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告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白皮书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汽车整体产业发展也愈演愈“卷”。随着汽车产业“新四化”的如火如荼,产业链整体转型已悄然加速。作为汽车产业的中坚力量,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趋势的拉动下,“三电”技术产品、电子芯片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高速发展,为过往中小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多弯道超车的机会;与此同时,受下游整车企业“以价换量”的价格战及上游供应商成本提升等双向压力影响,传统零部件企业规模效应不断减弱,盈利能力受到挑战。由此,本报告通过洞察不同类型零部件企业现有发展掣肘,基于罗兰贝格过往项目经验积累,针对现阶段汽车零部件行业普遍存在的盈利性问题,向行业玩家提
2、供驾驭现有挑战、识别潜在机会的解决思路,并分享相关实践案例,为企业实现盈利能力提升保驾护航。前言2 零部件盈利能力提升白皮书目录 1 2 34汽车产业新四化,对零部件企业提出新要求盈利能力挑战凸显,系统性根因亟需解决汽车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提升领先实践与案例分享汽车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致胜要素 461022页数3 零部件盈利能力提升白皮书汽车产业新四化,对零部件企业提出新要求1经济进入慢增长周期,产业发展新课题亟待攻克从外部环境来看,伴随着世界经济迈入低增长周期、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供应风险加剧、科技持续革新等,全球从VUCA时代向BANI世界演变。动荡与不可预测俨然已成为新常态,全球汽车产业面
3、临明显波动以及不确定性风险,不确定成为唯一的确定性。而聚焦内部环境,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传统制造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等问题,竞争压力持续增大;此外,部分高质量产品面临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在整体经济慢增长的新周期内,汽车产业发展新课题亟待攻克。产业“新四化”趋势明确,产业价值链分布变化汽车行业电“新四化”趋势已为大势所趋,带动汽车产业链价值分布变革。整体而言,价值链后端(如用车服务等)整体利润占比将会上升,而前端零部件及生产制造环节价值与利润占比将会下降。当然,其整体规模绝对值仍将保持增长且占据较大比例。但是,仅专注于传统燃1油动力的零部件供应商所面临的规模压力正逐步显现,
4、在缺乏成本及规模优势下,利润空间也持续受到挤压。与之相反,动力电池、智能网联软件、电子芯片半导体等新兴部件则成为汽车零部件价值高地,其利润率水平远高于市场平均,未来将具备更大的增长空间。汽车产业出海窗口期来临,企业迈向全球化经营汽车出海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窗口期。除了持续寻求国内市场增长、稳定基本盘外,国际化战略已成为国内各大车企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在汽车自主品牌加速“出海”的发展布局下,“中国车”的全球声量日益上涨。零部件企业亦需伴随车企出海,甚至借助自身的海外运营经验和能力助推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显然,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并非康庄大道。零部件企业需基于海外客户的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产品结
5、构,并逐步在海外构建本地化供应链。此外,海外新的政商环境、产业格局、文化背景、法规体系等都对零部件企业的跨国供应及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关于更多市场洞察与汽车产业宏观趋势研判,敬请参阅罗兰贝格预见2024、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研究、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等相关报告4 零部件盈利能力提升白皮书01 汽车产业新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经济增速基线预测值1)将从2022年的3.5%降至2024年的2.9%,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未来产业价值链总收入2)中,上游占比将仍超半成,而后端占比将由25%提升至47%,价值分布变革显现展望2025年,诸多中国主流车企均将海
6、外销量目标设定在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辆3)整车企业整体销售净利率下降明显,2023年仅维持在3%水平4)宏观格局动荡挑战汽车产业“新四化”汽车出海迎来窗口期产业内卷挤压供应链资料来源:案头研究;罗兰贝格高速扩张转为稳中求进,严重内卷挤压供应链无论是中国、欧洲还是北美、日韩地区,2023年乘用车产量均未重返历史峰值。同时,消费者支出放缓,汽车产业链关键词由“高速扩张”转为“稳中求进”。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市场自2023年以来,车企间爆发了激烈的价格竞争,“内卷”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当下最显著的特征。然而,其在促进竞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并未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反而严重冲击着供应链。在以价换量的逻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