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研究一次性内窥镜2021作者:GAVIN声明本报告仅供美柏医健(以下简称“本公司”)客户使用,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资料能找到出处都尽量注明,如有遗漏请联系我们。本报告是美柏医健团队采用桌面研究、专家沟通、市场调查等研究方法制作。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受调研方法及收集范围的限制,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本公司不对使用本报告内容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目录一、内窥镜介绍和市场41.1 内窥镜4
2、1.2 内窥镜市场(潜在市场超 400 亿元,增速 15%,国产不足 5%)7二、我国内镜挑战82.1“卡脖子”技术82.2 内镜医生匮乏,培训体系亟待建立112.3 难以实现自动化、批量上产112.4 低成本,高质量难以两全11三、全球一次性内镜竞争格局113.1 国外一次性内窥镜企业133.2 国内一次性内窥镜企业15四、内镜发展趋势174.1 技术迭代缓慢,AI 辅助诊疗具有发展潜力174.2 内镜耗材化趋势明显,但短时间难以替代复用内镜174.3 多组合模式18五、一次性内窥镜领域交易情况19六、总结204链 接 中 国 与 海 外 医 健 创 新一、内窥镜介绍和市场1.1 内窥镜按内
3、窥镜所到达的部位不同进行分类:分为耳鼻、口腔内窥镜、牙科内窥镜、神经镜、尿道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电切镜、腹腔镜、关节镜、血管内腔镜、鼻窦镜、喉镜等。全球内窥镜的发展趋势及技术壁垒内窥镜共经历4次大的技术革新发展历程发展趋势1806-1932年硬管式内窥镜(BOZZini以蜡烛为光源,研制出膀胱和直肠镜)(1)高清分辨率电子内镜:由于图像质量直接影响电子内窥镜的应用,因此高分辨率仍是内窥镜的研究重点,目前内窥镜虽然已经达到百万像素,但医学诊断和治疗仍需更高分辨率的内窥镜;还可以与超声技术、共焦显微镜技术相结合,发展出了超声内窥镜和共焦内窥镜。(2)微型化:探头的大小直接影响创伤的严重程度,微
4、型探头化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和不适度,进而加速术后恢复。1932-1957年半曲式内窥镜(Schindler与Wolf研制出胃镜)1957-1983年纤维式内窥镜(Hirschowitz研制出胃和十二指肠内镜)1983年-至今电子内窥镜(CCD出现,美国Welch Allyn研制)2009年-至今一次性电子内窥 镜5链 接 中 国 与 海 外 医 健 创 新根据内窥镜的临床功能,分为诊断和治疗。1.1.1 硬镜硬镜的主要配套设备有摄像系统主机,摄像头,冷光源,监视器,台车等。硬镜主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硬镜为棱镜光学系统,最大优点是成像清晰,可配多个工作通道,选取
5、多个视角。在制造工艺上,硬镜无需考虑镜身柔软性与可操纵性,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此外,硬镜主机只需拍摄镜体接目部显示的图像并传输至显示屏上即可,与镜体相对独立。且对图像染色处理要求不高,所以可以与不同品牌的镜体配套使用。相较于软镜,硬镜壁垒较少,有望先一步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在硬镜领域,进口品牌技术迭代较慢,产品进入技术静默期,国产品牌已经在一些技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1.1.2 软镜软镜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来完成检查、诊断和治疗,如胃镜、肠镜、喉镜、支气管镜等主要通过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道进入人体。但仍以胃镜和肠镜为主,软镜已成为消化道癌症筛查的金标准。软镜的光学系统为主要为光导纤维光学
6、系统,此光纤内窥镜最大特点是镜头部分可被术者操纵改变方向,扩大应用的范围,但成像效果不如硬质镜效果好。6链 接 中 国 与 海 外 医 健 创 新在技术研发上,软镜集光学、精密仪器、电子、材料、摄像处理等多学科为一体,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相互配合。其中光导纤维制造工艺和 CCD 传感技术是软镜最主要的技术壁垒之一,而日本光学技术发达,早期核心部件 CCD 传感器的技术被日企垄断。且内镜生产涉及 100 多个零部件,很多精密核心部件供应商都集中在日本和德国。另外,虽然日企在全球设有多个生产基地,但核心制造工艺都留在日本,有效防止了技术外泄。而在图像处理技术上,日企也已形成专利壁垒和行业标准,构筑了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