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研究报告:现状与展望(10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研究报告:现状与展望(100页).pdf(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研究报告现状与展望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 IN CHINA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Institute of Energy,Peking University2022.10致 谢封面图片:Photo by Rudragos on Pixabay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下属独立科研实体机构。研究院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能源领域全局及国际前沿,利用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聚焦制约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科技问题,按照“需求导向、学科引领、软硬结合、交叉创新、突
2、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宗旨,推动能源科技进展,促进能源清洁转型,开展专业及公众教育,致力于打造国际水平的能源智库和能源科技研发推广平台。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于 2021 年 3 月启动了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旨在助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和 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该项目通过科学研究,设立有雄心的目标,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和有效的行动计划,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支持。该项目积极推动能源安全、高效、绿色和低碳发展,加速化石能源消费的减量化直至退出。该项目具体的研究领域涵盖宏观的能源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综合发展;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开
3、发利用技术创新;电力部门向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系统转型;推动电气化;高耗能部门的低碳绿色发展;可持续交通模式;区域、省、市碳中和模式的示范推广;散煤和塑料污染治理;碳中和与碳汇;碳市场;社会公正转型等。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 发展研究报告现状与展望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 in China 报告编写人员丁奕如1、杨雷1、郑平1、王倩钰1、吕继兴22022 年 10 月1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2 中国民航大学致谢本研究报告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组织编写。可持续航空燃料在全球航空业碳减排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相应的研究工作目
4、前还较缺乏,在中国尤其如此。有鉴于此,我们组织此次研究工作,历时一年,意在摸清行业现状,并对未来做出初步展望,这也是我们希冀推动该领域研究工作的一次努力探索。在调研和报告起草过程中,我们有幸获得众多来自政府主管部门、产业界和研究机构专家的协助。受益于他们所提供的第一手信息和专业的反馈意见,本报告得以对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市场的发展状况做出梳理。我们感谢他们的大力支持,尤其感谢:高华、相金晶(阿格斯)李耀光(北京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燕、晁伟(北京首钢朗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世尧、许耀华(标普全球)陈闽、陈丽仙、李琳、王曌(波音中国)王欢、顾宪(bp 航空中国区)邢子恒(国泰航空有限公司)朱
5、萃汉、张伶英(杭州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张玮、于占福(罗兰贝格)李海兴、彭敏、韩任华(壳牌中国)马腾、徐浦天哲(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刘疏桐(道兰环能 MotionECO)汪同嘉(中地油新能源(山东)有限公司)龚丰、赵恒晖(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王晨光(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杨晓军(中国民航大学)于敬磊(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向海(中国民航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杨智渊(中国民用航空航油航化审定中心)张晓丽(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黄爱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同时,感谢张喆、吕明旭和廖衍光在资料整理方面的协助。作者团队特别感谢波音公司对本研究项目的支持。如果您对报
6、告有何意见建议,请联系:目录执行摘要x缩写与术语 xii第1章 航空业发展与碳减排 11.1 航空业发展状况 21.2 航空业碳减排进程 8第2章 航空碳减排措施与SAF角色 152.1 航空业碳减排的主要措施 162.2 应用SAF是最重要的减排举措 172.3 需要大幅提高SAF的生产和消费 20第3章 SAF技术路线 233.1 主要技术路线 243.2 应用现状 243.3 发展前景 26第4章 中国SAF管理机制与相关政策法规 294.1 法规与政策 304.2 适航审定 33第5章 中国SAF市场主要参与方 375.1 产业链概况 385.2 生产商 385.3 供应渠道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