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高质量发展时期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升级与优化(2023)(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华永道:高质量发展时期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升级与优化(2023)(24页).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白皮书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高质量发展时期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升级与优化目录一一、操作风险监管的演进脉络与趋势操作风险监管的演进脉络与趋势现状:银行业初步规范,保险业标准分散展望:银行业有待升级补缺,保险业亟待专项整合二二、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痛点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痛点治理模式与组织分工不健全,协同能力有限传统管理工具运用不足,风控效果不佳数字化平台与工具严重滞后,与业务创新进度不符三三、多措并举,升级优化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促进质效提升多措并举,升级优化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促进质效提升夯实基础,厘清职责,完善操作风险治理与管控架构练练好内功,让数据说话,提升操作风险量化分析
2、能力统一标准、深度融合、建立抓手,健全管理工具与平台以结果为导向,提升业务连续性管理与运营韧性智能手段升级风险管理,提升操作风险前瞻预判能力结语结语1.12.12.22.33.13.23.33.43.50205040607090811131517191.20301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也面临着升级优化的挑战。金融机构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标志之一是风险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从主观感受到规则制定、从事后管理到事前预判,从被动接受监管到主动自我约束,从定性到定量。同时,监管机构也在酝酿从操作风险监管制度上进行全面升级。因此,金融机构亟需针对操作风险管
3、理梳理现状与识别不足,规划未来优化升级的方向,并推进与落实具体举措。银行业和保险业操作风险监管的演进脉络简要梳理如下(图1):一、操作风险监管的演进脉络与趋势高质量发展时期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升级与优化1图1: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监管脉络已失效现行有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银监会令20121号)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11号/12号)(银保监发202151号)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银保监办发2021141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742号)亟待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共同适用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200720122022202120152016201120
4、10保险机构保险机构银行机构银行机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10号/11号)(保监发201522号)保险机构运营韧性(草案)(IAIS)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保监发201089号)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银监发2011104号)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银监发20135号)2013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银保监办发2021141号)运营韧性原则(Basel)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644号)现状:银行业初步规范,保险业标准分散银行业银行业原银监会自2007年开始陆续发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操作风险相关的监管指引,指
5、导银行业建立规范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将操作风险纳入第一支柱监管并科学计算操作风险资本占用。此外,现行监管规则还包括专项强化对业务连续性管理及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的管理。当前,融合新新巴塞尔协议要求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预期将在不久后发布生效,其大幅调整了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的要求,形成了基于不同收入规模的差异化机构监管要求,并通过在新标准法中引入内部损失乘数(ILM),使得历史操作风险的损失数据可以直接影响当前资本计量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银行资本稳健性和运营稳健性之间的平衡。保险业保险业对于保险机构而言,监管机构暂未发布操作风险的专项监管指引。2010年,原保监会出台的人身保险公
6、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目前已废止),初步对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包括操作风险)提出要求。2015年和2021年,监管机构分别出台了“偿二代”一期及二期监管规则,虽然没有如欧洲和美国监管规则纳入第一支柱,但通过“偿付能力风险要求与评估”(SARMRA)和“风险综合评级”(IRR)两个技术指引进一步强化、细化对操作风险的专项管理要求:一是通过风险综合评级(IRR)对包括操作风险在内的风险进行定性评价,并形成分类监管的结果;二是通过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SARMRA)对操作风险管理提出具体监管要求并设定评估标准,覆盖操作风险相关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管理架构和流程、工具以及信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