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旧楼重建的未来机遇 目前本港超过50年楼龄的楼宇约10,000幢, 可见楼宇老化问题严重,加快市区重建是刻 不容缓。(注一)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于2001 年成立,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土地发展公 司,主要是为了促进本港市区城市更新, 应对市区老化等问题。过去十八年,市建局 成功为1,300幢楼宇协助重建,若与现时的 旧楼存量相比,仍是小数目。(注二) 两年前市建局展开了油麻地、旺角(下称 油旺)地区规划研究,覆盖范围共 212公顷,涉及3,345幢楼宇,当中超过八成 (即2,700多幢楼宇)楼龄达30年或以上。 (注三)鉴于油旺的拆卸重建规模庞大,市 建局透过它们的有关数据,制订一套涵盖
2、目 前5Rs的策略。拆去旧楼、重建新楼, 正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新旧交替。然而,绝大 部分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楼宇,当 区已接近用尽地积比率,重建的经济效益有 限。纵使楼宇得到重建,总楼面面积难以增 加,但楼宇老化却带来社会成本,包括安全 隐患、维修费用、调迁成本等。然而,市区 重建却有助改善旧社区的居住环境,即使未 能有效增加土地供应,但能够为市民带来更 优质的生活环境。 1 资料来源:香港2030+ 注一: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星岛日报(2018年6月18日) 注二: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文汇报(2018年6月20日) 注三:挚诚.志成(网志) (2016年12月25日) 旧楼重建的挑战 香
3、港政府在1999年制定强制售卖条例(强 拍),按土地(为重新发展而强制售卖)条 例规定,概括而言,任何人只要集齐同一地 段的90%或以上业权份数,即可申请土地审裁 处发出的强制售卖令。2010年政府修订法例, 针对数龄50年以上各种楼宇或楼龄30年以上工 业楼宇,只要拥有达80%业权份数便可申请强 拍,进一步带动不少旧楼业主一旦集齐业权便 进行招标,成为了开发商的收购目标。 虽然旧楼重建项目所需的时间较长,但收购成 本有机会远低于买地,对于财力雄厚的开发商 而言是一个获利商机。简单来说,开发商会先 行购买拟发展项目地段之不少于80%的业权份 数,在成功申请强拍令后,继而在公开拍卖中 收购余下的
4、旧楼业权,即获取物业的所有业 权。 2 强 制 售 卖 申 请 门 槛 80% 市区更新要有全面思维 根据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 远景与策略咨询文件,2046年全港将 有326,000个楼龄70年或以上的私人住 宅单位。油尖旺是旧楼集中地区,发展 局估计至2046年,该区将有60,000个私 人单位的楼龄达70年或以上。 按现行的城市规划,整个油尖旺即使是旧楼 林立也好,若进行大规模的市区更新亦绝不 容易。鉴于当区的剩余地积比率只有10%, 同时分布在不同楼宇中,若不放宽高度限制, 其发展潜力和诱因非常有限。未来旧区重建 要有新思维,放宽高度限制、转移地积比率、 整合或减少道路面
5、积等,将有效善用市区的 土地资源。不过,政府亦不宜过于依赖市建 局,要让市区重建得以推动得更成功,私人 发展商的参与十分重要。 放宽高度限制前 放宽高度限制后 3 自强拍条例于2010年4月1日起降低申请门槛,私人市场的参与数目增加,市区有不少旧楼被发展商并 购重建。鉴于近年官地价格持续攀升,发展商积极将资源投放在收购旧楼与重建中,强拍个案也不断 上升。 4 近几年,国内开发商积极在本港吸纳土地储备,进军旧楼并购市场,当中包括万科、碧桂园、雅居乐 等巨企。中资发展商眼见难以投得政府地皮,因而转战强拍以增加土地储备,纵使透过强制拍卖土地 需时较长、程序复杂,却具庞大的发展机会。另外,位于市区的地
6、皮十分罕有,而香港旧区的小型地 皮却多数在核心位置,合并地皮被视为吸纳市区土地储备的有效方法,预期申请强拍的个案将持续增 加。 中资开发商进军本港旧楼 重建版图 旧楼并购 一步一脚印 5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 过去强拍申请仍以住宅旧楼为主导,然而去年两宗工厦强拍却成为焦点。位于鲗鱼涌的仁孚工业大厦 及华厦工业大厦被太古地产申请强拍,市场人士估计总值约57亿元,预料可提供约7.24万平方米商业 楼面。 工业大厦强拍申请向来罕有,但随着政府早年重推工厦活化政策,亦带动了整体申请数目。受惠于写 字楼物业近年受到追捧,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