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年终秀2023:专精特新A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晓波年终秀2023:专精特新A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23页).pdf(2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上搜索。
1、消费篇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I/223 目录 一、专精特新概述.4 1.1“专精特新”内涵解释.4 1.2 专精特新背景环境.4 1.3 扶植专精特新是中国近年特色产业政策之一.5 二、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现状分析.11 2.1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11 2.1.1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体市值分布及变动.11 2.1.2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省份分布及变动.14 2.1.3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板块分布及变动.23 2.1.4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行业分布及变动.26 2.2 专精特新企业财务指标分析.29 2.2.1 成长性.29 2.2.
2、2 盈利性.34 2.2.3 政府补贴.36 2.2.4 资产质量.37 2.2.5 研发投入.40 2.2.6 偿债能力.41 2.2.7 两头吃能力.43 三、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现状分析.47 3.1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47 3.1.1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体市值分布及变动.47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II 3.1.2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分省份分布及变动.50 3.1.3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分板块分布及变动.60 3.1.4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分行业分布及变动.63 3.2 专精特新“小巨人”
3、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64 3.2.1 成长性.64 3.2.2 盈利性.75 3.2.3 政府补贴.79 3.2.4 资产质量.81 3.2.5 研发投入.83 3.2.6 偿债能力.85 3.2.7 两头吃能力.86 四、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企业案例分析.90 4.1 色谱填料龙头纳微科技(300769.SZ).90 4.1.1 公司分析.90 4.1.2 财务分析.103 4.2 科研试剂龙头义翘神州(301047.SZ).113 4.2.1 公司分析.113 4.2.2 财务分析.127 4.3 磷酸铁锂龙头德方纳米(300769.SZ).137 4.3.1.公司分析.137 4.3.2.
4、财务分析.150 4.4 湿法锂电池隔膜龙头恩捷股份(002812.SZ).161 4.4.1.公司分析.161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III 4.4.2.财务分析.173 4.7 特种机器人龙头亿嘉和(603666.SH).182 4.7.1.公司分析.182 4.7.2.财务分析.194 4.8 金属增材制造龙头铂力特(688333.SH).203 4.8.1.公司分析.203 4.8.2.财务分析.212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4 一、专精特新概述 1.1“专精特新”内涵解释“专精特新”一词最早来源于 2011
5、年 7 月,由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出。2013 年 7月,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专精特新”的内涵,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图1:“专精特新”企业内涵 1.2 专精特新背景环境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动荡。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市场开拓面临的挑战加大;同时受全球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摩
6、擦加剧。例如,近年来美国加紧了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制裁和打压,为使中国高科技发展与美国“脱钩”,其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供应链连环打击方面在范围、影响、剧烈程度上都达到空前新高。高新科技发展遭遇“卡脖子”。“中兴事件”爆发后,2018 年 4 月 19 日,科技日报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为题,推出了一组由 35 篇报道组成的专栏,系统性地向公众介绍了我国在哪些核心、关键领域还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的本质是“技术垄断”,体现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些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不仅制约了产业升级和发展,也卡住了国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7、5 家经济的“命脉”。强链补链,制造大国孕育发展契机。中国制造业以大规模资本开支为主,基础投入不足,创新相对短板,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在产业链上的“断点”“堵点”问题突出,在芯片、发动机、材料、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等领域陷于“卡脖子”困境。推进基础应用研究,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基本路径。专精特新企业是制造业补链强链的重要发力点。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市场主体总数超 1.4 亿户,以 2020 年规模以上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为例,中小企业户数90.
8、9 万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 95.68%,营业收入 137.3 万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 60.83%,资产总额 168.3 万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 55.01%。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0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小微企业占全部有研发活动企业的比例为 81.1%,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比 2015 年增长 102.5%,有效发明专利数较 2015 年增长 233.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然存在问题。中小企业平等待遇仍缺乏有效保障,损害企业权益现象时有发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融资促进措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和落实;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够匹配,创新资源获取渠道不够
9、畅通,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区域间不平衡问题突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1.3 扶植专精特新是中国近年特色产业政策之一 政策从补贴、服务等多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层面及省市地区陆续推出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如在“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除了一次性补贴外,多部门、各地市针对中小企业特点,从融资服务、资源整合、融通创新、财税支持等方面力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精特新 A
10、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6 提出“百十万千”工程目标。在关于印发“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大力建设“百十万千”工程的目标,力争在 2025 年之前,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 100 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 10 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 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 1000 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图2:专精特新政策合集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7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8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9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
11、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0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工信部、德邦研究所、灼鼎咨询、和恒整理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1 二、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2.1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 2.1.1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体市值分布及变动 2.1.1.1 专精特新在 A 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群体数量快速增长,但平均市值水平有所下滑。2022 年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共 1017 家,总市值 66,890 亿元,平均市值 65.77亿元。较 2021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增加 200 家,增速
12、 24.48%,总市值减少 265.84 亿元,增速-0.40%,平均市值减少 16.43 亿元,增速-19.98%。图3: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家)图4: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亿元)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在 A 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2022 年 4 月 30 日,A股上市公司共 4803 家,专精特新占比 21.17%,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 828,375 亿元,专精特新占比 8.07%。较 2021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占 A 股数量的比例增加 2.27 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占 A 股总市值的比例增加 0.4 个百分点。专精特新
13、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2 图5: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 A 股占比 图6: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 A 股占比 数据来源:Choice 2.1.1.2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整体集中在中小市值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分化。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为恩捷股份,市值为 1,811.14 亿元,市值最小的为浩淼科技,市值为 4.21亿元。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整体集中在中小市值。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中 4%的公司市值在 10 亿元以下,18%的公司市值在 1020 亿元,46%的公司市值在 2050 亿元,18%的公司市值在
14、 50100 亿元,市值超过 100 亿的上市公司144 家,超过 500 亿的公司 15 家,超过 1000 亿的公司仅 3 家。图7: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3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与 A 股市值存在一定差距。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中位数 33.80 亿元,低于 A 股上市公司的 46.63 亿元,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平均值 65.77 亿元,低于 A 股上市公司的 172.47 亿元。2.1.1.3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整体市值水平有所降低,在股价下
15、行中更易受影响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中位数和平均值有所减少。2022 年 4 月 30 日较 2021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中位数减少 6.74 亿元,降幅 16.63%,平均值减少 16.43 亿元,降幅 19.98%。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水平在股价下行中更易受影响。2022 年 4 月 30 日较2021 年 4 月 30 日,A 股上市公司中位数降幅 9.78%,比专精特新降幅小 6.85 个百分点,A 股上市公司平均值降幅 14.85%,比专精特新降幅小 5.13 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分布有下滑的趋势。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中市值低于50 亿的公司比例从 2020
16、年 4 月 30 日的 63%增加到 2022 年 4 月 30 日的 68%,超过 100 亿比例从 15%降低到 14%。图8: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分布变动 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4 2.1.2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省份分布及变动 2.1.2.1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在各省的发育存在明显差异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在各省间分布不均。2022 年 4 月 30 日,江苏省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最多,有 187 家,占全国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 18.4%,其次是浙江省 170 家,占全国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 16.7%,第三名是上海市 115 家,
17、占全国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 11.3%,而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图9: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各省数量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5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在各省间差异巨大。2022 年 4 月 30 日,江苏省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最大,为 13,568 亿元,占全国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20.3%,其次是上海市 9,865 亿元,占全国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14.7%,第三名是浙江省 9,051 亿元,占全国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13.5%。图10:2022
18、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各省市值分布(亿元)数据来源:Choice 各省间专精特新平均市值差异较大。2022 年 4 月 30 日,云南省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平均市值最大,为 425.12 亿元,上海市第二,为 85.78 亿元,山西省最小,为 8.61 亿元。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6 图11: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各省平均市值表现(亿元)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在各省间的分布差异有所减少。从 2020 年4 月 30 日到 2022 年 4 月 30 日,江苏省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全国占比从
19、19.9%下降到 18.4%,总市值全国占比从 20.5%下降到 20.3%,上海市数量全国占比从12.1%下降到 11.3%,总市值全国占比从 19.5%下降到 14.7%。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7 图12: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各省数量分布变动 图13: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各省总市值分布变动 数据来源:Choice 2.1.2.2 江浙沪是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主力军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长三角江浙沪地区。2022 年 4 月 30 日,江苏省专精特新上市公司 187 家,浙江省 170 家,上海市 115 家,合计 472 家,占全国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的
20、 46.4%;江苏省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 13,568 亿元,上海市 9,865 亿元,浙江省 9,051 亿元,合计 32,483 亿元,占全国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48.6%。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8 江苏、浙江、广东新增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最多。2021 年 4 月 30 日到 2022年 4 月 30 日,江苏省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新增 34 家,浙江省新增 31 家,广东省新增 21 家。近一年四川、广东、湖南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增长明显。2021 年 4 月 30日到 2022 年 4 月 30 日,四川省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新增 13 家,专
21、精特新上市公司全国数量占比增加 0.6 个百分点,广东新增 21 家,占比增加 0.4 个百分点,湖南新增 7 家,占比增加 0.4 个百分点。近两年安徽省增长最为突出,2020 年 4月 30 日到 2022 年 4 月 30 日新增 35 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全国占比增加 1.8个百分点。2.1.2.3 江浙沪及皖津川专精特新对 A 股表现更突出的贡献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各省份分布与 A 股上市公司各省份分布有明显差异。2022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布最多的省份为江苏,占全国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 18.4%,A 股上市公司分布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占全国 A 股上市公司的16.
