等 19 内容在云上存储、使用、共享,同时可结合区块链和
42、NFT等技术,将数字资产上链,生成唯一性标识,做好产权保护。云上智能处理平台,AI 技术融入内容生产、处理、分发、消费等环节,有效提升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内容生产传播效率和质量。渲染引擎,构建基于云基础设施的图形渲染引擎,依托于云上的海量计算资源,实现高性能的 3D 建模、仿真和渲染。国内国内在影视工业化和流程方面在影视工业化和流程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仍处于初级阶段。相比欧美,日韩等工业化方面从软件工具到流程都存在很大差距,如影视工业化流程软件,高端影视制作工具软件,媒体引擎与渲染软件能力,高端 GPU 硬件芯片的国产化能力。国内企业影视化刚起步,整体缺乏统技术标准和体系。在业务流程,平台
43、架构,接口互通性等还存在大量的技术缺口。视频云将支持更多的产业应用视频云将支持更多的产业应用。视频云将更全面、更深入地融入影视、金融、文旅,工业等各个领域,充分发挥应用价值,迸发巨大的潜力。以云平台为主的核心工具软件与流程在多场景、多领域的融合、应用、落地。包括VR 内容制作,数字孪生,数字人,NFT,元宇宙等应用。20 三、产业链各环节三、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情况发展情况(一)内容采集(一)内容采集 1.摄像机、相机摄像机、相机 广播电视及文教领域广播电视及文教领域,专业级设备逐步向 8K 发展,消费级设备性能提升并可替代部分专业级设备使用,镜头仍是我国需要攻破的主要问题。广播电视节目拍摄的 8
44、K 摄录产品主要由日本企业提供,国内企业自主设计研制、生产的 8K EFP 超高清摄像机系统通过了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的技术检测并参与了北京冬奥会直播部分企业等生产的电影摄影机已成功出口至国外。消费级方面,手机已成为重要的采集工具,摄像头已逐步配备 HDR 功能,部分消费级照相机等已开始应用于专业拍摄。镜头方面,缺少较大变焦比的转播级别镜头。工业制造领域工业制造领域,工业相机主要包括线阵相机、面阵相机等,其精确性高、速度快,灰度级可到 256 以上,可观测微米级的目标,快门时间可达到 10 微秒左右,高速像机帧率可达到 1000 帧/秒以上。国内企业等企业均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了定制化采
45、集解决方案。医疗健康领域医疗健康领域,我国企业在超高清内窥镜已取得诸多进步,实现了全链路4K超高清成像。4K超高清内窥镜生成的图像分辨率是传统高清的四倍,可真实再现影响色彩,可观察到细微血管、神经及筋膜层次,还可观察到传统高 21 清内窥镜难以探查的病变区及活检部位细节,对于解剖层面及血管拥有更高的辨识度。基于高图像质量及清晰度,4K 超高清内窥镜可用于传统内窥镜难以操作的精细手术,如神经血管手术。国内企业已有超高清内窥镜及摄像系统、术野相机等产品在各大医院应用。安防监控领域安防监控领域,监控摄像机与 AI 技术深度融合,面向不同场景的定制化产品不断推出,智能化趋势加速。超高清技术推动夜间监控
46、、大视角监控发展,提高了日夜成像的共焦能力和像质。AI+视频监控可极大提高视频监控数据的利用效率,并助力视频监控的应用领域从安全防范拓展至更多的智能化应用。2.监视器监视器 8K产品尚未普及,整体市占率较低。产品尚未普及,整体市占率较低。8K超高清监视器在国内外市场都还未普及,各个厂家均处于展示宣传阶段,尚未形成市场推广。主要厂家在屏体资源、FPGA/3D-LUT色彩管理、图像处理芯片、监视器软件等方面技术积累深厚。索尼、松下和夏普都已推出了 8K 监视器产品,但监视器产品的开发周期较长,成本昂贵,性价比不高。我国我国 4K 监视器产品以中低端为主,监视器产品以中低端为主,8K 产品尚不成熟产
47、品尚不成熟。4K监视器方面,国内企业已推出广播级4K监视器产品,但市场占有率低且以中低端市场为主。8K 监视器方面,75 寸广播级 8K 监视器产品已有相关产品。22 8K监视器门槛高,投入厂家有限监视器门槛高,投入厂家有限。8K超高清视频监视器应用场景包括视频监控、广播电视、电影制作、教育等领域。8K 视频监视器在显示面板、视频数据处理、色彩管理及专业功能等方面标准苛刻,而且研发周期长。超高清的 16路 3G-SDI或 4路 12G-SDI的传输技术相对于高清要更加复杂、实现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能够满足专业电视和电影制作的液晶面板凤毛棱角,可选余地有限。另外,虽然应用场景广泛,但是整体市场
48、需求数量较小,投资回收期长。因此,8K 视频监视器进入门槛较高,国产厂家较少投入其中。3.切换台切换台我国依托互联网优势,以研发导播台制作系统为主,PC 级导播台制作系统生产较多,8K 广播级导播台正处于研发中。传统的广播及视频切换台方面传统的广播及视频切换台方面,主要应用在广播电视专业中的演播室及播控中心等,属于传统的视频切换台,具备超高清视频信号的切换及制作能力。主要功能包括:多路视频的输入输出、母线制作能力 M/E 混合效果、下游键(对视频图像进行多层上台标字幕能力)、抠像填充等、tally提示,能满足现场视频节目制作转场及视觉特效制作等要求,其业务流程更加专业定制化,采用硬件处理器解决
49、视频编辑能力,可以快速启动,不受操作系统的影响。23 导播切换台方面导播切换台方面,利用互联网的红利派生的具备远程制作、综合能力的切换台(即多功能一体化系统),这类产品利用 CPU 资源通过板卡、网卡等对诸如 SDI、SDI over IP等视频信号进行采集,满足现场视频节目制作转场及视特效制作等需求。其主要特点就是灵活便捷,功能相对更多,方便扩展,但是受到操作系统的限制不具备快速启动能力。国内企业已推出 4K相关产品,8K广播级导播台正在开发中。(二)内容制作(二)内容制作1.虚拟演播室虚拟演播室虚拟演播室应用前景广阔虚拟演播室应用前景广阔。虚拟演播室是指利用 XR 虚拟拍摄技术构建的利用
