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设备行业深度:固态电池工艺不断演进设备增量空间明确-251114(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设备行业深度:固态电池工艺不断演进设备增量空间明确-251114(29页).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1/2929 Table_Page 深度分析|专用设备 证券研究报告 锂电锂电设备设备深度深度 固态电池工艺不断演进,设备增量空间明确固态电池工艺不断演进,设备增量空间明确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固态电池是锂电池的终极形态,已经进入量产前夕。固态电池是锂电池的终极形态,已经进入量产前夕。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态电解质的电池,相较液态锂电池拥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循环寿命长等显著优势,被认为是电池的终极形态。根据 Trendforce,目前全球主要电池企业都已经明确了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目前主要厂商处于中试线阶段,预估 2027 年至 2028 年
2、陆续进入量产阶段。根据 EV Tank,预估 2030 年全球全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 181GWh。固态工艺路线正在探索中逐步收敛。固态工艺路线正在探索中逐步收敛。固态电池的性能提升需要电解质、正极、负极三大部分的协同发展,从工艺路线来看:(1)电解质:主要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四条路线,其中硫化物路线应用潜力较大,是固态电池研究的主流路线,目前主要难点在于材料成本高昂以及加工环境要求严苛,未来有望朝硫化物+复合电解质方向发展;(2)正极材料:短期沿用三元材料,长期朝高镍材料/富锂锰基材料发展,核心逻辑是寻找高电压高比容量的材料;(3)负极材料:短期由石墨朝硅碳混合材料发展,长期
3、探索锂金属应用,主要难点在于解决充放电过程中材料膨胀所导致的固固界面接触失效问题。固态电池给锂电产线带来了增量变化,主要集中在前中道。固态电池给锂电产线带来了增量变化,主要集中在前中道。固态电池产线依旧区分前道、中道、后道三大环节,而相比液态电池产线主要的变化在于:(1)前道:干法工艺取代湿法工艺,新增纤维化设备需求,辊压机重要性提升,用量及价值量有望同时提升;(2)中道:叠片取代卷绕工艺,叠片机成为必备选项;取消注液环节,新增胶框印刷机、等静压机需求,其中等静压机是中道的关键工艺环节,设备价值量较高;(3)后道:现有化成分容设备需进行高压化升级以解决界面问题。投资建议投资建议:固态电池目前已
4、经进入中试线阶段,产业化突破前夕设备厂商率先受益,部分厂商已经实现相关设备出货以及配合下游客户进行工艺路线验证。后续我们建议关注两大方向:(1)具备整线交付能力的设备厂商:建议关注锂电整线解决方案领先厂商如先导智能、利元亨、赢合科技、海目星等,与下游头部客户的绑定更为密切;(2)受益于工艺边际变化的设备厂商:建议关注受益于前道纤维化、辊压机需求的曼恩斯特、纳科诺尔、灵鸽科技等;受益于等静压机新增需求的纳科诺尔、荣旗科技等;受益于激光设备的联赢激光、德龙激光;以及受益于高压化成分容设备的华自科技、杭可科技等。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不及预期;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不确定;下游应用需求不及预期
5、。行业评级行业评级 买入买入 前次评级 买入 报告日期 2025-11-14 相对市场表现相对市场表现 分析师:分析师:代川 SAC 执证号:S0260517080007 SFC CE No.BOS186 021-38003678 分析师:分析师:孙柏阳 SAC 执证号:S0260520080002 021-38003680 分析师:分析师:范方舟 SAC 执证号:S0260522080001 021-38003750 请注意,孙柏阳,范方舟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相关研究:相关研究:锂电设备跟踪:海外储能叠加固态,设备需求高景气 2025-09
6、-08 -14%-3%8%18%29%40%11/2401/2504/2506/2508/2511/25专用设备沪深300 3398873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2/2929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专用设备 Table_impcom 重点公司估值和财务分析表重点公司估值和财务分析表 股票简称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股票代码 货币货币 最新最新 最近最近 评级评级 合理价值合理价值 EPS(元元)PE(x)EV/EBITDA(x)ROE(%)收盘价收盘价 报告日期报告日期(元(元/股)股)2025E 2026E 2025E 2026E 2025E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