22、3%。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最高的省份为江苏,占全国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20.3%,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最高的省份为北京市,占全国 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22.4%。图14: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与 A 股上市公司各省数量分布对比 图15: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与 A 股上市公司各省总市值分布对比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9 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对 A 股的影响在各省间存在明显差异。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占 A 股上市公司比例最大为安徽省的 37.3%,此外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
23、、四川省、天津市均超过 25%,有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省份中最小的为山西省的 2.4%,此外内蒙古自治区也不到 5%;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占 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比例最大的为云南的 36.5%,此外,江苏省也超过 20%,有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省份中最小的为山西省的 0.1%,此外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均不足 3%。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20 图16: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 A 股数量占比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21 图17: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 A 股总市值
24、占比 数据来源:Choice 大部分省份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在 A 股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A 股上市公司涉及的 33 个省份或地区中,22 个省份或地区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占该地区A 股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增加,仅 4 个省份或地区该比例缩小,20 个省份或地区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占该地区 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例增加,仅 9 个省份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22 或地区该比例缩小。图18:2021 年 4 月 30 日2022 年 4 月 30 日各省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占该省 A 股上市公司数量占比变动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
25、1 年报 23 图19:2021 年 4 月 30 日2022 年 4 月 30 日各省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占该省 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变动 数据来源:Choice 2.1.3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板块分布及变动 2.1.3.1 现阶段创业板和科创板是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主战场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创业板和科创板。在各板块中,2022 年 4 月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24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数量与总市值排名为:创业板、科创板、上海主板、深圳主板、北交所。创业板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据量最多,为 391 家,总市值24,501 亿元,科创板专精特
26、新上市公司数量第二,为 233 家,总市值 17,753 亿元。图20: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板块分布(家)图21: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板块分布(亿元)数据来源:Choice,截至 2022 年 4 月 30 日 北交所成立时间较短且存在新三板挂牌满一年的条件,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群体仍有较大成长空间。2022 年 4 月 30 日,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 59家,占全 A 股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 6%,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1,202 亿元,占全 A 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2%。2.1.3.2 科创板与北交所在专精特新上市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科创板与北交所在专精特新上市中扮演
27、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从 2021 年 4 月30 日到 2022 年 4 月 30 日,科创板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比例从 19%上升到 23%,总市值占比从 24%上升到 27%,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比例从 4%上升到 6%,总市值占比从 1%上升到 2%。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25 图22: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板块数量分布变动 图23: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板块总市值分布变动 数据来源:Choice 科创板与北交所功能定位与专精特新更加契合。科创板的服务定位为“科技创新企业”,北交所的服务定位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且
28、对业绩的要求更为宽松,使得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能够达到上市标准,尤其是北交所在服务定位上与专精特新高度契合。2022 年 4 月 30 日,北交所 66%的上市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北交所总市值的 71%。图24: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该板块 A 股占比 消费篇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26 图25: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该板块 A 股占比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 2022 年 4 月 30 日 2.1.4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行业分布及变动 2.1.4.1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电子、电力设备五大行
29、业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电子。2022年 4 月 30 日,机械设备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为 200 家,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 19.7%,医药生物第二,为 123 家,占比 12.1%,基础化工第三,为 113家,占比 11.1%,电子第四,为 112 家,占比 11.0%。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27 图26: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行业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三大产业的总市值最高。2022 年 4 月 30 日,电子行业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最高,为 1
30、1,691 亿元,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17.5%,医药生物排名第二,总市值 10,560 亿元,占比 15.8%,电力设备排名第三,总市值 10,513 亿元,占比 15.7%。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28 图27: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行业分布(亿元)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符合国家战略政策支持度高的行业。专精特新所上市公司集中度前五的行业均属于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提到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领域,属于制造强国战略市场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同时也是产业政策高频颁布的行业领
31、域。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同时也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构成。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29 2.2 专精特新企业财务指标分析 2.2.1 成长性 2.2.1.1 销售成长性提高 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和前两年相比有明显的上涨。2019 年和 2020 年营业收入增速在【0%,1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222 家和 216 家,超过 100%的企业为33 家和 29 家,2019 年和 2020 年营业收入增速的中位数分别是 15%和 11%;到了2021 年,营业收入增速在
32、【20%,30%】区间中的企业数量最多,为 164 家,营业收入增速的中位数上涨到了 24%。图28: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电力设备行业营业收入增速高,环保行业营业收入增速低。从 2021 年的数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30 据看,营业收入增速超过 150%的企业共有 12 家,在电力设备行业数量最多,为4 家;营业收入增速小于-50%的公司有 11 家,环保行业数量最多,有 4 家。除北交所外,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速中位数均高于同板块 A 股公司营业收入增速的中位数。2021 年在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营业
33、收入增速中位数为 17%,低于北交所 A 股的营业收入增速平均数 19%;科创板、深圳主板、上海主板和创业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速中位数均高于该板块A 股营业收入增速的中位数。2.2.1.2 产品盈利成长性提高 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不断上涨。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和前两年相比有明显的上涨。2019 年和 2020 年毛利润增速在【0%,1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132 家和 99 家,超过 100%的企业分别为 61家和 78 家,这两年毛利润增速的中位数分别是 8.4%和 3.5%;到了 2021 年,毛利润增速在【20%,30%】区间的
34、数量最多,为 90 家,毛利润增速的中位数上升到了 10.6%。图29: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31 机械设备行业中细分行业不同,毛利润增速大不同,部分机械设备行业公司毛利润高速增长,而部分机械设备行业公司毛利润快速下降。此外,电子行业毛利润增速高,生物医药行业毛利润增速快速下降。从 2021 年的数据看,毛利润增速超过 100%的企业集中在电子和机械设备行业,数量分别为 25 家和 18家;毛利润增速小于-100%的公司有 118 家,机械设备和生物医药行业数量最多中,数量分别 20 家和 18
35、家。除北交所外,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毛利润增速中位数均低于同板块 A 股毛利润增速的中位数。2021 年在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毛利润增速中位数为11%,高于北交所 A 股的毛利润增速中位数 9%。在科创板、深圳主板、上海主板和创业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毛利润增速中位数均低于同板块 A 股毛利润增速的中位数。2.2.1.3 公司盈利成长性下滑 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不断下降。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和前两年相比有明显的下降。2019 年和 2020 年净利润增速在【10%,2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125 家和 100 家,2019 年和 2020 年净
36、利润增速的中位数分别是 22%和 18.3%;到了 2021 年,净利润增速超过在【0%,1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为 115 家,净利润增速的中位数下降到了 11.9%。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32 图30: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电子、机械设备行业净利润增速分化严重,此外,生物医药、计算机、电力设备行业净利润增速快速下降。从 2021 年的数据看,净利润增速超过 100%的企业有 128 家,集中在电子、机械设备行业,数量分别为 29 家和 21 家;净利润增速小于-100%的企业有 50 家,集中在电子、机械设备、
37、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力设备行业,机械设备行业有 8 家,其余行业有 6 家。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速普遍低于同板块 A 股公司。2021 年在北交所、深圳主板、上海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净利率中位数均高于同板块 A 股公司净利润增速的中位数。2.2.1.4 经营活动盈利成长性下滑 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增速不断下降。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增速和前两年相比有明显的下降。2019 年和 2020 年核心利润增速在【0%,10%】区间的数量最多,分别为 110 家和 95 家,2019 年和 2020 年核心利润增速的中位数分别是 20%和
38、 19%;到了 2021 年,核心利润增速在【0,10%】区间中的企业数量最多,为 104 家,核心利润增速的中位数下降到了 6.2%。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33 图31: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增速分布 数据来源:Choice 电子行业公司核心利润高速增长,而机械设备、计算机行业核心利润增速快速下降。从 2021 年的数据看,核心利润增速超过 100%的企业有 116 家,电子行业的数量最多,为 26 家;核心利润增速小于-100%的公司有 63 家,计算和机械设备行业最多,数量分别为 14 和 11 家。除上交所和深交所外,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核心利润增
39、速中位数均低于同板块 A 股公司核心利润增速的中位数。2021 年在上海主板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核心利润增速中位数为 8.4%,深圳主板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核心利润增速中位数为 4.1%,分别低于该板块 A 股的核心利润增速中位数的 12.3%和 10.8%;在创业板、北交所和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核心利润增速中位数均高于同板块A 股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增速的中位数。2.2.1.5 成长性总结 随着专精特新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政策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占有率上升;不过,专精特新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出现了明显的“K”型分化,电力行业等高景气度行业的专精特新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速普遍较高,但是环保
40、行业的专精特新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下降较快。而且,专精特新企业市占率上升,却没有相应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专精特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34 新企业的毛利润增速、净利润增速和核心利润增速普遍低于同板块企业。推测可能有以下原因: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出现问题;企业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采取降价放量的主动行为;随着企业的发展,有些企业的关注点偏离主业;企业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比较大。2.2.2 盈利性 2.2.2.1 产品盈利性下滑 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毛利率和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2019 年和 2020年毛利率在【30%,4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
41、多,分别为 260 家和 239 家,这两年毛利率的中位数均是 36%;到了 2021 年,毛利率处在【20%,30%】区间的数量最多,为 253 家,毛利率的中位数下降到了 33%。图32: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毛利率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医药生物行业的毛利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2021 年,毛利率超过 70%的企业共有 67 家,大部分为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为 48 家;毛利率小于 10%的公司有 24家,电子行业数量最多,为 4 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毛利率普遍高于同板块上市企业。2021 年在北交所、深圳主板、上海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中位数均高于该板块 A 股
42、毛利率中位数。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35 2.2.2.2 经营活动盈利性下滑 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和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2019 年和2020 年核心利润率在【10%,2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352 家和 380家,这两年核心利润率的中位数分别 12.6%和 14.5%;到了 2021 年,核心利润率处在【10%,20%】区间的数量最多,为 335 家,核心利润率的中位数下降到了11.8%。图33: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分布 数据来源:Choice 医药生物行业的核心利润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从 2021 年的数据看,核心利
43、润率超过 30%的企业有 89 家,医药生物行业最多,为 30 家;核心利润率小于0%的公司有 100 家,计算机和机械设备行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20 家和 19 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普遍高于该板块上市企业。在深圳主板、创业板、上海主板和科创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核心利润率中位数均高于该板块 A股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的中位数。2.2.2.3 盈利性总结 专精特新企业往往深耕于某一细分赛道,相较于行业内其他公司有更高的竞争优势,因此,专精特新企业无论是毛利率还是核心利润率都普遍高于同板块的企业,表现出更高的盈利性。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36 2.2.