50、LED 显示屏替代原有绿幕拍摄的演播室,具有沉浸式空间透视、相机追踪、人体捕捉(数字人)、实时渲染、扩展现实、AR 特效等功能,可实现短视频虚拟制作、虚拟扩展直播、数字人实时互动,亦可应用于摄影、演出、展览、广告、活动等应用方向。虚拟演播室可节省拍摄、制作时间虚拟演播室可节省拍摄、制作时间。虚拟演播室通过LED 显示屏构建虚拟场景,节省拍摄团队在实景拍摄时的差旅、舟车劳顿、选景、搭景时间等成本,可全天候拍摄,演员或主持人在可控环境下表演,即使在恶劣的严寒或极热环境下也表演自如。另外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后期前置,实时看到最终呈现画面效果,大幅减少后期制作时间。虚拟演播室主要由虚拟演播室主要由 LED
51、 显示屏、渲染服务器、合成服务显示屏、渲染服务器、合成服务24 器、相机追踪系统、灯光系统、摄像系统、音响系统等组器、相机追踪系统、灯光系统、摄像系统、音响系统等组成。渲染服务器负责虚成。渲染服务器负责虚拟引擎的渲染工作拟引擎的渲染工作,通过透视投射将渲染的虚拟画面输出至背景 LED 屏,由摄像机完成最终采集。实时的虚拟摄像机追踪系统实时的虚拟摄像机追踪系统,又称虚拟摄像机、相机追踪,通过定位摄像机的位置和角度,可以将真实摄像机的运动反映到虚拟摄像机上,并实时地预览虚拟内容的变化。除了位置信息的同步,虚拟摄像机系统还可调整相机的焦距,模拟出镜头的变化,以确保能够完全正确地再现真实摄像机的拍摄效
52、果。合成服务器合成服务器将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整合链接,控制摄像机追踪与渲染服务器,使 L E D 屏幕及屏幕外的虚拟场景实时跟踪摄像机视角,驱动服务器渲染引擎渲染该视点所需的虚拟画面,在摄像机镜头前与现实拍摄画面合成,营造出无限空间感。镜头合成后,即为观众在镜头前看到的最终影像无论镜头如何移动,主持人或演员始终身处在符合正确透视关系的画面中。图图 2 虚拟演播室组成虚拟演播室组成 25 虚拟演播室技术已在国外普遍使用,国内仍处于起步虚拟演播室技术已在国外普遍使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阶段。好莱坞等内容制作机构已经使用 XR 等虚拟制作技术制作出了很多影视剧,国内虚拟演播室还在起步阶段,虚拟演播
53、室系统屈指可数。渲染引擎技术、图像融合拓展技术、虚拟资源生产力工具、动态捕捉跟着技术、摄像成像技术等国内企业尚未完全掌握。其中渲染引擎,虚拟制作系统,摄像机系统,摄像机追踪系统行业中成熟应用都是海外的设备。虚拟演播室可用于虚拟演播室可用于 LED 虚拟制作,虚拟制作,LED 虚拟制作可以虚拟制作可以分为分为“VP 摄影棚摄影棚”和和“XR 延展影棚延展影棚”两种类型应用两种类型应用。(1)VP 摄影棚VP 摄影棚是一种新型的影视拍摄方式,更多用于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可以使影视制作人用 LED 屏取代绿幕,直接在片场显示实时背景和视觉特效。VP 摄影棚拍摄的优势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1)摄影空间自
54、由化,可在室内影棚内完成各种场景的拍摄,无论是森林草原雪山,都可以使用渲染引擎实时创建,大幅度减少取景和拍摄成本。2)制片全流程简单化,“所见即所得”,在拍摄过程中制作人可以在屏幕上及时查看想要的拍摄画面,场景内容和叙事空间皆可实时修改、调整,大幅度提高换景、改景的效率。26 3)表演空间沉浸化,在片场的演员站在实时生成场景的 XR 舞台上,可以在沉浸式空间内进行表演,直接体验,演员表演更真实、更自然。同时,LED 显示屏的光源为现场提供真实光影效果与细腻色彩表现打光,拍摄出的效果更加逼真、完美,极大提升影片整体质量。4)缩短投资回报周期,相比起传统的耗时耗力的电影拍摄流程,虚拟拍摄制作因为效
55、率高、周期大幅度降低,可更快实现影片的上映,节省演员的片酬以及工作人员的支出费用,大幅度降低拍摄成本。这种基于 LED 背景墙的电影虚拟制作被认为这是电影制作方面的巨大发展,为影视行业的未来提供了全新的动力。图图 3 虚拟演播室效果图虚拟演播室效果图(2)XR 延展影棚XR 延展拍摄,是指使用视觉交互技术,通过制作服务器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利用 LED 显示屏打造一个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为观众带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27 缝转换的“沉浸感”。XR 延展影棚可用于网络直播,电视台直播、虚拟音乐会、虚拟晚会、和广告拍摄等场景。XR 延展影棚拍摄可以将虚拟内容扩展到 LED 舞台之外,使虚拟和
56、现实实时叠加,增强观众的视觉冲击感和艺术创意感,让内容创作者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可能,尽情追求无尽的视觉体验。图图 4 XR 延展影棚延展影棚 虚拟虚拟演播室演播室以其先进的节目制作方式被广泛应用以其先进的节目制作方式被广泛应用。美国广播公司(ABC)创新推出的虚拟现实新闻报道,让读者能够在叙利亚等新闻现场中自由走动,了解当地发生的事件。新加坡综合媒体和娱乐及创意服务公司使用 EVS 的直播视频制作解决方案建立了新加坡首个 4K 准备就绪虚拟现实演播室,该新系统是用于国际体育和娱乐制作的 18000平方英尺设施的一部分。XR 制作方案已拥有众多成熟案例。制作方案已拥有众多成熟案例。随着 5G
