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中,待转销项税额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企业凭证,因此企业必须要根据相关会计标准确定待转销项税额的会计分录。

一、待转销项税额的概念
当企业销售商品的同时,有可能无法立即从客户处收取收款,采用预付款,甚至免费直接提供商品等方式。此时,企业需要在会计账户记录账项,由于此时的收入尚未实现,因此采用“待转销项税额”的方式来记录企业的收入。
待转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已经记录了销售业务,但实际过程中有可能没有立即销售的凭证。为了保证企业的收入,因此需要将这部分收入归入企业的收入来进行计提。
二、待转销项税额的计算方法
根据会计准则,企业要计算出待转销项税额,首先需要将未收款数额进行计算,即待转销项,然后剩余计算待转销项课税。这里的计算公式为:待转销项税额=(1-税率)*销售价格*待转销项数量。
例如:如果某商品价格为1000元,税率为6%,待转销项为10件,那么其待转销项税额=(1-0.06)*1000*10=6000元。
三、待转销项税额的会计分录
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在企业对待转销项税额进行会计分录时,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1. 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将计算出来的待转销项税额来分录,会计分录如下:
借: 应收票据 xxx
贷: 应交税费 xxx
2. 企业可以采用实收实付会计分录来将待转销项税额分录:
借: 销售收入 xxx
贷:应收应付税额 xxx
四、待转销项税额的税收影响
由于企业会根据待转销项税额计算出实际的税收金额,那么如果企业不巧,待转销项收款受到影响,税收也会被影响。因此,企业在做会计核算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以免造成税收遗漏,带来不必要的税收风险。
五、待转销项税额的会计实务
在企业一般的会计实务中,企业当在进行待转销项税额会计分录时,应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使用实收账项抵销应收帐款,使用应收账项抵销待转销项税额,使用应付账款抵销待转销项税额,以及将应收账款分解抵销待转销项税额等清理账款等操作方式来进行会计分录。
同时,还应特别考虑会计主体受其他公司客户坏账冲销影响的情况,及时记入企业的应收帐款抵销账款,并开展调整会计分录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