44、3 政府补贴 2.2.3.1 政府补贴对利润的贡献度基本稳定 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和前两年相比基本维持稳定。2019 年和 2020 年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在【0%,2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647 家和 636 家,这两年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的中位数分别是 6.7%和 6.9%;到了 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处在【0,10%】区间的数量最多,为 657 家,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的中位数稳定在 6.8%。图34: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分布 数据来源:Choice 注: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政府补贴(正值的核心利润+正
45、值的投资收益等小杂烩+正值的政府补贴+正值的其他营业利润),其中,核心利润表示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投资收益等小杂烩表示企业投资活动的盈利,其他营业利润为营业例如扣除经营活动盈利、投资活动盈利、政府补贴的倒推 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行业的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从 2021 年的数据看,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超过 50%的公司有 26 家,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行业最多,数量分别为 6、5、5 家;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小于 3%的公司有 222 家,基础化工、电子和机械设备行业的公司最多,分别有33、30、28 家。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37
46、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普遍高于同板块上市企业。2021年在科创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中位数为 8.7%,略低于科创板 A 股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中位数 8.9%。在北交所、深圳主板、上海主板和创业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中位数均高于同板块 A 股上市公司政府补贴正向收益占比的中位数。2.2.3.2 政府补贴总结 2021 年政府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力度有所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所获得的政府补贴对利润的贡献度普遍高于同板块企业,相关扶持政策卓有成效。2.2.4 资产质量 2.2.4.1 经营资产周转效率下滑 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
47、经营资产周转率和前两年相比有明显的下降。2019 年和 2020 年经营资产周转率在【1.00,1.5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280 家和 242 家,这两年经营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分别为 0.90 和 0.86;到了2021 年,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经营资产周转率处在【1.00,1.50】区间的数量最多,为 247 家,经营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稳定在 0.88。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38 图35: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经营资产周转率分布 数据来源:Choice 医药生物行业的经营资产周转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从 2021 年的数据看,经营资产周转率超过 2 的
48、企业有 53 家,医药生物行业数量最多,为 10 家;经营资产周转率小于 0.5 的企业有 129 家,机械设备行业的数量最多,为 27 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经营资产周转率接近于同板块上市企业。2021 年在深圳主板、上海主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经营资产周转率中位数 0.96 和 0.87,略高于同板块全部公司经营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 0.96 和 0.85,在北交所、深圳主板、上海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经营资产周转率中位数0.90、0.87、0.80 略低于同板块 A 股公司经营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 0.95、0.88、0.86。2.2.4.2 总资产周转效率略有下滑 202
49、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和前两年相比有一定的下降。2019年总资产周转率在【1.00,1.5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为 147 家,2020 年总资产周转率在【0.40,0.5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为 159 家,这两年总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分别是 0.65 和 0.57;到了 2021 年,总资产周转率处在【0.4,0.5】区间的数量最多,为 172 家,总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下降到了 0.55。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39 图36: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有色金属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普遍较高,生物医药行业的总资
50、产周转率普遍较低。从 2021 年的数据看,总资产周转率超过 2.00 的企业有 52 家,有色金属行业的公司数量最多,数量为 9 家;总资产周转率小于 0.3 的公司有 110 家,生物医药行业的公司数量最多,有 20 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普遍高于同板块上市企业。2021 年科创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中位数 0.49 低于同板块全部公司总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 0.52,北交所、深圳主板、上海主板和创业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中位数均高于同板块全部公司总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2.2.4.3 资产质量总结 专精特新企业往往深耕于某一细分赛道,相较于行业内其他公司有
51、更高的竞争优势,而且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规模小,因此,专精特新企业无论是经营资产周转率还是总资产周转率都普遍接近或者高于同板块的企业。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40 2.2.5 研发投入 2.2.5.1 研发的重视度逐年增加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逐年上升的研发费用率推动企业的创新程度进一步深化。2019 年和 2020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在【0,1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839 家和 835 家,这其中研发费用小于 5%的分别有 517 家和 500家;研发费用率在【10%,20%】的企业分别为 148 家和 151 家;研发费用率超过20%的
52、企业分别有 27 家和 30 家,这两年研发费用率的中位数分别是 4.96%和5.07%。到了 2021 年,研发费用率在【0,10%】和【10%,20%】两个区间中的企业数量分别为 806 家和 159 家,研发费用率小于 5%的企业数量为 478 家,研发费用超过 20%的企业数量为 52 家,研发费用率的中位数上升到了 5.22%。总体来看,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整体在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对研发的重视进一步加深。图37: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根据行业特征呈现“K 型”趋势。从 2021 年的数据看,研发费用率超过 20%
53、的企业数量最多的是计算机行业,为 16 家,其余大多为医药生物(8 家)、国防军工(7 家)、电子(11 家)等行业,也有一家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41 传媒行业的公司研发费用率高达 37.89%掌趣科技(游戏);食品饮料行业的研发费用率小于 1%的公司有 4 家,数量最多,其余研发费用率小于 1%的企业大多都是有色金属、基础化工、农林牧渔等行业,也有两家医药生物的企业研发费用率低于 1%,分别为贵州三力(中药)和北大医药(化学制剂)。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研发呈现一种“K 型”分布,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关键“生态位”的企业或者组织需要重点培育,依靠这些企业来带动
54、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让其发挥出在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汇集能力,实现以产业集群为体系的创新。已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率普遍高于同板块上市企业。2021 年,在主板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率中位数为 4.30%,高于同板块全部企业研发费用率的中位数 3.21%;在创业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中位数为4.95%,高于同板块全部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中位数 4.88%;在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中位数为 9.44%,等于科创板全部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中位数 9.44%。2.2.5.2 研发投入总结 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率逐年增加已成趋势,该类企业将会成为创新的主力军
55、。我国 65%的发明专利、75%的自主创新、80%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政府增加中小企业原始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的后期,传统的工业制造业都在寻求向带有更高附加价值的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类型进行转变,专精特新企业大多都是针对某一细分市场的标杆性企业,这些企业的创新将会是大型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2.2.6 偿债能力 2.2.6.1 多数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良好 近几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有息负债率有所下降。2019 年和 2020 年有息负债率在【0,1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有息负债率中位数分别是 9.24%和 8.53%,有息负债率超过
56、50%的企业数量分别为 7 家和 5 家;到了 2021 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有息负债率处在【0,10%】区间的数量最多,为 423 家,有息负债率超过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42 50%为 4 家,有息负债率的中位数下降为 6.05%。图38: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有息负债率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注:有息负债率=有息负债资产总计 基础化工行业有息负债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从 2021 年的数据看,有息负债率超过 50%的企业有 4 家,基础化工行业有 2 家,数量最多。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有息负债率与同板块上市企业相比略低。从 2021 年来看,在主板上市
57、的专精特新企业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为 10.82%,低于在主板上市的全部企业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 14.36%;在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为 1.87%,低于科创板全部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 2.29%;在创业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为 7.38%,低于同板块全部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 9.02%;在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为5.87%,略高于北交所全部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 4.26%。如果从 A 股整体来看,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 6.05%低于全部 A 股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 11.15%。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
58、报告 2021 年报 43 2.2.6.2 偿债能力总结 很多专精特新企业都处在成长期,经营风险比较大,所以很多企业设计资本结构的时候采用了财务风险较低的权益性融资方式,债务性融资并没有占到很大部分,大多数专精特新企业的资金都比较紧张。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企业持续的发展,整体上专精特新企业的资金缺口下降明显,有息负债率略有提升,企业获取资金的能力增强。2.2.7 两头吃能力 2.2.7.1 占用上游资金的能力基本稳定 近几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对上游的资金占用能力基本稳定。2019 年和 2020年对上游资金占用在【10%,2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310 家和 279家,超过 90%的
59、企业均为 1 家,这两年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分别是 17.37%和 17.12%;到了 2021 年,对上游资金占用在【10%,20%】和【0,10%】两个区间中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278 家和 242 家,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17.13%,这或许与 2020 年疫情的影响有关:在疫情的影响下,备货变得比以前复杂且困难,中小企业预付资金有所上升。图39: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对上游资金占用能力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44 注:对上游资金占用能力=上游资金占用营业收入 电力设备、电子等行业对上游的资金占用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60、从 2021 年的数据看,对上游资金占用超过 80%的企业有 5 家,其中电力设备占到 3 家,数量最多;对上游资金占用低于 0 的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医药生物行业,数量为 18 家,这与医药生物行业采购的规则有关。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对上游资金的占用能力与同板块其他上市企业相比基本保持一致。2021 年,在主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18.50%,略高于主板全部公司的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 16.03%;在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 15.39%,略低于科创板全部公司的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 15.45%;在创业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
61、 18.79%,略高于同板块全部公司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16.14%;在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 14.76%,略高于北交所全部公司的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 13.71%。2.2.7.2 对下游的资金占用能力基本稳定 近几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对下游的资金占用能力基本稳定。2019 年和 2020年对下游资金占用在小于【-30%,-2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190 家和163 家,超过 70%的企业为 108 家和 113 家,这两年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分别是-31.10%和-31.68%;到了 2021 年,对下游资金的占用在【-30%,-20%】区间中的
62、企业数量最多,数量为 179 家,对下游资金的占用的中位数变成了-30.30%。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45 图40: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对下游资金占用能力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注:对下游资金占用能力=下游资金占用营业收入 有些行业中不同的公司对下游的资金占用能力差别很大,一方面是因为不同企业其产品竞争力不同,另一方面是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销售模式有所差别。从2021 年的数据看,对下游资金占用超过 20%的企业集中在机械设备行业,数量为5 家;机械设备和国防军工等行业等中对下游资金占用小于-100%的公司分别有 8家和 10 家,数量居于前两位。专精
63、特新上市公司对下游资金的占用普遍低于同板块其他上市企业,主要是因为其基本为中小企业,产品竞争力比起成熟的大企业来说比较低。在主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26.59%,低于主板全部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15.83%;在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30.00%,低于科创板全部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27.07%;在创业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33.24%,低于同板块全部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29.12%;在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34.40%,低于北交所全部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
64、中位数-32,25%。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46 2.2.7.3 两头吃能力总结 专精特新企业基本都是中小企业,目前来看,对上下游的资金占用能力并不强,在供应链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但是随着政策的支持,其产品的技术进一步发展,产品的竞争力增强企业对上下游的资金占用能力有所提高。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47 三、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截至 2022 年 4 月 30 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共三批 4762 家,其中上市公司 377 家。3.1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 3.1.1 专精特新“小
65、巨人”上市公司总体市值分布及变动 3.1.1.1 专精特新“小巨人”在 A 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群体数量快速增长,但平均市值水平有所下滑。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共 377 家,总市值 23,332亿元,平均市值 61.89 亿元。较 2021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增加 93 家,增速 32.75%,总市值增加 4,178 亿元,增速 21.81%,平均市值减少 5.55 亿元,增速-8.24%。图41: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家)图42: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亿元)数据来源:
66、Choice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48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在 A 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2022 年 4月 30 日,A 股上市公司共 4803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 7.85%,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 828,375 亿元,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 2.82%。较 2021 年 4 月 30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占 A 股数量的比例增加 1.28 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占 A 股总市值的比例增加 0.63 个百分点。图43: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 A 股占比 图44: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
67、 A 股占比 数据来源:Choice 3.1.1.2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整体集中在中小市值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市值分化。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为恩捷股份,市值为 1,811.14 亿元,市值最小的为安徽凤凰,市值为 5.13 亿元。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整体集中在中小市值。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 3%的公司市值在 10 亿元以下,16%的公司市值在1020 亿元,45%的公司市值在 2050 亿元,22%的公司市值在 50100 亿元,市值超过 100 亿的上市公司 52 家,超过 500
68、 亿的公司 2 家,超过 1000 亿的公司仅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49 1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市值与 A 股市值存在一定差距。2022 年 4 月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位数 35.78 亿元,低于 A 股上市公司的46.63 亿元,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平均值 61.89 亿元,低于 A 股上市公司的 172.47 亿元。3.1.1.3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整体市值水平有所降低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市值中位数和平均值有所减少。2022 年 4 月30 日较 2021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