57、、人工智 28 能、AR/VR/MR 等虚实结合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脚步正在加快,加之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伴随而来的是更高的精神需求,群众不再满足于以往千篇一律的内容呈现形态,近年来对沉浸式、互动式、虚实融合、异地互联等数字文创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人们希望看到超越传统演艺效果的精彩内容。2020 年 12 月,咪咕文化利用 5G+4K/8K+XR 技术在广州举行第十四届音乐盛典“咪咕汇”,在国家大剧院举办“龙凤呈祥”演出,实现云上演出以及云端观众互动;2021 年 3 月,爱奇艺正式发布云演出产品“虚实之城”沉浸式虚拟演唱会,全程使用 XR 技术呈现表演,实现沉浸式的
58、虚拟舞台演出,该演唱会网络观看量突破 3000 万次;2020 年第 26 届格莱美奖获得者 Travis Scott 选择堡垒之夜游戏世界中的一个虚拟地点开展演唱会,据统计有 1800 万用户在线观看了虚拟演唱会;2021牛年春晚创新采用 XR的演播环境,将知名歌手的表演与虚拟背景融为一体,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科技感体验;2022年CGTN的全球会客厅中秋特辑,全程使用 XR演播室进行制作。2.编解码器编解码器(1)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4K 编解码器产品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相配套的系统已经相对完善,8K 编解码产品处于基于实际应用的快速发展 29 期,产品本身以及配套系统在不断演进。4K 编解码产
59、品市场可编解码产品市场可 AVS2 阵阵营以及营以及 H.265/HEVC 阵阵营。编码方面,营。编码方面,AVS2 编码产品主要用于 4K 频道播出环节压缩编码,决定着超高清节目对外输出的质量,H.265 编码产品目前主要用于电视台内部采集侧传输、网络公司或IPTV 平台接收后编码标准的转换。国外公司和大部分国内公司都仅支持 H.265 标准,AVS2 标准的 4K 编码器市场上仅有四家公司支持。H.265 标准推出较早,市场上有对应的不同等级的编解码芯片以及 X265 这样较成熟的开源算法库,可以支持编解码器厂商多样化的产品方案。而我国 AVS2 标准目前还没有编码芯片方案,只能采用X86
60、架构服务器搭载AVS2 算法库实现。解码方面,解码方面,业内架构比较统一,为支持AVS2及 H.265双标准,国内大部分厂家的 4K解码器均使用海思芯片的嵌入式架构。4K 超高清编码产品目前已经大量超高清编码产品目前已经大量应用于超高清内容的生产中应用于超高清内容的生产中。如建党一百周年庆典、西安全运会等大型活动赛事、北京冬奥会、央视CCTV16奥林匹克 4K 频道等。8K 产品在北京冬奥会、产品在北京冬奥会、8K 频道推动下发展迅速频道推动下发展迅速。8K方面采用 AVS3 标准的国产编码产品在过去的一年中发展迅速,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在“科技冬奥”相关科研项目的推动下,央视 CCTV 8K
61、 频道以及北京台冬奥纪实 8K 频道,两个国内首批 8K 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其中基于央视 8K 30 频道实现了本次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以及重要比赛的 8K转播,并且在“百城千屏”活动中,于全国三十余个城市中8K 公共大屏上进行了信号的同步播出。在在 AVS3 8K 编码产编码产品方面,品方面,目前已有产品实现了应用落地并应用于央视及北京台两个 8K 频道。在架构上目前仍然没有支持 AVS3 标准的编码芯片,所以市场上 AVS3编码产品均为 X86 服务器架构。在解码方面,在解码方面,主要有服务器架构和嵌入式架构两种方案外,已有国内企业推出具备 8K AVS3 60P 解码能力芯片并已应用于
62、百城千屏活动。支持三维声、支持三维声、HDR 等格式的编解码器不断应用等格式的编解码器不断应用。在三维声方面,在 2022 年中秋晚会百城千屏直播中采用了 5.1.4的 Audio Vivid 多通道三维声音频编码技术,用户可以通过云听 APP 体验三维声。HDR 方面方面,在编码环节主要指高动态范围、宽色域、高位深。2018年 10月,首个 CCTV 4K超高清频道采用的就是基于 HLG 的静态 HDR。超高清编解码器市场容量与发展趋势越发旺盛超高清编解码器市场容量与发展趋势越发旺盛。一方面,4K/8K 频道的建设,同时刺激全国各地有线网络以及IPTV 频道落地接收运营;另一方面,头部互联网
63、视频企业对于超高清版权赛事、大型综艺活动等超高清直播运营的需求日益增长,全面助力超高清编解码产品的市场扩大。(2)存在问题存在问题 超高清编解码器对于画面的压缩效率极高,同时还要31 保证 4:2:2,10BIT,HDR,BT.2020 等超高清特性能够完整体现,其技术复杂程度是传统高清编解码器的50到100倍。并且很多前沿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AI 智能学习、图像压缩算法、分布式信源采集、大带宽码流传输等的发展都会影响超高清编解码器的产品形态及性能。核心运算能力的不足核心运算能力的不足。4K 方面缺少支持 AVS2 格式的专业编码芯片,8K 方面国内没有成熟的编码芯片方案,所以国内外大部分超高
64、清编码器都采用的基于 CPU 运算能力的 X86 架构。而超高清视频编码,尤其是 8K 节目处理其庞大的运算能力需求,目前单个 CPU 还难以承担,所以必须用分布式的方式进行并行处理。这导致了产品复杂度的极大提升,也带来了稳定性、散热、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目前 8K 编码器的成本还处在比较高的阶段,这也限制了 8K 编码产品的推广。8K 编码产品编码产品技术难度提升,我国已有部分产品落地技术难度提升,我国已有部分产品落地。因为基带信号数据量的快速提升,传统的 SDI传输系统在电视台节目制作环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 8K 节目使用 SDI线缆需要 4根才能完成一路基带信号传输,且距离短
