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疫后复苏之电影全产业复苏有望和春天一起到来-230131(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媒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疫后复苏之电影全产业复苏有望和春天一起到来-230131(27页).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证 券 研 究 报证 券 研 究 报 告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行业研究行业研究 传媒传媒 2023 年年 01 月月 31 日日 传媒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推荐推荐(维持)(维持)疫后复苏之电影:全产业复苏有望和春天一疫后复苏之电影:全产业复苏有望和春天一起到来起到来 复盘复盘海外疫后复苏之路:海外疫后复苏之路:全球恢复较为缓慢,供需双弱格局扭转仍需时间。全球恢复较为缓慢,供需双弱格局扭转仍需时间。美日韩皆逐年开启恢复;美国 22 年票房恢复至 19 年约 61%水平,日本恢复至 69%,韩国恢复至
2、40%,但距疫前仍有差距。海外电影行业疲软主要是流媒体冲击分走需求+疫情阴影持续下聚集消费习惯改变+供给产能受抑制。复复盘盘疫中疫中国内大盘国内大盘:波动承压:波动承压。国内 21 年曾由于疫情得到控制,供给正常放量,全年票房恢复至 19 年 72%;但 22 年由于疫情再次冲击+供给偏弱(审核趋紧+厂商定档信心不足)大幅回落。渠道侧看,影院及银幕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单银幕产出效率下降,但受疫情期间市场出清影响,影投集中度略有提升。春节档:后来居上,复苏超预期,需求被验证春节档:后来居上,复苏超预期,需求被验证。1)大盘角度:截至 1 月 27日 24:00,春节档共实现票房(不含服务费)62
3、亿元,同比 19/22 年增长13.2%/12.5%,主要系观影人次提升带动(1.28 亿人,yoy+13%),平均票价近十年首次下降(yoy-0.2%)。逐日看,首日票房略显逊色,但后劲十足,连续五天反超 19/22 年同期票房,验证疫后观影需求复苏。2)单片角度:整体看23 年春节档影片口碑好于 22 年,但受题材、口碑等影响票房有所分化。满江红与流浪地球 2两雄争霸(累计票房分别为 26.1/21.7 亿元),此外,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达 7.5,排名第三。无名(博纳主投,票房4.9 亿元)及深海(光线主投,票房 3.6 亿元)受题材限制及观影门槛等原因,票房低于预期。疫后复苏:疫后复
4、苏:供需双端改善,供需双端改善,国内市场风景或更好国内市场风景或更好。参考海外经验与国内市场21 年表现,我们认为 23 年国内电影复苏进度或快于海外,原因在于:1)供给端:国产片制作周期更短,且疫情对制作影响已基本于 21 年消化,此前供给偏弱的核心矛盾并非是产能限制,而是疫情影响厂商定档信心。当前国内厂商片单丰富,信心恢复后其供给放量速度会更快;且国内未面临激烈的流媒体竞争,院线电影供给独占性更高。此外,进口片引进明显松绑,对标此前票房占比(16-19 年进口片票房占比约 40%,22 年占比约 22%),有望贡献约 20%票房增量。2)需求端看,防疫政策优化下观影需求短空长多。放开早期感
5、染高峰对观影需求的影响已基本消化,春节档验证需求恢复,长期看好线下娱乐消费需求恢复+消费力修复,行业有望在低基数背景下实现较好增长。中性情况下,预计中性情况下,预计 23 年电影大盘(含服务费)可恢复至年电影大盘(含服务费)可恢复至 553 亿元,高经营亿元,高经营杠杆下院线利润弹性较大。杠杆下院线利润弹性较大。1)观影人次:23 年影片供给明显改善,当前已有较多国内外头部影片积极定档,有望带动观影人次增加,但仍需考虑疫情反复影响,假设观影人次恢复至 19 年 65%-85%左右;2)平均票价:国内电影票价呈上涨态势,并结合 23 年春节档票价,我们预测 23 年平均票价为 40-44 元。基
6、于上述假设,预计 23 年票房大盘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可恢复至 19 年70%/85%/96%左右。基于上述假设,以万达电影为例进一步推演至院线利润弹性,假设万达市占率约为16.5%,悲观/中性/乐观情况下院线可贡献约8/12/17亿利润,院线利润弹性约为票房 2.7 倍(高弹性来源于高经营杠杆,固定成本约占收入 40%)。行业投资评级与投资策略行业投资评级与投资策略:展望后续,行业基本面好转,疫情防控优化下,进口片审核边际放松+内容厂商信心提升,海内外众多重磅新品积极定档,供给端明显修复;此外,线下复苏亦大幅提振观影需求,春节档表现验证需求修复,供需双端改善下有望带动大盘修复。建议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