69、公司中位数减少 5.83 亿元,降幅 14.02%,平均值减少 5.55 亿元,降幅 8.24%。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市值分布有下滑的趋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市值低于 50亿的比例从 2020 年4 月 30日到2022 年4月30 日从 61%增加到 64%,超过 100 亿比例从 16%降低到 14%。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50 图45: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市值分布变动 数据来源:Choice 3.1.2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分省份分布及变动 3.1.2.1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在各省的发育存在明显差异 专精特新“小
70、巨人”上市公司在各省间分布不均。2022 年 4 月 30 日,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最多,有 66 家,占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 17.5%,其次是广东省 50 家,占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 13.3%,第三名是上海市 36 家,占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 9.2%,而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无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51 图46: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各省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在
71、各省间差异巨大。2022 年 4 月 30 日,江苏省“小巨人”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最大,为 3,762 亿元,占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16.1%,其次是上海市 3,624 亿元,占全国专精特“小巨人”新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15.5%,第三名是广东省 2,402 亿元,占全国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52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10.3%。图47: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各省分布(亿元)数据来源:Choice 各省间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市值差异较大。2022 年 4 月 30 日,云南省专
72、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平均市值最大,为 669.36 亿元,陕西省第二,为247.23 亿元,山西省最小,为 8.61 亿元。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53 图48: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各省平均市值(亿元)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在各省间的分布差异有所减少。从 2020 年 4 月 30 日到 2022 年 4 月 30 日,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全国占比从 19.1%下降到 17.5%,总市值全国占比从 17.0%下降到 16.1%,广东省数量全国占比从14.4%下降到
73、13.3%,总市值全国占比从12.8%下降到15.5%。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54 图49: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各省数量分布变动 图50: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各省总市值分布变动 数据来源:Choice 3.1.2.2 江沪广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主力军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江沪广地区。2022 年 4 月 30 日,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 66 家,广东省 50 家,上海市 36 家,合计152 家,占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的 40.3%;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 3,762 亿元,上
74、海市 3,624 亿元,广东省 2,402 亿元,合计 9,787 亿元,占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41.9%。江浙沪及广东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最多。2021 年 4 月 30日到 2022 年 4 月 30 日,广东省和浙江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新增 12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55 家,江苏省新增 11 家,上海市新增 10 家。近一年浙江、湖南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增长明显。2021 年 4月 30 日到 2022 年 4 月 30 日,浙江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新增 12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
75、司全国数量占比增加 0.8 个百分点,湖南新增 7 家,占比增加 0.8 个百分点。近两年安徽省增长最为突出,2020 年 4 月 30 日到 2022年 4 月 30 日新增 17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全国占比增加 3.4 个百分点。3.1.2.3 皖陕辽云专精特新“小巨人”对 A 股贡献更为突出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各省份分布与 A 股上市公司各省份分布有明显差异。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分布最多的省份为江苏,占全国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 17.5%,A 股上市公司分布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占全国 A 股上市公司的 16.3%。专精特新“小巨人”
76、上市公司总市值最高的省份为江苏,占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16.1%,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最高的省份为北京市,占全国 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22.4%。图51: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与 A 股上市公司各省数量分布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56 图52: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与 A 股上市公司各省总市值分布 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小巨人”对 A 股的影响在各省间存在明显差异。2022 年 4 月 30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占该省 A 股上市公司比例最大的为
77、安徽省的14.0%,此外陕西省、辽宁省均超过 12%,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省份中最小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 1.8%,此外山西省、海南省也不到 3%;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占该省 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比例最大的为云南的21.6%,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省份中最小的为山西省的 0.1%,此外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均不足 1%。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57 图53: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 A 股数量占比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58 图54:2022 年
78、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 A 股总市值占比 数据来源:Choice 大部分省份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在 A 股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A 股上市公司涉及的 33 个省份或地区中,20 个省份或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占该地区 A 股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增加,仅 7 个省份或地区该比例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59 缩小,23 个省份或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占该地区 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例增加,仅 5 个省份或地区该比例缩小。图55:2021 年 4 月 30 日2022 年 4 月 30 日各省专精特新“小巨人
79、”上市公司数量在该省 A股上市公司占比变动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60 图56:2021 年 4 月 30 日2022 年 4 月 30 日各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在该省 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变动 数据来源:Choice 3.1.3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分板块分布及变动 3.1.3.1 现阶段创业板和科创板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主战场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创业板和科创板。在各板块中,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61 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数量排
80、名为:创业板、科创板、上海主板、深圳主板、北交所。创业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为 152 家,总市值 8,394 亿元,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第二,为 121 家,总市值 8,229 亿元。图57: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分板块分布(家)图58: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分板块分布(亿元)数据来源:Choice 北交所成立时间较短且存在新三板挂牌满一年的条件,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群体仍有较大成长空间。2022 年 4 月 30 日,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 17 家,占全 A 股专精特
81、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 5%,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 207 亿元,占全 A 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1%。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62 3.1.3.2 科创板与北交所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科创板与北交所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从 2021 年 4 月 30 日到 2022 年 4 月 30 日,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占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比例从 27%上升到 32%,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占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比例从 2%上升到
82、5%。图59: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分板块分布变动 图60: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分板块分布变动 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63 3.1.4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分行业分布及变动 3.1.4.1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小巨人”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医药生物五大行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三大行业。2022 年 4 月 30 日,机械设备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为92 家,占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 24.4%,电子第二,为 50 家,占比 1
83、3.3%,基础化工第三,为 49 家,占比 13.0%。图61: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行业分布(家)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三大产业的总市值最高。2022 年 4 月 30 日,电力设备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最高,为 4,491 亿元,占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19.2%,电子排名第二,总市值 4,312 亿元,占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64 比 18.5%,医药生物排名第三,总市值 3,550 亿元,占比 15.2%。图62:2022 年 4 月 30 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行业分
84、布(亿元)数据来源:Choice 3.2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3.2.1 成长性 3.2.1.1 销售成长性提高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整体有所提高。2019 年到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公司数量分别为 326 家、306 家、335 家,其中增速超过 50%的公司数量分别为 55 家、43 家、81 家,增速超过 100%的公司数量分别为 14 家、15 家、23 家。与此同时,专精特新“小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65 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中位数从2019年的18.24%增
85、长到2021年的25.67%,平均值(注:营业收入增速平均值已剔除低于-300%和高于 300%的极端值)从 2019年的 24.97%增长到 2021 年的 31.78%。图63: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整体优于 A 股。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中位数 25.67%,高于 A 股(19.33%)6.34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平均值 31.78%,高于 A股(23.65%)8.13 个百分点。且从营业收入增速分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
86、公司比例为 89%,全 A 股为 82%,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超过 50%的公司比例为 21%,全 A 股为 15%,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超过 100%的公司比例为 6%,全 A 股为 5%。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66 图64: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与 A 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布 数据来源:Choice 电子、电力设备、有色金属行业的营业收入表现出更高的成长性,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行业、基础化工营业收入增速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超过 10 家的 11 个行业中,电
87、子、电力设备、有色金属营业收入增速整体较高,中位数分别为 50.89%、49.08%、48.58%,平均值分别为 53.74%、54.52%、50.85%,中位数与平均值表现均高于该行业 A 股表现。而国防军工、汽车、环保行业营业收入增速表现不佳,中位数分别为 10.39%、9.99%、15.12%,平均值分别为 15.39%、13.35%、13.44%,其中国防军工、汽车行业中位数与平均值表现均低于该行业 A 股表现,环保行业中位数低于该行业 A股表现。此外,基础化工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中位数与平均值表现均低于该行业 A 股表现。图65: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
88、上市公司和 A 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行业统计 数据来源:Choice 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 医药生物 电力设备 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有色金属通信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位数23.54%50.89%25.19%25.90%49.08%10.39%9.99%19.02%15.12%48.58%19.77%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值26.08%53.74%34.22%31.50%54.52%15.39%13.35%13.13%13.44%50.85%20.05%全A股中位数22.09%31.61%28.88%14.79%25.35%13.80%14.81%14.04%14.22%42.82%16.2
89、9%全A股平均值24.71%35.08%34.95%18.80%38.12%17.57%19.59%12.94%16.57%47.73%16.36%中位数大小比较1.46%19.29%-3.68%11.11%23.73%-3.41%-4.82%4.98%0.90%5.76%3.49%平均值大小比较1.37%18.66%-0.73%12.69%16.40%-2.18%-6.24%0.19%-3.13%3.12%3.69%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67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科创板的营业收入成长性整体更好,北交所整体较低。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
90、收入增速中位数为 31.82%,平均值为 39.67%,北交所中位数为 14.60%,平均值为 20.80%。深圳主板和上海主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成长性明显优于该板整体水平。与板块 A 股表现相比,深圳主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中位数和平均值分别为 23.08%、28.20%,分别比该板整体上市公司高出 5.54 个百分点、7.54 个百分点,上海主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中位数和平均值分别为 28.54%、35.05%,分别比该板整体上市公司高出 10.33 个百分点、12.40 个百分点。图66: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和
91、A 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板块统计 数据来源:Choice 3.2.1.2 产品盈利成长性提高 2021 年 75%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有所增长。2021 年 282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长,1 家公司毛利润实现扭亏,94 家公司毛利润下滑。较 2020 年,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整体有所提高,但仍未恢复到 2019 年水平。2019 年到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长的公司数量分别为 328 家、266 家、283 家,其中增速超过 50%的公司数量分别为 69 家、44 家、69 家,增速超过 100%的公司数量分
92、别为 27 家、15家、30 家。与此同时,2019 年到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中位数分别为 22.48%、12.80%、18.68%,平均值(注:毛利润增速平均值已剔除低于-300%和高于 300%的极端值)分别为 27.66%、16.54%、24.36%。创业板科创板深圳主板 上海主板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位数20.96%31.82%23.08%28.54%14.60%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值26.67%39.67%28.20%35.05%20.80%全A股中位数19.62%32.21%17.55%18.21%14.60%全A股平均值23.42%39.63%
93、20.66%22.64%20.57%中位数大小比较1.34%-0.39%5.54%10.33%0.00%平均值大小比较3.26%0.04%7.54%12.40%0.23%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68 图67: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整体优于 A 股。从毛利润增速分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长的公司比例为 75%,全 A 股为 69%,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超过 50%的公司比例为 18%,全 A 股为17%。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
94、利润增速中位数 18.68%,高于 A股(12.65%)6.04 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平均值24.36%,高于 A 股(18.92%)5.44 个百分点。图68: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与全 A 股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分布对比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69 数据来源:Choice 电子、电力设备、有色金属行业产品盈利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而汽车行业产品盈利出现负增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超过 10 家的 11 个行业中,电子、电力设备、有色金属毛利润增速整体较高,中位数分别为 43.99%、30.75%、49.