65、,调度复杂等,因此电视台 8K 频道建设中对于基带信号均使用了 IP化的方式进行传输,如央视使用了基于 SMPTE 2110协议的无损 IP 化方式,北京台使用了基于 JPEG XS 标准的浅压缩 IP 化。因此,对于在电视台 8K 频道建设中使用的 32 8K 编码产品而言,除了传统的 12G SDI 接口,还需要支持IP 化基带输入接口,这进一步提升了 8K 编码产品的技术难度,目前我国已有 IP 化基带接收编码产品的应用落地。(3)未来趋势)未来趋势 未来随着超高清编解码芯片的成熟,相关算法及视频处理技术的发展,超高清编解码器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性能,发展出适用于各种场景的灵活的产品
66、形态,更好的支持超高清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超高清编解码设备的产业化快速发展,国内一批代表性的企业及组织也纷纷快速壮大。而国外企业由于编码标准与国内有所差异,产品后续服务相比国内厂商也不占优势,目前在国内超高清编码环节市场占比不大。3.5G 背包背包 5G 编码背包作为移动化 5G+超高清采集设备,5G+8K 背包在超高清现场直播、远程制作、现场信号回传等场景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前景。超高清现场便携采集超高清现场便携采集+5G 网络传输的方式,成为了超网络传输的方式,成为了超高清内容采集新的发展方向高清内容采集新的发展方向。传统 4K/8K 编码器体积较大,现场部署不便,在 4G 网络带宽不足以
67、传输超高清节目情况下,只能配合布线复杂,局限性强的有线网络传输方式,为记者现场采访或直播带来很多不便。在 5G 网络日益成熟的现在,超高清背包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超高清采集+5G 33 便携传输方案以 5G 超高清传输背包为核心,通过将信号编码及传输系统简化成了一个简单的小背包,极大地简化了超高清直播的现场采编环节。拍摄现场只需连上超高清摄影机,再通过现成的广覆盖、大带宽、低时延的 5G 网络将视频流实时传送到演播导控室即可,不再需要大量光纤、微波系统、卫星转播车,直播现场摆脱了有线连接的束缚,可方便移动位置和角度,拍摄灵活性有了极大提高。除此之外,超高清采集+5G传输的方式极大简化了拍摄现场
68、的人员、设备投入,配合云导播、云网关等系统可以实现后方集中式导播的工作模式,并且开拓了超高清前端采集的应用场景,比如 5G+4K 产品应用已趋成熟,产品应用已趋成熟,5G+8K 产品规模化尚需时产品规模化尚需时日日。5G 编码背包目前主要是 5G+4K+H.26x 的产品形态,在“4K 先行,兼顾 8K”的超高清发展总体技术路线下,只支持4K 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同时采用 H.26x 格式编码也不利于推进 AVS3 编码标准的落地推广。国内厂商已开发了此类产品,主要基于 H.26x 的标准。目前 4K+5G 便携传输方案的应用较为成熟,应用于各类大型活动,如冬奥会、全运会、建党一百周年
69、庆典、国庆七十周年庆典、春晚等大型活动、赛事的转播。8K+5G 传输方案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8K背包相对于4K背包在体积、功耗、传输等方面均有极高的要求提升,目前已有产品在春晚、服贸会等 34 活动中有所实践。5G+8K 背包体积小、重量轻,可直接放在双肩背包中,背包体积小、重量轻,可直接放在双肩背包中,随时随地的开展超高清直播相关业务随时随地的开展超高清直播相关业务。5G+8K 背包主要技术特点通常包括:采用 4 链路 12G-SDI 作为采集输入,分辨率 以 及 帧 率 可 以 支 持 7680 x432060fps,视 频 采 用 4:2:2/4:2:0、10bit、BT.2020 深度
70、压缩编码,8K 码率范围可以支持到 80Mbps200Mbps 左右,支持主流 HDR 格式,同时内置 1 个或多 个 5G 模块与天线,机身内置电池可以满足 23 小时续航工作。另外其具备 4 链路 12G-SDI 采集接口、广播级 8K 编码芯片来完成 8K 信号的采集与编码,同时内置 1 个或多个 5G 模块来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5G 的大带宽、低延时等特性可以更好的助力 8K 高码率信号的编码传输。5G 便携式传输方案助力北京科技冬奥便携式传输方案助力北京科技冬奥。北京冬奥会上备受瞩目的“高铁 5G 移动演播室”以及“多视角看赛场”应用均离不开5G背包。在“高铁5G移动演播室”场景下,
71、超高清采集系统在时速 350km/h 的列车上成果将 40M 超高清视频信号采集并稳定传输至总台接收平台,这也是此类场景的全球首次正式落地。在“多视角看赛场”场景下,央视总台通过在比赛现场部署多个机位,配合数码视讯采集系统,即可回传多个视角的同步画面,而用户在央视频上可以通过点击不同的画面,实现灵活自由的视角转换。35(2)存在问题超高清便携采集+5G 传输方案的核心是超高清 5G 采集背包,而超高清 5G 背包作为现场编码和传输的双重核心,在产品上需要克服很多技术挑战。在编码方面在编码方面,为了实现现场人员背负移动的要求,5G采集背包需要将传统机架式编码器进行大幅的体积压缩,这在设备计算能力
72、、散热、功耗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采用了不同的方案,这也导致各个厂商的背包体积、重量、编码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传输方面在传输方面,为了使用 5G网络传输 4K甚至 8K级别的大码率节目,需要对采集后节目的传输进行信道纠错、多路聚合等等技术保障,目前主要使用的 5G 网络传输协议主要以 SRT 为代表的开源协议、以及以 CSF 为代表的专用协议等。在同步性要求方面在同步性要求方面,在现场多个机位拍摄的情况下,多个 5G 采集背包还需要面对节目传输的同步性问题,为了保证传输到后端的节目始终保持同步,需要在编码采集与解码接收端通过严格的时间同步机制进行节目流对齐,才能保证后方导播切换时
