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2版)(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2版)(35页).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研究背景与指标体系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评价(一)研究背景(二)指标体系(三)数据体系(四)计算方法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一)产业政策与环境(二)产业规模与质量(三)头部企业情况(四)产业创新能力(五)产业投资热度展望与建议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1(一)大数据产业发展前15强省份(二)大数据产业发展前20强城市(三)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先城市对比(四)大数据产业发展区域对比020304目录-02030404-06081012-1821242729-01-05-15-31研究背景与指标体系01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一)研究背景2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
2、动纲要(国发201550 号)以来,大数据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1年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大数据产业链初步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彰显了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决心。2021年11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推动大数据产业从培育期进入高质量发展期,描绘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表”,对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抢抓新时代产业变革新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
3、此背景下,为紧跟国家政策方针,明晰各城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水平,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相关团队在2020年、2021年连续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的研究基础上,聚焦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各领域的进展和趋势,深入调研了各地大数据政策环境、大数据产业和企业发展状况,编制了2022年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力求科学评判各地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为各地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为数字中国建设赋能添力。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1 研究背景与指标体系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1 研究背景与指标体系表 1-1 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备注产业政策与环境政策环境出台大数据政策数反映
4、各地区大数据产业政策氛围、机构设置等发展环境综合情况组织建设是否设置大数据管理机构战略布局是否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所在地支撑服务大数据产业联盟、研究机构数量产业规模与质量产业规模本地区大数据企业总数量反映各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成效企业质量总注册资本大数据企业网站建设情况人员总规模头部企业情况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数量反映大数据行业优质企业区域分布情况以及区域企业竞争力水平总市值总净利润TTM平均技术人员占比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瞪羚企业瞪羚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产业创新能力研发投入R&D经费占GDP比重反映大数据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投入情况和产出情况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数
5、量专利数量商标数量产业投资热度融资情况总融资额反映大数据产业领域投融资活跃度总融资轮数(二)指标体系通过综合研究国内外大数据发展情况,结合产业生命周期、产业链、产业竞争力等基本信息,设置产业政策与环境、产业规模与质量、头部企业情况、产业创新能力、产业投资热度等5个维度、13个二级指标与22个三级指标。3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1 研究背景与指标体系(四)计算方法(三)数据体系基于北京大数据研究院自建大数据企业数据库,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和150个重点城市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维度包括:政策、组织、产业、企业、创新、投资等。大数据企业数据库收录7
6、472家全国优质大数据企业与合作方的数据资源,建立包括企业工商信息、运营情况、研发情况、投融资情况、产品情况等在内的122个企业维度指标,并设有头部企业库和产品库。数据来源: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企业数据库、北大法宝政策数据库以及政府公开信息。本指数采用“改进向量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具体方法如下:1.构建指标体系:结合产业分析理论、产业结构、产业相关指标体系,构建大数据产业指标构架体系。2.数据处理:用极差正规化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正向指标标准化:=min max min;负向指标标准化:=max max min 3.确定权重:用“改进向量法”为指标赋权。使用欧氏距离度量样本特征向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