95、83%,平均值分别为 55.84%、39.57%、50.23%。而汽车行业毛利润整体出现下滑,毛利润增速中位数-4.74%,毛利润增速平均值为-1.40%。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通信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毛利润增速高于该行业 A 股表现,而基础化工、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毛利润增速低于该行业 A 股表现。图69: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和 A 股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分行业统计 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科创板和上海主板的毛利润成长性整体更好,北交所整体较低。科创板、上海主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中位
96、数分别为 25.81%、20.72%,平均值分别为 34.06%、30.77%,北交所中位数为 8.32%,平均值为 9.98%。上海主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毛利润成长性明显优于该板块整体水平。与 A 股整体相比,创业板、科创板、上海主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高于该板块 A 股表现,上海主板最为明显,上海主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中位数 20.72%,高于 A 股(12.67%)8.06 个百分点,平均值 30.77%,高于 A 股(19.56%)11.21 个百分点。而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中位数和平均值均低于该板 A 股表现。机械设备
97、电子基础化工 医药生物 电力设备 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有色金属通信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位数19.87%43.99%14.53%19.48%30.75%11.51%-4.74%6.97%5.58%49.83%20.64%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值18.76%55.84%20.78%29.85%39.57%9.59%-1.40%6.03%3.01%50.23%16.64%全A股中位数13.58%25.00%19.80%12.85%14.36%11.81%2.54%9.53%9.91%47.58%12.73%全A股平均值17.54%35.43%38.71%15.82%24.19%14.76%8.62
98、%8.55%5.11%61.30%12.52%中位数大小比较6.29%19.00%-5.27%6.63%16.38%-0.30%-7.28%-2.56%-4.33%2.25%7.91%平均值大小比较1.22%20.41%-17.93%14.03%15.39%-5.17%-10.02%-2.52%-2.11%-11.07%4.11%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70 图70: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和 A 股上市公司毛利润增速分板块统计 数据来源:Choice 3.2.1.3 经营活动盈利成长性出现下滑 2021 年近超过一半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
99、司经营活动盈利有所增长。2021 年 201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增长,6 家实现扭亏,142家下滑,14 家出现亏损,7 家亏损扩大,7 家亏损缩小。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盈利增长整体呈下滑趋势。2019 年到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的公司数量分别为 283家、264 家、214 家,其中增速超过 50%的公司数量分别为 135 家、122 家、92家。与此同时,2019 年到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增速中位数分别为 25.89%、21.65%、7.35%,平均值(注:核心利润增速平均值已剔除低于-30
100、0%和高于 300%的极端值)分别为 35.71%、25.51%、13.81%。图71: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创业板科创板深圳主板 上海主板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位数13.35%25.81%13.02%20.72%8.32%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值19.45%34.06%12.26%30.77%9.98%全A股中位数10.99%25.81%10.42%12.67%8.37%全A股平均值17.41%33.03%15.90%19.56%11.29%中位数大小比较2.36%0.00%2.61%8.06%-0.06%平均值大小比较2.04%1.03%
101、-3.65%11.21%-1.31%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71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增速与 A 股表现差异不大。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增速中位数 7.35%,低于 A 股(9.42%)2.07 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增速平均值 13.81%,高于 A 股(11.96%)1.85 个百分点。图72: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与 A 股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增速分布对比 数据来源:Choice 电子、有色金属行业经营活动盈利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而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经营活动盈利则整体有
102、下滑的趋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超过 10 家的 11 个行业中,电子、有色金属核心利润增速整体较高,中位数分别为 44.50%、51.37%,平均值分别为 46.01%、64.30%。而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通信行业核心利润整体出现下滑,其中汽车、计算机、环保行业下滑严重,核心利润增速中位数分别为-23.84%、-38.29%、-8.02%,平均值分别为-22.20%、-34.91%、-23.54%。机械设备、电子、电力设备、通信专精特新“小巨人”核心利润增速明显优于该行业 A 股表现,而基础化工、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有色金属、通信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核心利润增
103、速,明显低于该行业 A 股表现。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72 图73: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和 A 股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增速分行业统计 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科创板的核心利润成长性整体更好。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和平均值分别为 17.36%、22.16%。科创板、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核心利润成长性优于该板整体水平,上海主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核心利润成长性低于该板整体水平。图74: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和 A 股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增速分板块统计 数据
104、来源:Choice 3.2.1.4 公司整体盈利成长性出现下滑 2021 年近三分之二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净利润有所增长。2021年 225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9 家实现扭亏,121 家下滑,14 家出现亏损,4 家亏损扩大,4 家亏损缩小。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整体呈下滑趋势。2019 年到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的公司数量分别为 291 家、271 家、238 家,其中增速超过 50%的公司数量分别为 128 家、102 家、102 家。与此同时,2019 年到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净利润增
105、速中位数分别为 26.00%、22.54%、12.90%,平均值(注:净利润增速平均值已剔除低于-300%和高于 300%的极端值)分别为 36.76%、23.34%、21.96%。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 医药生物 电力设备 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有色金属通信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位数18.66%44.50%1.32%11.95%19.18%0.95%-23.84%-38.29%-8.02%51.37%14.62%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值15.17%46.01%7.66%33.71%25.10%-4.27%-22.20%-34.91%-23.54%64.30%12.71%全A股中位数9.00%24
106、.94%24.80%12.13%9.96%14.66%-8.99%-10.03%3.02%75.19%5.87%全A股平均值11.72%21.48%31.51%14.87%14.07%11.40%-5.73%-8.17%-9.81%72.61%-1.11%中位数大小比较9.66%19.56%-23.48%-0.19%9.22%-13.72%-14.85%-28.26%-11.04%-23.82%8.75%平均值大小比较3.45%24.53%-23.85%18.84%11.02%-15.67%-16.47%-26.73%-13.73%-8.31%13.82%创业板科创板深圳主板 上海主板北交所专
107、精特新“小巨人”中位数1.13%17.36%7.95%8.19%2.71%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值7.85%22.16%12.14%14.42%8.44%全A股中位数3.86%14.26%11.09%11.68%-2.54%全A股平均值7.39%15.59%10.81%15.91%0.69%中位数大小比较-2.73%3.10%-3.14%-3.48%5.25%平均值大小比较0.46%6.56%1.33%-1.49%7.75%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73 图75: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净
108、利润增速略优于 A 股。从净利润增速分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与 A 股差异不大。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中位数 12.90%,略高于 A 股(12.59%)0.31 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平均值 21.96%,略高于 A 股(19.07%)2.90 个百分点。图76: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与 A 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布对比 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74 电子、有色金属行业净利润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而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通信行业净利润则整体下滑。专精
109、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超过 10 家的 11 个行业中,电子、有色金属净利润增速整体较高,中位数分别为43.29%、52.69%,平均值分别为 38.07%、61.00%。而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通信行业净利润整体出现下滑。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力设备专精特新“小巨人”净利润增速高于该行业A 股表现,而基础化工、国防军工、汽车、环保、有色金属、通信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净利润增速低于该行业 A 股表现。图77: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和 A 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分行业统计 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科创板的净利润成长性整体更好,北交所整体较低
110、。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和平均值分别为 20.21%、29.68%,北交所分别为 5.22%、11.77%。科创板、上海主板、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成长性优于该板整体水平。图78: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和 A 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分板块统计 数据来源:Choice 3.2.1.5 成长性总结 纵向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在营业收入增速逐年提高,毛利润增速未恢复 2019 年水平,核心利润增速和净利润增速甚至整体呈下滑趋势,销售上的高成长性,并未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 医药生物 电力设备 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有色金属
111、通信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位数16.89%43.29%13.29%22.03%25.05%2.55%-3.08%-18.51%-2.91%52.69%4.97%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值24.78%38.07%14.26%49.09%46.73%-2.17%-4.34%-1.72%-9.99%61.00%-10.70%全A股中位数12.84%31.01%29.40%15.79%16.30%14.97%0.02%-7.10%5.93%73.83%16.84%全A股平均值18.93%38.94%40.20%21.29%29.95%10.34%11.66%-3.84%4.54%65.30%25.52%中
112、位数大小比较4.05%12.28%-16.11%6.24%8.75%-12.42%-3.09%-11.41%-8.84%-21.15%-11.88%平均值大小比较5.84%-0.87%-25.94%27.80%16.78%-12.51%-16.00%2.12%-14.53%-4.30%-36.22%创业板科创板深圳主板 上海主板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位数8.41%20.21%12.52%14.91%5.22%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值20.21%29.68%8.05%23.87%11.77%全A股中位数9.70%19.39%12.08%14.07%5.21%全A股平均值17.58%25.12
113、%17.11%20.96%6.04%中位数大小比较-1.29%0.82%0.45%0.84%0.01%平均值大小比较2.63%4.56%-9.06%2.91%5.74%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75 横向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在销售和产品盈利方面较 A 股表现出更高的成长性,但市场方面成长优势,并未带来经营活动盈利和净利润在成长性上的明显优势,尤其是基础化工、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行业。推测可能有以下原因: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出现问题;企业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采取降价放量的主动行为;随着企业的发展,有些企业的关注点偏离主业;企业受到疫
114、情反复的影响比较大。3.2.2 盈利性 3.2.2.1 产品盈利性下滑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率整体较前两年下滑。2019 年到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率中位数从 39.19%下滑到 35.88%,平均值从 41.10%下滑到 37.96%。从分布来看,毛利率低于 30%的公司比例从 25%上升到 35%,高于 50%的公司比例从 24%下降到 21%。图79: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率分布(家)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率整体水平高于 A 股整体水平。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率中位数为 35.88%,高于 A 股
115、(26.77%)9.11 个百分点,平均值为 37.96%,高于 A 股(31.26%)6.69 个百分点。从分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率低于 30%的公司比例为 35%,而 A 股毛利率低于 30%的公司比例为 57%,超过一半。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76 图80: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与 A 股上市公司毛利率分布对比 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医药生物行业的毛利率表现最为突出。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医药生物行业毛利率中位数 67.98%,平均值 62.41%,毛利率超过 50%
116、的公司比例为 73%。除美容护理和建筑装饰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所涉及 21 个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率整体水平均高于该行业 A 股水平。图81: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和 A 股上市公司毛利率主要行业统计 数据来源:Choice 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率相对较高,但略低于科创板 A股整体水平。2021 年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毛利率中位数 42.67%,略低于科创板全A股(43.36%)0.69个百分点,平均值44.80%,低于科创板全A股(46.64%)1.84 个百分点。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 医药生物 电力设备 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