73、候节目流的一致性。(3)未来趋势)未来趋势在应用领域方面在应用领域方面,未来依托于 5G 4K/8K 背包的高画质、低延迟、便携式、稳定性的特点,可以应用在各个电视台、36 融媒体中心、赛事直播、视频网站、互联网直播等多个场景中。主要应用模式如下:1)移动素材拍摄采集 应用在广电的电视台,用于移动场景下的超高清素材编码回传、赛事直播、经典时刻抓拍等。2)移动制作+云导播 基于 5G+超高清+云计算的融合创新应用,移动拍摄后通过背包系统回传给云端,通过云端完成导播、制作等处理,摆脱现有传统的节目制作束缚。3)移动直播 通过 5G 4K/8K 背包进行现场直播,对摄像机信号采集后进行编码压缩、流媒
74、体封装,通过 5G 网络传至云端进行服务分发。4)4K/8K+5G+VR 针对目前越来越来多的现场活动,如马拉松赛事,提供灵活便捷的采集、编码、VR 制作环境。5)多视角直播体验 针对客户定制的独特视角,提供专门的视频服务,如在足球比赛中,可以单独提供球星、门将的单独视角供用户切换选择。在产品演进方面在产品演进方面,超高清采集背包将继续向小型化,便携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契合未来自媒体发展趋势,让 37 更多的人都能够随时使用,成为超高清内容的生产者。4.编辑系统编辑系统 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超高清内容的普及;如今,无论是国外的 Netflix、HBO Max、Hulu、Disney+、
75、Prime Video、Apple TV+等流媒体平台,还是国内的爱奇艺、优酷视频、腾讯视频、芒果 TV、B 站视频网站,均已提供超高清节目源,其中大部分平台支持 4K HDR 内容,部分平台甚至可提供 8K 超高清内容。伴随着超高清电视频道的陆续开播,对超高清内容的产量需求不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后期编辑制作系统对超高清的支持。主流的视频编辑制作系统已全面支持超高清视频的编主流的视频编辑制作系统已全面支持超高清视频的编辑制作辑制作。部分编辑系统已可支持 8K 超高清甚至更高分辨率视频的制作;部分编辑系统已可支持 100p/120p 等高帧率的视频编辑制作。随着超高清视频编辑制作需求的
76、日益增加,面向4K/8K超高清的新一代编解码格式不断涌现,从索尼、松下、佳能等国外摄像机厂商推出的 XAVC AVC-Intra 4K/4K LT,对于编辑系统,多格式、多分辨率、多帧率素材的混编,已经成为基本要求;在超高清编辑中,还增加了 SDR 与 HDR 混编、不同 HDR 标准素材的混编需求;大部分的编辑系统,通过引入“颜色管理”的方式,来应对超高清编辑带来的 SDR/HDR 混编需求;在部分编辑系统,采用了自动化的颜色管理,无论是 SDR 素材还是不同种类的38 HDR 素材,都能够实现自动颜色转换;在另一部分编辑系统中,则需要编辑人员手动设置或采用套 LUT 的方式实现转换。国内的
77、主流非编厂商,大部分都采用自动化的颜色管理,省去人工套 LUT 或添加特技的繁琐步骤。人工智能技术与编辑系统结合成为未来发展新趋势人工智能技术与编辑系统结合成为未来发展新趋势。随着 AI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部分国内外的编辑系统中,开始使用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机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持,包括语音识别、面部识别、物体检测、智能画面重构、超分上变换、自动调色和色彩匹配等精彩功能,通过简单易用的工具来解决复杂、重复和费时的工作。例如,通过语音识别、语音转写,实现自动为视音频内容添加字幕;通过面部识别功能,根据镜头人物的面部信息将片段分类并管理到不同媒体夹中,对镜头进行重新构图等操作。5.调色系统调
78、色系统内容调色生产效率低下是制约超高清内容生产速度的内容调色生产效率低下是制约超高清内容生产速度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超高清内容生产后期调色目前主要依赖进口调色软件,还需搭配专用调色台,存在技术钳制、人工调色成本高昂问题,调色流程工作的困难点主要集中在白平衡、一级调色、曝光增强、色彩和对比度增强四个方面。且调色效率不高,例如 10 分钟左右的深圳城市 8K 宣传片,一个镜头调色需要 1-2 天甚至更长。国内产品以传统技术为主,市场竞争力不强。国内产品以传统技术为主,市场竞争力不强。当前,39 目前国外软件知名的调色软件有 Topaz Adjust AI和达芬奇软件,Topaz Adjust AI
79、 可实现图像视频的对比度自适应增强和动态范围自动调整、自动平衡图像的色调值调整等功能,达芬奇可以实现 3D 透视跟踪功能、时域和空域降噪、自动物体隔离遮罩等功能。国内厂商已有的调色软件产品大都基于传统方法,人工智能调色技术涉及较少,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竞争力不强。6.制播系统制播系统 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生产制作流程包括采、编、播、存、传,支撑业务系统,主要包括转播车和演播室的视音频制作系统、总控调度系统、播出系统、收录系统、非编系统等,过去这些系统基于 SDI 的基础技术架构构建,SDI技术标准从SD-SDI逐步演进到HD-SDI、3G-SDI、12G-SDI,有力地支撑了传统SD、HD电视业
