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研究院:2022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金融研究院:2022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22页).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蚂蚁集团研究院/蚂蚁理财智库2022年8月“数字金融开放研究平台”系列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人口结构变动以及城市化进程,居民家庭理财的需求在过去不断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增长。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进程加快,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也在不断丰富。在这个大背景下,上海高金和蚂蚁集团合作的居民理财调研报告完成并发布恰逢其时、很有意义!报告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调研主题的针对性 只有了解居民理财状况直面居民理财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准确把握居民理财的实际需求。比如,如何用金融服务匹配和满足居民投资理财“增长加速”的新要求?如何更好推动普适性的理财观念、改善居民理
2、财投资管理的水平、提升理财效率?如何为居民理财提供更好的环境?这些问题在居民理财迅速发展的阶段都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回答以上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居民理财的现状,分析居民理财的行为,研究居民理财行为背后的经济原理和逻辑,从而帮助居民把握理财投资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将其需求与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匹配。这是本次居民理财调研的初衷和意义。二是注重调研方法的系统性 这次调研结合了上海高金的学术优势和蚂蚁集团的平台优势,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形成了完整的问卷设计-数据分析-报告撰写逻辑。通过合理的问卷设计,调研从居民财务健康状况出发,先了解居民的风险管理意识、资产配置情况、财务目标和规划、家庭
3、负债等情况,再逐渐深入到居民理财投资行为,了解投资收益期望、保险配置、追涨杀跌、定投和投顾使用等行为现状。最后还了解居民对投资理财的主观感受,了解居民对于平台、渠道和市场的看法和期待。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次 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报告总结了调研的统计结果,描绘了居民的投资理财的现状和行为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形成机制。通过本次调研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居民投资理财的需求在高速发展,保障意识在逐渐增强、投资理财观念在逐步转变。同时也存在金融素养有待提升、风险意识需要加强和行为偏差需要纠正等问题。三是注重调研结果的实践性 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居民理财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
4、展,这对于居民财产性收入、对于融资体系健全、对于资本市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整体来说,报告展现了我国居民当前投资理财的现状,有助于保持居民理财选择的客观性、资产配置的科学性,也有助于普及投资理财意识和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同时也对金融机构了解市场现状、提供与之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次调研只是起点,希望居民投资理财调研和报告能定期持续进行。相信通过一定频次的调研和分析积累,系列报告将展现出更加持续和深远的影响。希望系列报告成为居民了解投资理财趋势的“晴雨表”、提升金融素养的“参考书”和风险防范的“警报器”,产生更多的社会价值。是为序。屠光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5、执行理事本报告旨在持续关注我国居民的投资理财行为及特征,反馈居民财务健康状况。报告从居民的风险管理意识、资产配置多元化情况、财务目标与规划、家庭负债管理等方面评估居民的财务健康状况,从居民的投资收益期望、保险配置、投资期限、追涨杀跌、专业投顾使用等方面描绘居民的投资理财行为特征。基于今年的调查数据,从风险管理意识、资产配置多元化、财务目标与规划、家庭负债管理等方面评估居民的财务健康度,本报告发现:居民总体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且相较于上一年度,风险管理意识稳中有升,家庭备用金增加、保障配置更加充分。居民投资风格偏于保守,且投资理财产品的配置较为集中。居民财务规划及财务目标设定不足,但风险管理
6、意识较强。虽然部分居民的负债管理仍存在问题,但相较于上一年度,居民整体负债水平稳定,月度负债范围有小幅增加,负债程度有所降低。通过分析居民的投资收益期望、保险配置、投资期限、追涨杀跌、定投参与和专业投顾使用等理财行为,本报告发现:居民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存在相当的落差,预期收益较上期有所降低。居民整体保险产品配置比例稳定,配置财产险和年金险的居民比例有一定提升,趋于成熟。居民选择基金的考虑因素更加回归理性,追明星基金经理、新发基金和历史高收益基金的热情回落。居民长期投资行为有所改善,产品持有时间、亏损容忍期限增加。半数居民尚未了解基金投顾,仅两成居民尝试过基金投顾。居民对投顾的价值认知偏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