117、保有色金属通信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位数36.62%36.73%27.54%67.98%30.16%40.58%25.72%39.25%38.45%24.28%41.08%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值38.05%36.26%29.41%62.41%31.92%40.89%29.71%43.46%39.93%27.10%40.17%全A股中位数28.24%25.56%23.57%55.97%22.80%37.04%19.46%37.01%28.39%16.20%24.20%全A股平均值29.82%27.45%25.14%54.24%24.01%36.41%20.11%39.88%27.36%19.55
118、%26.59%中位数大小比较8.38%11.16%3.97%12.02%7.37%3.54%6.27%2.24%10.07%8.07%16.88%平均值大小比较8.23%8.80%4.27%8.17%7.91%4.48%9.60%3.58%12.56%7.55%13.59%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77 图82: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和 A 股上市公司毛利率分板块统计 数据来源:Choice 3.2.2.2 经营活动盈利性下滑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整体呈下滑趋势。2019 年到 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
119、中位数从 15.68%下滑到 13.24%,平均值从 16.19%下滑到 14.21%。从分布来看,核心利润率低于 10%的公司比例从 31%上升到 35%。图83: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整体水平高于 A 股整体水平。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中位数为 13.24%,高于 A股(7.64%)5.60 个百分点,平均值为 14.21%,高于 A 股(8.54%)5.67 个百分点。从分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低于 10%的公司比例为 35%,而 A 股毛利率低于
120、 10%的公司比例为 59%,超过一半。创业板科创板深圳主板 上海主板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位数35.43%42.67%25.34%30.60%32.90%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值37.25%44.80%28.00%32.33%34.78%全A股中位数29.82%43.36%22.48%24.28%31.96%全A股平均值32.74%46.64%27.17%29.79%35.14%中位数大小比较5.61%-0.69%2.86%6.32%0.93%平均值大小比较4.51%-1.84%0.83%2.54%-0.36%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78 图84:20
121、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和 A 股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分布对比 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医药生物行业的经营活动盈利性表现最为突出,计算机表现不佳。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超过 10 家的 11 个行业中,医药生物是唯一核心利润率中位数与平均值均超过 20%的企业,医药生物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中位数 67.98%,平均值 62.41%,且分别高出医药生物全 A 股 10.25 个百分点和 7.34 个百分点。而计算机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平均值仅 4.00%,不足 5%,低于该行业 A 股水平 0.17个百分点。除计算机、
122、钢铁和美容护理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所涉及 21个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整体水平均高于该行业 A 股水平。图85: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和 A 股上市公司毛利率主要行业统计 数据来源:Choice 各板块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均表现出比该板块 A 股更高的经营活动盈利性。其中上海主板最为突出,2021 年上海主板专精特新“小巨人”核心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 医药生物 电力设备 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环保有色金属通信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位数36.62%36.73%27.54%67.98%30.16%40.58%25.72%39.25%38.45%24
123、.28%41.08%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值38.05%36.26%29.41%62.41%31.92%40.89%29.71%43.46%39.93%27.10%40.17%全A股中位数28.24%25.56%23.57%55.97%22.80%37.04%19.46%37.01%28.39%16.20%24.20%全A股平均值29.82%27.45%25.14%54.24%24.01%36.41%20.11%39.88%27.36%19.55%26.59%中位数大小比较8.38%11.16%3.97%12.02%7.37%3.54%6.27%2.24%10.07%8.07%16.88%平均
124、值大小比较8.23%8.80%4.27%8.17%7.91%4.48%9.60%3.58%12.56%7.55%13.59%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79 利润率中位数 14.99%,高于上海主板全 A 股(7.07%)7.93 个百分点,平均值16.03%,高于上海主板全 A 股(9.45%)6.58 个百分点。图86:2021 年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和 A 股上市公司核心利润率分板块统计 数据来源:Choice 3.2.2.3 盈利性总结 纵向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润率整体水平均有所下滑,如何保持产品竞争力和经营活动的盈利
125、能力是专精特新“小巨人”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横向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率和核心利润率整体水平高于全 A 股表现。专精特新企业往往深耕于某一细分赛道,且具备专业化或精细化等特点,相较于行业内其他公司有更高的竞争优势,因此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表现出较同行业或板块更高的产品竞争力和经营活动盈利能力。3.2.3 政府补贴 3.2.3.1 政府补贴对利润的贡献基本稳定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政府补贴和前两年相比基本维持稳定。2019 年和 2020 年政府补贴占比在【0%,1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242家和 202 家,这两年政府补贴占比的中位数分别是 6
126、.80%和 9.15%;到了 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占比处在【0,10%】区间的数量最多,为 182 家,同时,处在【10%,20%】区间的企业数量上升到了 105 家,政府补贴占比的中位数上升到了在 10.28%。创业板科创板深圳主板 上海主板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位数13.63%14.13%7.78%14.99%14.89%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值13.91%15.31%8.76%16.03%17.38%全A股中位数9.36%13.89%5.28%7.07%12.71%全A股平均值9.10%14.27%5.11%9.45%14.67%中位数大小比较4.27%0
127、.25%2.49%7.93%2.18%平均值大小比较4.80%1.04%3.65%6.58%2.71%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80 图87: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政府补贴占正向收入的比例(家)数据来源:Choice 电子、医药生物行业的政府补贴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从 2021 年的数据看,政府补贴占比超过 50%的公司有 13 家,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行业数量明显多,其中电子行业最多,为 5 家;政府补贴占比小于 3%的公司有 42 家,基础化工和机械设备行业的公司最多,分别有 9 家、11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政府补贴普遍与同板块上市企业持平
128、。2021年主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占比中位数 10.35%,略低于同板块全部公司政府补贴占比的中位数 16.26%;科创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占比中位数为 13.15%,高于科创板全部公司的政府补贴占比中位数 12.25%;创业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占比中位数为 9.62%,略高于同板块全部公司的政府补贴占比中位数 9.46%;北交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占比中位数为 4.41%,略低于北交所全部公司的政府补贴占比中位数 4.58%。3.2.3.2 政府补贴总结 2021 年政府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扶持力度有所提升,专
129、精特新“小巨人”所获得的政府补贴普遍持平于同板块企业,相关扶持政策卓有成效。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81 3.2.4 资产质量 3.2.4.1 经营资产周转效率提升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经营资产周转率和前两年相比有明显的上升。2019 年和 2020 年经营资产周转率在【1.00,1.5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86 家和 84 家,这两年经营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分别为 0.87 和 0.87;到了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经营资产周转率处在【1.00,1.50】区间的数量最多,为 108 家,经营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上升
130、到 0.92。图88: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经营资产周转率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医药生物、电子行业的经营资产周转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从 2021 年的数据看,经营资产周转率超过2.00的企业有31家,医药生物和电子行业数量最多,数量都是 6 家;经营资产周转率小于 0.50 的企业有 31 家,机械设备行业的数量最多,为 6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经营资产周转率接近于同板块上市企业。2021 年在主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经营资产周转率中位数 0.98,略低于同板块全部公司经营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 1.11;在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经营资产周转率中
131、位数为 1.01,低于科创板全部公司的经营资产周转率中位数 1.06;在创业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经营资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82 产周转率中位数为 0.90,低于同板块全部公司的经营资产周转率中位数 0.97;在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经营资产周转率中位数为 0.86,略高于北交所全部公司的经营资产周转率中位数 0.85。3.2.4.2 总资产周转效率略有下滑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和前两年相比有一定的下降。2019 年总资产周转率在【0.40,0.5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为 54 家,2020 年总资
132、产周转率在【0.30,0.4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为 66 家,这两年总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分别是 0.62 和 0.55;到了 2021 年,总资产周转率处在【0.30,0.40】区间的数量最多,为 70 家,总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下降到了 0.52。图89: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有色金属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普遍较高,生物医药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普遍较低。从 2021 年的数据看,总资产周转率超过 1.00 的企业有 25 家,基础化工行业的公司数量最多,数量为 7 家;总资产周转率小于 0.20 的公司有 18 家,电子行业的公司数量最多,有 6
133、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普遍高于同板块上市企业。2021 年在主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中位数 0.59,略高于同板块全部公司总资产周转率的中位数 0.58;在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83 巨人”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中位数为 0.51,高于科创板全部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中位数 0.49;在创业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中位数为 0.49,低于同板块全部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中位数 0.53;在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中位数为 0.61,略高于北交所全部公司的总
134、资产周转率中位数 0.52。3.2.4.3 资产质量总结 专精特新“小巨人”基本深耕于某一细分赛道,相较于行业内其他公司有更高的竞争优势,而且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规模小,因此,专精特新“小巨人”无论是经营资产周转率还是总资产周转率都普遍接近或者高于同板块的企业。3.2.5 研发投入 3.2.5.1 对研发的重视逐年增加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逐年上升的研发费用率推动企业的创新程度进一步深化。2019 年和 2020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在【0,1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296 家和 295 家,这其中研发费用率小于 5%的分别有 157 家和 152 家;研发费
135、用率在【10%,20%】的企业都为 70 家;研发费用率超过 20%的企业都有 11 家,这两年研发费用率的中位数分别是 5.45%和5.72%。到了 2021 年,研发费用率在【0,10%】和【10%,20%】两个区间中的企业数量分别为 283 家和 74 家,研发费用率小于 5%的企业数量为 140 家,研发费用超过20%的企业数量为20家,研发费用率的中位数上升到了5.84%。总体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整体在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对研发的重视进一步加深。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84 图90: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布(家
136、)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根据行业特征呈现“K 型”趋势。从 2021 年的数据看,研发费用率超过 20%的企业数量最多的是电子行业,为 8家,其余大多为国防军工(3 家)、计算机(3 家)、医药生物(3 家)等行业,也有一家环保行业的公司研发费用率高达 20.86%皖仪科技;机械设备行业的研发费用率小于 3%的公司有 4 家,数量最多,其余研发费用率小于 3%的企业大多都是汽车、基础化工、农林牧渔等行业,也有两家医药生物的企业研发费用低于 1%,分别为东宝生物(生物制品)和兰卫医学(医疗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研发呈现一种“K 型”分布,这主要
137、是因为一些关键“生态位”的企业或者组织需要重点培育,依靠这些企业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的协作,让其发挥出在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汇集能力,实现以产业集群为体系的创新。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普遍高于同板块上市企业。2021年,在主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研发费用率中位数为 4.38%,高于同板块全部企业研发费用率的中位数 3.21%;在创业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中位数为 5.76%,高于同板块全部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中位数4.88%;在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中位数为 8.94%,等于科创板全部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中位数 9.