80、务的发展。在新的技术与需求背景下,IP 化传输加速到来。(1)SDI 体系难以为继 SDI 传输难以满足传输难以满足超高清超高清时代制播需求时代制播需求。一方面一方面,现今传统广播电视业务正面临从 HD 向 4K/8K UHD 演进、从单一电视业务向融媒体业务演进,业务上云也在进程中,SDI基础技术架构在传送带宽、传送距离、部署运维成本、灵活性、自动化、业务上云等方面与业务需求存在巨大差距。另一方面另一方面,超高清时代帧率、分辨率等各方面性能的提升 40 带来了单路 4K 信号 12Gbps 的带宽需求,同时大规模 4K 信号并发(几百至上千路)也是未来趋势,大带宽系统成为超高清(4K/8K)
81、发展的必然诉求。除此之外除此之外,无压缩信号是超高清(4K/8K)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诉求,而无压缩信号要求带宽稳定无突发、传输过程无丢包、支持 us 级时间同步精度,SDI 难以满足上述需求。图图 5 传统传统 SDI 架构图架构图 来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来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SDI矩阵矩阵的维护困难、高成本、低带宽等问题制约了制的维护困难、高成本、低带宽等问题制约了制播体系的发展播体系的发展。维护困难,维护困难,SDI 线缆规模大(如 1024*1024矩阵,线缆超过 2000 根),连接电路固定,一旦需要更换则极难维护。高成本高成本,专业SDI矩阵和电缆成本高(同等带宽情况下,SDI矩阵采
82、购成本平均高于 IP设备 50%80%)。带带宽低、难扩展宽低、难扩展,SDI 传输速率无法灵活扩展,4K/8K 带宽需求分别是 HD 的 4 倍和 16 倍,SDI 矩阵不支持平滑升级到41 4K/8K,只能是整机替换来扩展。传输距离短,传输距离短,3G-SDI 信号传输距离60m,难以满足 SDI 终端与 SDI 矩阵的互联距离要求,每路 SDI信号只能通过一对 SDI光端机中继,导致布线困难、故障点陡增,定位问题更加困难。技术封闭技术封闭,传统SDI架构通过基带传递信号,属于专用、封闭、单向型架构,主要依靠硬件来配置业务流程。生产效率低生产效率低,制播网和分发网技术标准不统一,难以应用虚
83、拟化、云化、AI等先进的 ICT 技术来提升节目内容的生产效率。(2)IP 化优势显著化优势显著网络全 IP 化制播是适用于电视台 IP 视频网络解决方案,基于云平台的全台制播网络体系,以及台网融合内容制作平台和电视台的内容分发网络平台等。呈现 IP 网络灵活配置、快速部署、高效地传输信号等技术特点的应用,带观众走进一个全 IP 化的未来媒体世界。视音频数据的视音频数据的 IP 化封装技术化封装技术日趋日趋成熟成熟。各种格式视音频流和文件的 IP 化封装、传输、监测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并且可以做到多路视音频流和办公业务流混合传输、互不影响。SDI over IP 路由矩阵已经可以替代传统 SDI
84、 矩阵。这种 IP化矩阵是建立在 IP网络基础上的 SDI矩阵,采用 IP交换设备+SDN(软件定义网络),在 SDN 的控制和管理下,通过 IP交换设备来完成传统 SDI 矩阵的切换功能。SDI over IP路由矩阵具有 SDI输入与输出接口,可以将SDI基带信号 42 实时打包为 IP 数据包,在 IP 网络中进行传输。IP 矩阵可以实现所有的信号在任意输入输出间的双向调度,单根链路的带宽可以支持传输多路 SDI over IP 数据。基于开放平台的基于开放平台的 IP 系统应用广泛系统应用广泛。适用于交互和多屏业务,使广电机构开展移动 App、IPTV、手机电视、O2O、OTT 等新媒
85、体业务成为可能,弥补自身短板,与互联网和移动网开展全方位竞争。同时,IP 化的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优化系统结构、共享资源、增强协作和管控、吸收互联网运营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效率。IP 化之后三网之间协议统一,可以有效消除网间边界问题,资源共享,有助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满足融合媒体时代的业务需求。IP 网络架构相对简单网络架构相对简单、网络配置灵活、布线难度低、网络配置灵活、布线难度低、易维护易维护。IP 链路可同时支持多路 SD-SDI、HD-SDI 或 3G-SDI 信号混合,支持长距离传输;系统扩展性强,扩充节目只需接入网关设备,可以实现标清电视向
86、高清、超高清电视的平滑升级。基于SDI的设备通用性低,关键技术几乎都把持在国外组织厂商手中,价格偏高,而基于 IP 的设备通用性强,国产化程度高,IP 化系统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以IP 为基础的网络架构具有传送带宽大、传输距离远、部署运维成本低、灵活性强、支持 SDN 自动化管理、以及成本低的特点,较SDI技术路线相比具有竞争力,是技术演进方43 向。(三)传输及分发(三)传输及分发1.5G 从高清到4K/8K超高清的转变,媒体质量高动态、高帧率等因素带来了高码率的网络需求,满足4K/8K超高清业务的基础网络需要支持高带宽、低延时、低丢包率、低抖动等,而 5G 网络则为 4K/8K 超高清业务在
87、互联网上的应用特别是直播等实时应用提供了现实基础。定制化的定制化的 5G 技术逐步应用于不同超高清视频场景技术逐步应用于不同超高清视频场景。如面向工业制造,运营商搭建 5G 专网,通过多频协同、超级上行、QoS增强、无线资源预留、切片、边缘节点等技术的灵活定制,为工厂提供支持带宽增强、低时延、数据本地卸载、业务隔离、业务加速等个性化功能。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通过 5G 专网传输至边缘计算中心实时分析步并将准确指令下发,提供柔性工作能力。媒体传输技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媒体传输技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基于 TCP 协议方面协议方面,TCP 协议是个古老的协议,其诞生时网络状况与 5G 能提供的网络
