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港澳建筑龙头谱新章,科技引领高质量成长港澳建筑龙头谱新章,科技引领高质量成长 中国建筑国际(03311.HK)投资价值分析报告2023.1.18 中信证券研究部中信证券研究部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 孙明新孙明新 基础材料和工程服务行业首席分析师 S1010519090001 李家明李家明 基础材料和工程服务分析师 S1010522070001 公司是港澳地区建筑龙头,目前业务涵盖建筑、投资、科技三大领域,未来看公司是港澳地区建筑龙头,目前业务涵盖建筑、投资、科技三大领域,未来看点在于:点在于:1)后续)后续 5-10 年香港建筑需求持续放量,该部分业务
2、有望维持较快增年香港建筑需求持续放量,该部分业务有望维持较快增长;长;2)内地投资业务从长周期的)内地投资业务从长周期的 PPP 模式切换为短周期的模式切换为短周期的 GTR 模式,带来模式,带来自身资产周转加快及经营现金流持续改善;自身资产周转加快及经营现金流持续改善;3)特有的建筑科技业务)特有的建筑科技业务 MiC 工期工期优势明显,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强化,优势明显,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强化,2020 年来疫情爆发为其推广带来契机,年来疫情爆发为其推广带来契机,目前正持续突破内地蓝海市场,驱动自身商业模式从服务向产品转变,进一步目前正持续突破内地蓝海市场,驱动自身商业模式从服务向产品转变,
3、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结合可比公司高质量发展。结合可比公司 PE 估值及公司历史估值及公司历史 PB 水平水平,目标市值,目标市值 600 亿港亿港元元,对应目标价,对应目标价 12 港港元,元,首次覆盖,给予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买入”评级。港澳建筑龙头,建筑、投资、科技三轮驱动港澳建筑龙头,建筑、投资、科技三轮驱动。公司作为驻港央企,深耕香港建筑市场 40 余年,随后建筑业务通过并购拓展至澳门,目前已成长为港澳地区建筑龙头企业,两地市占率分别接近 20%、30%。2007 年公司开始布局内地市场,不过在内地以投资带动建筑为主,先后经历 BT 模式、PPP 模式、GTR(政府定向回购)模式
4、,近年在疫情催化下,科技业务(MiC模块化集成建筑)化正加快推进,至此公司已形成建筑+投资+科技三轮驱动格局。建筑:香港需求潜力或被低估,有望高质量快增长建筑:香港需求潜力或被低估,有望高质量快增长。随着香港的“由治及兴”,以往阻碍深港两地合作以及港府推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新的发展合力正在形成,未来需求有望不断放量,这一点在近几届香港政府施政报告中得到印证,比如:1)香港规划未来五年(2023-24 至 2027-28)公屋供应量较上一个五年增幅超过 50%;2)医院投资领域:(2016-2025)和(2026-2035)两个十年发展规划分别新增 2000 亿、2700 亿
5、港元投资;3)2021年提出“北部都会区”概念,未来将全速造地建屋,有望成为香港建设发力新引擎。从总需求量看,过去五年(2017-2021 年)香港建筑市场空间维持在 2300 2500 亿港元之间,据香港财政司官网,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预计未来每年市场空间将增至约 3000 亿港元,较过去几年平均水平增幅达到 25%左右。从经营质量看,公司香港建筑业务经营现金流有保障,过去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入。投资:回款周期由长改短,助力现金流明显改善投资:回款周期由长改短,助力现金流明显改善。公司从 2018 年开始着力控制、削减 PPP 项目,并从 2021 年开始不再承接 PPP 项目合同,同时积极开
6、拓定向回购(GTR)短周期投资模式。相对公司以往 PPP 项目而言,政府定向回购项目的回款周期明显缩短,项目累计经营现金流回正仅需 2-3 年,PPP 模式则需要长达 10 年时间,2022H1 公司经营现金流实现净流入主要受益于此。科技:科技:MIC 引领建筑模式变革,打造公司新增长极引领建筑模式变革,打造公司新增长极。MIC 是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升级,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相比传统建筑模式可大幅节约项目工期、减少建筑垃圾消耗及材料浪费,从而从多维度节约项目总成本。2020 年疫情爆发为公司 MiC 推出带来契机,公司先后在香港承建多个隔离医院,并在 2021 年承建内地隔离酒店,在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