138、44%。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85 3.2.5.2 研发投入总结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类企业将会成为创新的主力军。我国 65%的发明专利、75%的自主创新、80%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政府增加中小企业原始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的后期,传统的工业制造业都在寻求向带有更高附加价值的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类型进行转变,专精特新“小巨人”大多都是针对某一细分市场的标杆性企业,这些企业的创新将会是大型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3.2.6 偿债能力 3.2.6.1 多数专精特新“小巨人”
139、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良好 近几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有息负债率有所下降。2019 年和 2020年有息负债率在【0,1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160 家和 165 家,2019年和 2020 年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分别是 8.45%和 7.81%,有息负债率超过 50%的企业数量分别为 2 家和 0 家;到了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有息负债率处在【0,10%】区间的数量最多,为 230,有息负债率超过 50%为 0 家,有息负债率的中位数下降为 4.25%。图91: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资产有息负债率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
140、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86 有色金属行业有息负债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从 2021 年的数据看,有息负债率超过 40%的企业有 5 家,有色金属行业有 3 家,数量最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有息负债率与同板块上市企业相比略低。从2021 年来看,在主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为10.18%,低于在主板上市的全部企业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 14.36%;在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为 2.04%,低于科创板全部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 2.29%;在创业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为 4.98%,低于同板块全部公司的有息
141、负债率中位数 9.02%;在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为 5.18%,略高于北交所全部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 4.26%。从 A 股整体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 4.25%低于全部 A 股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中位数11.15%。3.2.6.2 偿债能力总结 专精特新“小巨人”都处在成长期,经营风险比较大,所以很多企业设计资本结构的时候采用了财务风险较低的权益性融资方式,债务性融资并没有占到很大部分,大多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资金都比较紧张。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企业持续的发展,整体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资金缺口下降明显,有息负债率略有提
142、升,企业获取资金的能力增强。3.2.7 两头吃能力 3.2.7.1 对上游资金占用能力略有提升 近几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对上游的资金占用能力略有提升。2019年和 2020 年对上游资金占用在【10%,2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130家和 95 家,超过 90%的企业分别为 1 家和 2 家,这两年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分别是 19.13%和 19.85%;到了 2021 年,对上游资金占用在【10%,20%】和【0,10%】两个区间中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 88 家和 83 家,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 21.03%。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
143、报 87 图92: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对上游资金占用比例分布(家)数据来源:Choice 国防军工、电子等行业对上游的资金占用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从 2021 年的数据看,对上游资金占用超过 50%的企业有 28 家,其中国防军工占到 5 家,数量最多;对上游资金占用低于 0 的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医药生物行业,数量为 3家,这与医药生物行业采购的规则有关。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对上游资金的占用能力与同板块其他上市企业相比较强。2021 年,在主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 22.23%,高于主板全部公司的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 16.03%;在科创板上市的专精
144、特新“小巨人”公司的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 20.51%,高于科创板全部公司的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 15.45%;在创业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 22.49%,高于同板块全部公司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 16.14%;在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 19.01%,高于北交所全部公司的对上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 13.71%。3.2.7.2 对下游资金占用能力基本稳定 近几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对下游的资金占用能力基本稳定。2019年对下游资金占用在【-20%,-10%】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为 59 家,2020 年在区间【-30
145、%,-20%】的企业数量最多,为 61 家,这两年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88 数分别是-35.90%和-38.24%;到了 2021 年,对下游资金的占用在【-30%,-20%】区间中的企业数量最多,数量为 59 家,对下游资金的占用的中位数变成了-37.12%。图93: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对下游资金占用情况(家)数据来源:Choice 有些行业中公司对下游的资金占用能力差别大,一方面是因为不同企业其产品竞争力不同,另一方面是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销售模式有所差别。从 2021年的数据看,对下游资金占用超过 0 的企业集中在机械设备行
146、业,数量为 5 家;机械设备和国防军工等行业等中对下游资金占用小于-100%的公司分别有 7 家和4 家,数量居于前两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对下游资金的占用普遍低于同板块其他上市企业,主要是因为其基本为中小企业,产品竞争力比起成熟的大企业来说比较低。在主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32.02%,低于主板全部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15.83%;在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32.23%,低于科创板全部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27.07%;在创业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40.71
147、%,低于同板块全部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29.12%;在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为-55.85%,低于北交所全部公司的对下游资金占用的中位数-32,25%。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89 3.2.7.3 两头吃能力总结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基本都是中小企业,目前来看,对上下游的资金占用能力并不强,在供应链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但是随着政策的支持,其产品的技术进一步发展,产品的竞争力增强企业对上下游的资金占用能力有所提高。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90 四、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企业案例分
148、析 本章节将选择六家属于细分行业龙头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从公司分析和财务分析两大方面,对企业进行案例分析。4.1 色谱填料龙头纳微科技(300769.SZ)4.1.1 公司分析 4.1.1.1 公司概况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69.SZ),成立于 2007 年,专注于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服务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公司于 2021 年登陆科创板,是全球少数可以同时实现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规模化制备的公司之一,产品大规模出口海外,已成长为世界色谱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图94:纳微科技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公司围绕微球技术搭
149、建业务矩阵,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生物医药和平板显示两大领域。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主要提供药物分离纯化微球材料及技术服务,和药物分离分析色谱柱及相关配套设备。其中,主要产品色谱填料主要用于化药、生物药生产后的下游分离纯化,公司目前纳米微球技术的重大突破,将直接赋能国内创新药产业。而在平板显示领域,公司主要提供光电领域用微球材料,包括聚合物间隔物微球,以及以二氧化硅为基质的间隔物硅球、导电金球和黑球等。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91 图95:主要产品与应用领域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4.1.1.2 色谱填料行业发展 色谱技术应用广泛,在生物制药分离纯化中具有不
150、可替代性。色谱技术凭借其分离条件温和、分离效果好、操作精度高、适用场景丰富等技术优点,是目前分离复杂组分最重要、最广泛的手段之一。色谱技术的应用涵盖大中小各类分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92 子的分离纯化,包括有机合成药物、植物药、手性药物、抗生素、多肽、胰岛素、蛋白、抗体、疫苗等,随着下游生物制药行业,对色谱技术的需求快速扩大。尤其对于结构复杂、浓度低、对温度和环境敏感的生物分子而言,传统的蒸馏和重结晶方法均不适用,色谱技术几乎是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的唯一手段,同时色谱技术也是实验室分析检测的重要手段。色谱填料更新迭代助力生物制药行业快速发展。色谱技术的核心是色
151、谱填料,因此色谱填料是也被誉为色谱“芯”,是影响分离纯化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从无定形硅胶色谱填料、球形硅胶色谱填料、手性硅胶色谱填料到杂化硅胶色谱填料、核壳结构色谱填料等,色谱填料的更新迭代推动着色谱技术的进步,进而影响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图96:色谱填料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公司微信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色谱填料的更新换代大幅提升生物医药分离纯化水平。第一代硅胶色谱填料是形态不规则、粒径分布宽的无定型硅胶,其分离效率、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较差,无法满足高端色谱分离纯化的需求,无法用于实验室色谱分离检测;第二代硅胶色谱填料是规整的多孔球形填料,其中小粒径(10 微米)硅胶色谱填料能极大地改善分离
152、性能,使得生物医药分离纯化水平大幅提升;第三代硅胶色谱填料是粒径高度均匀球形硅胶色谱填料,由于色谱填料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会直接影响其分离性能,该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提升分离纯化水平,推动生物制药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赛道。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93 图97:色谱填料分类及特点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各类色谱填料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中国生物药产业蓬勃发展,根据Frost&Sullivan 数据显示,预计 2021 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为 4.64 千亿元,2030 年有望达到 1.32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2.31%,生物药市场规模扩容直接带动色谱填料的需求增长
153、。据 Markets and Markets TM 数据统计,全球色谱填料市场规模 2018 年为 19.78 亿美元,预计 2024 年将达到 29.93 亿美元,2019年到 2024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7.16%。从分离模式来看,亲和色谱填料产品单价较高,销售额居于首位,其市场规模预计将由 2019 年 10.95 亿美元升至 2024年 15.8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7.67%;离子交换色谱填料销售额位居第二,市场规模将由 2019 年 6.16 亿美元升至 2024 年 8.49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62%;疏水色谱填料的市场规模预计从 2019 年的 1.73 亿美元
