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清查是指企业在一定周期内,把全部财产和负债核算,审计和清点后正确地明确组织拥有的基本财产、财产性质和财产来源等,以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明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般都是由财务会计人员负责核算,它是一项财会工作,而不是监督工作。

首先,财产清查的目的是不同的。它旨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明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检查企业经营成果是否符合企业的财务要求。而监督主要是检查企业对财务和管理要求是否遵守,以及是否完成企业制定的财务和管理方针。可以看出,财产清查的目的更加确切,具体而深入,更注重把握企业当期财务状况;而监督则更要指导企业发展,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其次,财产清查和监督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财产清查大多数是由财务人员负责核算,注重会计软件的运用,有利于进行会计核算,但监督财务工作更多的是采取抽样审计,以把握当时企业财务状况,可以有效发现问题,加强企业管理水平。
此外,财产清查和监督在财务工作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财产清查主要是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进行清查,可以了解企业以往的财务记录,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有力的参考;而监督则能把握企业的当前财务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以督促企业正确管理财务。
最后,财产清查和监督都是重要的工作,虽然财产清查不是监督,但它们同样可以提高企业对财务的掌控能力,提升财务工作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长期健康发展。因此,企业要在财产清查和监督间取得平衡,全面把握企业财务状况,从而发挥它们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
对财产清查,会计核算本质上是财务审计的重要环节,与监督有着本质的区别。下面从不同方面详细分析会计核算和监督之间的区别。
一、任务定位不同
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核查会计凭证、审核会计口径、核算会计会计科目、分类核算财务数据和评价会计准则,对企业账务进行全面审计,以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果。其宗旨是为外界投资者及内部决策人提供可靠的、准确的财务信息,以供内部管理、决策用途或者用于外部披露或对投资者进行核实确认。
监督主要指的是政府通过执法司法手段或者其他管理机制拿处理企业违规行为,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以及防止企业违法违规活动的职能,这是一个约束企业和社会的重要功能,即便企业内部可能由于欠缺合规意识等原因,阻碍企业发展,依然需要政府介入权力审查和有限的干预来确保企业行为的合法性和社会公共性。
二、对象不同
会计核算是针对企业会计账务的财务审计,是对企业会计体系进行审计,以便确立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果。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并给投资者以可靠的参考信息。
而监督主要是针对企业行为的执法审查和管理者的行为监督,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约束企业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其目的就是让企业在发展中不失法治和政治原则,有效实施社会管理功能,从而有效预防企业违法违规,促进企业发展。
三、衡量标准不同
会计核算衡量标准主要以会计准则为基础,基于财务准则的核算和财务评估,将会计凭证和财务记录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以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便投资者和内部决策者能够准确理解企业的财务估值。
而监督的衡量标准是政府的法律法规,它要求企业不仅应该通过其财务报表将真实的财务状况展示出来,而且与企业的行为也要与法律法规保持一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以及企业本身所遵循的标准,进行监督审查,以确保企业行为的合法性和社会公共性。
四、执行方式不同
会计核算是从账务核算出发,由专业审计机构或企业财务部门依托会计准则,使用标准化、客观的审计流程,严格按照既定的账务核算规范程序,逐条分析账务数据,将发生的财务记录有效地比对和确认,检验财务发票的准确性,进行内部审计以确保企业账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而监督相对会计核算,有着比较难以量化的概念,可以比喻为行政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