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以科学标准为基础,充分发挥科学性与技术性的优势,通过社会技术转移、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技术创新,施行以技改为牵引、法规为保障、结构调整为支撑、投入增效为保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模式,力争把耕地建成高效的、持续的、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基地,实现农业结构向绿色、农业企业向大型化、农用资源向优质节约型、农业管理向国际化、农户经济收入向持续增长的方向发展的一项综合措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
(1)科学耕地规划。以农田资源分布、耕作制度;以及大宗农作物田块结构、小面积作物作业模式为基础,科学统计耕地规划,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有保障的基础。
(2)施行精确农业技术。加强农用机械的技术更新升级,研制符合实际的农业技术技术服务模式,按照地标、作物品种、田块规模、生态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必要性、节约性地采用水肥施用、机耕、农事操作等农业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3)实施细致化管理。采用先进管理理念,实施细致化管理,有效地为农户实施技术服务,把农户的能力提高到更高水平,按照农业结构、作物结构及农药、肥料等技术标准,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以科学技术和理念为指导,把绿色农业发展理念落实到农田发展建设实践中去,建设得规范科学、结构优良、管理高效,使农地和农业环境得到良好保护与改善,从而获得节水节土、增产提质、改造提升,达到节水高产、高效安全的目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主要有:
1、科学耕作:营造种植的基本技术,建立科学滴灌、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精细管理等标准。
2、土壤保护:坚持多桑绿化,实施侵蚀控制、水土流失防治等工程,减轻农田土壤流失。
3、植物保护:加强农田害虫和病害的防控,防止害虫和病害对农作物构成损害,降低农业投入成本。
4、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农田生产效率。
5、节约型农业:加快智慧农业的建设,实现节水型、低污染型、高产型农业确保。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精准而完善的农田开发、耕地管理及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1)促进针对农用地利用持续发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质量的检测管理;
(2)实施耕地属性识别和等级,根据农田不同特性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
(3)鼓励与推动城乡大类化、规模化经营,加强共同管理和扶贫改落;
(4)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业安全和农业险种品质;
(5)大力改造农村贫困地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