154、升至 2024 年的2.39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73%。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94 图98:各类色谱填料市场规模变化(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Markets and Markets、公司招股书 色谱柱市场将与色谱填料同步增长。色谱柱是色谱填料的应用产品,按用途分成制备柱、半制备柱和分析柱三类,其中制备柱用于工业分离纯化,半制备柱用于实验室小规模分离纯化,分析柱用于实验室分析检测。根据 Technavio 数据显示,全球色谱柱市场规模 2015 年为 15.3 亿美元,2020 年增长至 22.5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02%,整体发展前
155、景广阔。图99:色谱柱市场规模与增速(亿美元)数据来源:Technavio、公司招股书 色谱填料具有较高的品牌效应与客户粘性。由于色谱填料对于药品纯度和质量至关重要,而药品纯度和质量关系用药安全与疗效,因此药企在选择色谱填料时会着重考虑其性能与质量,优先选择知名度高的品牌产品。与此同时,药企只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95 有通过长时间验证才会与色谱填料厂商建立合作关系,而更换供应商需要对更换后的产品进行试产、测试,已上市药品需在药监局履行变更程序,信任关系与较高的替代成本导致客户对色谱填料供应商的粘性较强。高品牌效应与高客户粘性,使得色谱填料市场长期被少数国
156、际巨头所垄断。全球色谱填料市场主要被产品管线齐全、研发实力领先的龙头占据,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 TM 2018 年市场数据,GE Healthcare 市场主要在北美、欧洲及亚洲,全球市占率 35%,Tosoh 深耕亚太地区,全球市占率 8%,Bio-Rad全球市占率 7%,。图100:国际色谱填料市场格局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图101:色谱填料行业国外主要企业 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96 数据来源:纳微科技招股说明书 各领域硅胶色谱填料均有自己的代表企业。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领域色谱填料的主要供应商是 GE Healthcare、T
157、osoh、Bio-Rad 以及 Merck,以琼脂糖、聚丙烯酸酯等有机色谱填料为主;中小分子分离纯化及分析检测领域色谱填料主要生产厂家有日本 Osaka Soda(原名 Daiso)、Fuji 及瑞典 Kromasil,产品以硅胶色谱填料为代表的无机色谱填料为主。图102:色谱填料领域代表性企业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公司微信公众号 国家政策为新材料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高性能微球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材料,其制备与应用被列为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 35 项“卡脖子”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国家愈发重视新材料领域发展,通过一系列政
158、策的颁布,为新材料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生态环境,其中包括中国制造 2025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包括新材料及生物医药在内的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科创板设立及注册制试点等。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97 图103:新材料相关政策梳理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科技部、工信部、新华社 供应稳定叠加性价比高,国产填料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叠加新冠疫情冲击,关键核心材料的安全供应受到挑战,与此同时,国内色谱填料长期依赖进口,成本压力相对较高。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国产填料技术与品质已大幅改善,部分产品的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越进口产品水平,且产品价格更具优势。性价比
159、高、供应稳定的国产填料正逐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实现进口替代,助力国内药企降本增效。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98 图104:国内主要色谱填料企业 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招股书、年报、公告、企查查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4.1.1.3 公司前景分析 公司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微球精准制备技术,构筑企业发展护城河。纳微科技自主研发第三代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采用单分散多孔球形硅胶制备技术,实现微球粒径均一,跳过第二代技术路线,实现弯道超车,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公司通过跨领域创新,将有机高分子微球的精准制备技术嫁接到无机二氧化硅的微球制造上,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大规模生
160、产粒径高度均一的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公司。核心技术的突破对推动世界硅胶色谱填料精确制备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粒径大小及分布是决定微球产品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粒径高度均一的色谱填料有助于提升色谱分离性能,改善色谱柱效和优化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目前市场上微球产品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 CV(粒径标准偏差/平均粒径,CV 越小,粒径分布越窄)一般超过 10%,而公司生产出的微球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分级筛分就可以实现变异系数 CV3%。公司作为世界第三代硅胶色谱填料的引领者,该技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99 术创新不仅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打破国外少数公司的技术和产品
161、垄断,同时对于推动世界硅胶色谱填料精确制备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图105:公司储备的创新项目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产品种类齐全,可充分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公司填料基质种类覆盖齐全,是全球少数可同时生产硅胶、聚苯乙烯和聚丙烯酸酯三种性能互补填料的公司之一,适应于小分子、中分子和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和分析检测。多样化的产品种类,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分离纯化需求,进一步吸引客户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粒径与孔径方面,公司可提供粒径小于 2 微米的超高压硅胶色谱填料、粒径35 微米的高压硅胶色谱填料与单分散聚合物色谱填料、以及粒径 10 微米以上的工业分离纯化用色谱填料,孔径可选范围包括 10、50、1
162、00、500、1000、4000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00 纳米。分离模式方面,公司产品涵盖硅胶正相、反相、亲水、体积排阻,聚合物反相、聚合物离子交换、疏水、体积排阻、亲和等多种分离模式。图106:公司产品布局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 图107:公司产品应用领域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 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研发与生产体系。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填料企业,建有专业团队进行实验室制备放大过程研究,实现实验室研究成果向商业化生产的快速转化。公司拥有苏州工业园区 12000 平米和常熟 18000 平米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63、 101 双生产基地,可将生产工艺从 12L 实验室级别放大到中试 100200L 设备,以至10002000L 生产规模设备,目前已拥有上百种产品规模化生产的经验。公司建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已通过 ISO9001 等质量体系认证,严控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确保产品批次稳定性,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与产品稳定供应。从色谱填料向下游延伸,提供分离纯化全流程产品。纳微科技在突破核心色谱填料技术工艺的基础上,向下游延伸布局色谱柱与色谱仪,为客户提供从色谱填料到色谱仪的分离纯化全流程产品。色谱填料+色谱柱+色谱仪,提供分离纯化全流程产品。在药物分离纯化过程中,色谱填料是分离纯化的核心,色
164、谱柱是最主要耗材,色谱仪器是关键必备设备,三大核心要素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药物的分析与制备过程。图108:纳微科技色谱填料+色谱柱+色谱仪布局 打造微球一体化平台,提供分离纯化整体解决方案。药物分离纯化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从前期分离方案设计、填料筛选、设备造型,到成本评估、设备安装、实验操作,以及中试放大、工业级生产实施,都需要专业化判断与综合性服务。公司掌握领先的微球制备技术,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能力,以及从色谱填料、色谱柱到色谱仪的全方位产品,叠加丰富的项目经验积累,可提供分离纯化全流程工艺及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色谱填料筛选、新工艺开发、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设计、生产成本评估、产品杂质分析检
165、测、专用色谱产品定制等各个环节,涵盖分离纯化工艺开发、杂质分离、高纯标准品与合同加工外包等一体化服务。公司的一体化服务生态圈有助于公司从早期介入客户研发项目,打开客户与订单“流量入口”,实现从实验室到中试到工业化的订单导流,拓宽项目的深度与广度,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02 实现与客户的深度绑定、长期合作,驱动订单长期稳健增长。图109:公司全产业链布局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图110:公司分离纯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拥有国内外优质客户资源。公司成立十余年来,通过领先技术创新、丰富产品线、及时响应速度和综合服务能力,与国内外众多优质客户
166、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国内,公司微球产品打破生物医药及平板显示等领域长期由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经过多年时间通过多家企业内部认证,与恒瑞医药、丽珠医药、复星医药、成都倍特药业等多家知名药企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助力关键材料实现进口替代,保障安全供应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占领更多国内市场份额。专精特新 A 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1 年报 103 111公司通过多家企业内部认证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设立海外子公司拓展能力圈。在海外,公司产品已推广至欧洲、美国、韩国、印度等主要市场,与赛默飞、安捷伦、岛津、沃特世等大型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并计划在海外建立研发和营销中心,在北美新设子公司及
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36页).pdf
罗戈研究院:2022中国供应链&合同物流发展报告(简版)(51页).pdf
后浪研究所:2022年轻人潮流健身报告(14页).pdf
巨量引擎:2022营销节奏大师通关指南(22页).pdf
浦发硅谷银行:2022年下半年市场态势报告-全球创新经济健康度和生产力展望(28页).pdf
求信咨询:2022年前三季度珠海市汽车市场分析报告(40页).pdf
求信咨询:2022年9月陕西省汽车市场分析报告(42页).pdf
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Gartner:2023年顶级战略技术趋势报告(33页).pdf
TMIC&凯度:2022年水产品市场消费趋势报告(27页).pdf
第一太平戴维斯:2022年可持续零售进行时(24页).pdf
58安居客:2022年10月全国二手房市场报告(13页).pdf
倍杰特-持续深耕水处理政策加持成长可期-220915(19页).pdf
鼎通科技-深度报告:通信连接器组件排头兵开辟汽车第二成长曲线-220915(24页).pdf
MarketLine:美国银行公司并购、联盟与投资分析报告(英文版)(1305页).pdf
化工行业2022年中报解读:景气度分化新能源崛起-220915(101页).pdf
家用电器行业车载显示:由家到车投影投射新视界-220915(36页).pdf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2017年年度报告(英文版)(214页).pdf
运动鞋服行业:李宁品牌历史数据复盘及成长空间解析-220915(78页).pdf
农林牧渔行业2022H1总结:周期拐点下的预期差-220915(93页).pdf
石油石化行业面壁十年图破壁:己二腈国产化助力中国PA66产业高质量发展-220915(19页).pdf
唯品会-价值股能否重返成长股?-220909(21页).pdf
Jungle Scout:亚马逊与沃尔玛竞争格局分析报告-电商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英文版)(18页).pdf
一心堂-西南连锁药店龙头川渝市场迎来高速发展-220914(42页).pdf
创业邦:2022年全球企业创投CVC年报(13页).pdf
红筹公司回A股上市心法手册(62页).pdf
IT桔子:2022年中国企业服务投融资分析报告(18页).pdf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2022年度评价报告(32页).pdf
澎湃新闻&IPE:2022年中国金属制品业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榜(17页).pdf
智慧芽:2022年度中国企业科创力坐标报告(89页).pdf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诉讼风向标2022年合集(135页).pdf
中国银行:从《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看中国大型企业的成就与挑战(17页).pdf
深交所:深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白皮书(2023)(36页).pdf
红杉中国:2022企业数字化年度指南(45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1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0页).pdf
锐仕方达&薪智:2022年薪酬白皮书(105页).pdf
美团:2022新餐饮行业研究报告(74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