88、有天壤之别,协议本身的字段存在缺陷,不能充分提升 5G 网络效用。虽然现代操作系统协议栈对其都有改进,但适配相对受限。另外,TCP协议的传输层拥塞控制算法没有考虑也无法保证上层实时业务的时效性。RTMP 协议方协议方面,面,RTMP 协议诞生时间相对较长,原始协议并未考虑 44 HEVC 等超高清编码格式,虽然有些厂商对其进行了扩展,但仍未成为现实标准,推广应用复杂。2.固定网络固定网络 广电主要基于广电主要基于 I-PON 技术体系推动千兆入户技术体系推动千兆入户。2019 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 IP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广电企业结合广播网络特性与 IP技术特点
89、,通过 xPON+10Gb 光传输网络完成视频、数据等业务的全 IP 覆盖,向用户提供万兆超高视频带宽。万兆 IP广播网络是在数字电视广播通道采用万兆 IP 广播技术和双向交互中采用 PON 技术的一种光纤到户技术方案。在面向8K 超高清直播、全景直播、VR 视频等高带宽、大码率的超高清视频传输方面,万兆 IP 广播网络优势明显。如广西省级 I-PON 节目经 干线传输网将信 号源传送至市县前端,市县前端通过 乡镇村传输网 将信号源分发至 乡镇村前端。最后,市、县、乡镇、村前端将直播视频信号送入 ODN接入网,与双向交互信号双纤送入用户终端,实施覆盖百万级别的端到端传输接收。电信运营商以双千兆
90、为抓手推进千兆入户电信运营商以双千兆为抓手推进千兆入户。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驱动以及在电信运营商原有基础上,移动、联通、电信以千兆网络为抓手,均推出了千兆入户解决方案。2020年9月,广东移动联手华45 为在汕头正式发布全球第一个 FTTR 全光 Wi-Fi 商用套餐。使用光纤代替网线,部署 1拖 N模式,每个房间配置一台光路由器设备,提供 Wi-Fi6 无线接入,使每个房间都可以达到千兆以上的网速。采用 Wi-Fi 无缝漫游协议,多网关协同。该方案已在本地餐饮、房地产行业等多家公司落地应用,实测各房间内 WiF
91、i 速率达 1Gbps。千兆光网使能超高清优质体验千兆光网使能超高清优质体验。千兆光网“真千兆到房间”使得家宽全面具备千兆接入能力,在满足全覆盖的同时,智能漫游切换,其带来的高品质体验充分带动了家庭信息化应用,从 4k/8k 到云游戏,云 VR,在保障体验的同时充分带动了产业生态,逐步构建起来智慧家庭的 IoT 网络。同时千兆光网管还走入工厂,楼宇,社区进一步提升企业内网的品质体验,在工厂,千兆光网和机器视觉相结合,实现机器视觉的超高清质检;在场馆,视频采集设备如:电视台演播大厅4K/8K摄像机、智慧场馆的多机位拍摄机等,需要高达千兆及毫秒级低时延。千兆光网通过实现视频源码一跳入云,安全、无损
92、在 8k VR线上音乐会及北京冬奥会等重大赛事中保障了业务的实时体验 我国地面传输标准逐步走向海外。我国地面传输标准逐步走向海外。地面传输是作为保证电视信号覆盖的基本手段,因此电视台还在使用这种方式。以地面方式发送的电视节目被许多国家视为一项公共服务;而且随着电视可以在手机等手持设备上进行播放,46 地面方式将获得新的机遇。中国自主研发标准 DTMB-A 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编播收环境,为各国定制采编播收一体化超高清节目演播平台,建立示范网,从而积极推动当地媒体融合发展。将先进的超高清数字电视技术与本地需求结合起来,实现中国标准及超高清节目落地的生态化示范运营,切实做到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四
93、)(四)终端呈现终端呈现1.彩电彩电我国彩电产量增长,销量、销额齐跌,下半年销量复我国彩电产量增长,销量、销额齐跌,下半年销量复苏有望逆势翻盘。苏有望逆势翻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我国彩电产量为 8986.4 万台,同比增长 5.8%。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我国彩电出口 4357 万台,同比增加13.7%。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2 年上半年我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为 1672 万台,同比下降 6.2%,零售额为 640 亿元,同比下降 11.8%,其中 4K/8K 电视零售量为 1240 万台,同比下降 2.8%。Trend Force 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
94、年全球彩电出货量为 9272 万台,同比减少 5.8%。2022年上半年彩电价格降幅超过 10%,仍难以促使国内市场回升,销量、销额齐跌,预计 2022 年我国电视出货量将跌破 3700 万台,全球电视出货量跌破 2 亿台。奥维云网数据显示,经过“618”促销活动后,2022 年 7 月我国彩电销量仍增长 11.7%,8 月前四周销量增长 2%。我国前八品牌(小米、海信、TCL、创 47 维、长虹、海尔、康佳、华为及各自子品牌)8 月内销出货量同比增长 7%。进入下半年后的消费淡季,国内前八品牌依然逆势增长,为下半年我国彩电市场奠定坚实基础。政政策上的支持与各地财政上的补贴将刺激部分电视需求。
