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装备-商业航天:可回收火箭将极大促进卫星组网-25111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防装备-商业航天:可回收火箭将极大促进卫星组网-251113(5页).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商业航天:可回收火箭将极大促进卫星组网 国防军工 行业评级行业评级:推荐推荐 事件概述事件概述:事件一:事件一:据界面新闻,中国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将于 11 月中下旬首飞。朱雀三号为蓝箭航天旗下火箭,“不锈钢+甲烷”的组合更注重复用寿命和未来可扩展性,这一设计与 SpaceX 的“星舰”在技术路线相近。从发射成本看,朱雀三号与猎鹰9 号对标,其目标是将成本降至每公斤20000 元以内,基本与猎鹰 9 号(约为 3000 美元/公斤)相当。事件二:事件二:据腾讯科技,2025 年 10 月,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用于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海上回收系统正式开工
2、建造,预计 2026 年底交付。这套系统将具备动力定位、远程遥控、无人操作等能力,为中国商业火箭提供海上回收的公共服务平台。分析与判断分析与判断:我们认为,商业航天可能是 11-12 月最有预期差的板块。可回收火箭如果首飞成功,将解决商业航天最大瓶颈即火箭成本。一个低成本、高频次、规模化的中国太空时代,正在加速到来。火箭首飞验证密集期,可回收能力有望突破火箭首飞验证密集期,可回收能力有望突破 2025 年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可回收技术的“验证元年”,下半年更是密集进入关键的飞行测试阶段。据界面新闻、中国工业报、澎湃网,2025 年5 月 29 日,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进行首次飞行回收试验,成功实现
3、海上软着落试验。25 年下半年,蓝箭航天、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民营火箭公司规划可回收火箭首飞,同时体制内(航天八院)火箭也进行可回收火箭相关试验。随着航天器选代升级,可回收发射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望将发射成本下降 30%-50%。可回收只是第一步,谁能实现高频复用、谁能把成本降到极致、谁能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生态,才是可回收只是第一步,谁能实现高频复用、谁能把成本降到极致、谁能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生态,才是决定未来太空经济版图的关键。决定未来太空经济版图的关键。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次产业革命。当火箭从“一次性消耗品”变成“可重复使用的运输工具”人类进入太空的门槛将被彻底改写。卫星互联网、
4、太空制造、深空探索等新兴产业正在变得触手可及。表 1 中国民营可回收火箭力量图谱 类别类别 核心标准核心标准 代表公司代表公司/型号型号 状态描述状态描述 I I 级:可回收飞级:可回收飞行即将实现(准行即将实现(准入轨阶段)入轨阶段)已完成发动机垂直起降(VTVL)试验,箭体系统组装中,具备首飞条件 蓝箭“朱雀三号”、天兵“天龙三号”可在 2025 年实现轨道级回收首飞 IIII 级:子级验证级:子级验证阶段阶段 已进行部分动力学验证或发动机级验证,未形成整箭系深蓝“星云一号”、东方“引力一号”距离轨道级复用还需多轮子级验证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点评报告 Table_Date 2025 年 1
5、1 月 13 日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点评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2 统 IIIIII 级:动力技级:动力技术验证阶段术验证阶段 发动机、结构、控制系统验证中 星际“星河二号”、中科海“力箭一号”在验证差异化推进和复用可行性 IVIV 级:概念与早级:概念与早期研发阶段期研发阶段 路线探索、方案论证阶段 智神星河“星曜一号”、箭元“元行者一号”尚未形成完整飞行器原型 资料来源:腾讯科技,华西证券研究所 蓝箭航天蓝箭航天:覆盖:覆盖研发、制造、试验、发射”全产业链条研发、制造、试验、发射”全产业链条的民营火箭的民营火箭厂商厂商 据公司官网、百度百科,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是国内领先的航天运输系统创建及运营企业,成立于 2015 年,致力于构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中心的“研发、制造、试验、发射”全产业链条,打造航天领域的科技综合体,为全球市场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航天运输服务。作为全国首家取得全部准入资质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蓝箭航天于 2018 年 10 月 27 日完成中国首次民营运载火箭发射。其建立北京研发中心、西安研发分中心、湖州热试车中心、智能制造基地、智能制造工厂,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战略布局,覆盖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从设计研发、试验检测到总装生产的全流程研制体系与研制能力。据中新网,2025 年 6 月 20 日,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三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