95、策上的支持与各地财政上的补贴将刺激部分电视需求。7 月13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了要加快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并提出在全国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完善绿色智能家电标准、支持发展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等有利国内彩电消费的措施。此外,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将于 11 月开幕,有望带动全球电视市场复苏。家庭以影音娱乐为中心向更丰富的家庭智慧应用领域家庭以影音娱乐为中心向更丰富的家庭智慧应用领域扩展。扩展。根据工信部 2022 年 1-8 月统计公报显示 IPTV 大屏用户已达3.7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190万户,根据预测未来几年每年仍会以每年约 2 千万速度增长。随着网络能力的持续增强
中国酒业协会:2022中国美酒生活新消费趋势白皮书(73页).pdf
每日互动:2022年三季度5G智能手机行业报告(11页).pdf
中国酒业协会:中国白酒消费趋势报告(2022)(37页).pdf
飞书深诺:2022全球宠物市场白皮书(71页).pdf
泰康溢彩:长寿时代中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2)(70页).pdf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CCFA促进绿色低碳消费实践案例集(42页).pdf
英敏特:2022亚太区食品饮料趋势概览报告(38页).pdf
和君咨询:2022国有企业科改示范行动白皮书(54页).pdf
清华大学&能源基金会:中国光储直柔建筑 战略发展路径研究报告(2022)(69页).pdf
财新智库&西门子:数字平台新生态:企业虚实融合洞察与实践(2022)(40页).pdf
和君咨询:双碳战略专项研究之一-低碳产业园建设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2022)(133页).pdf
工信安全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态势研究报告(2022)(14页).pdf
格兰富:2020工业制冷白皮书-智能掌控工业制冷(14页).pdf
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219页).PDF
武汉恒诺:2020武汉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24页).pdf
2015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74页).pdf
202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白皮书(69页).pdf
2015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71页).pdf
奥纬咨询:中国奢侈品消费新面孔(7页).pdf
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专题分析(43页).pdf
MEF:2017年全球消费者信心报告(52页).pdf
2017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141页).pdf
西南财经大学&蚂蚁金融:中国居民杠杆率和消费信贷问题研究报告(20页).pdf
2019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白皮书(49页).pdf
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69页).pdf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 版)(80页).pdf
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2020年5G超高清新场景白皮书(61页).pdf
赛迪研究院:2022非暴露空间产业发展白皮书(36页).pdf
深圳市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白皮书(2022版)(136页).pdf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2023元宇宙时代超高清视音频技术白皮书(V1.0)(63页).pdf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8K超高清新体验应用场景白皮书(V1.0)(2022)(20页).pdf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2019超高清视频标准化白皮书(54页).pdf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三维菁彩声(Audio Vivid)技术白皮书(2022)(36页).pdf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2023中国视频消费用户体验白皮书(V1.0)(32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报告(34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QuestMobile:2021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0页).pdf
锐仕方达&薪智:2022年薪酬白皮书(10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