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保险:2025全民运动安全与风险认知调研报告(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众安保险:2025全民运动安全与风险认知调研报告(30页).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全民运动安全与风险认知调研报告众安保险联合澎湃美数课全国首发出品全民运动安全与风险认知调研报告晨曦中的公园广场,夜幕下的城市绿道,周末郊外的徒步队伍当下中国正掀起前所未有的全民运动热潮。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实施以来,超过5亿人加入运动大军,跑步、瑜伽、骑行等运动成为都市生活的新标配。然而,当运动逐渐演变为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多数人对运动风险的认知还很模糊,不仅疏于防护,缺乏保护,甚至将运动损伤误认为是自己状态不好。为了探寻大众在运动安全与风险认知上的现状,澎湃新闻携手众安保险展开问卷调研,最终回收到1804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82.8%的受访者已将运动纳入日常生活,但运
2、动行为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却未跟上。其中37.4%的人缺乏专业指导,全靠自己摸索,还有37.1%的人靠运动类APP的统一训练安排,这意味着超七成的运动者处于自学摸索状态。引言SPROTS与高比例的无指导去运动相呼应的,是近六成受访者在过去3年遭受过运动损伤。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00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受访者肌肉拉伤发生率位居所有损伤类型之首。年轻人有充沛的体力,却缺少与之匹配的发力知识,肌肉拉伤成为最突出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83%的损伤者选择自行处理而非及时就医,“挺一挺就过去”的心态导致慢性损伤风险加剧。这种认知断层在年轻群体中尤为突出:21岁的球球因盲目追求跑步成绩导致膝盖积
3、水,折射出当代运动者“重运动、轻防护”的普遍困境。由于对运动防护的认知错位,导致很多人在运动保障上也出现偏差:尽管多数受访者都认同运动保险能分摊受伤后的损失,但实际购买意愿远低于购买运动装备或营养品。这种落差源于大众对日常运动风险的认知不足,很多人认为保险是给“别人家的极限运动”准备的。由此可见,从全民健身到全民科学防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科学的运动防护不是对激情的束缚,而是让热爱得以延续的基石。全民运动安全与风险认知调研报告全民运动安全与风险认知调研报告全民运动习惯基本养成,跑步已是大伙的共同选择“走,去运动一下!”这是许多人的口头禅。朋友圈里,今天有人晒5公里配速,明天有人晒周边
4、徒步爬山打卡。连公司群里,都开始流行午休时间的健走活动。国务院印发的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预计,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将达到38.5%,超过5亿人加入运动大军1。“村超”“村BA”万人空巷,运动一下,已是人们日常生活里最寻常的时刻。我们的调研印证了这种现状。超过八成的人已经将运动纳入生活日程。其中,能做到“每天坚持”的人,占比达到27.1%,31.4%保持着每周35次的频率,23.3%的人每周会运动12次。受访人群中,“从来不运动”的人仅占0.5%,在健康意识普遍觉醒的今天,完全拒绝运动只是极少数情况。全民运动习惯基本养成,从不运动者已是少数几乎每天运动每周
5、3-5 次每周 1-2 次偶尔运动从来不运动27.1%31.4%23.3%17.7%0.5%全民运动安全与风险认知调研报告占比不过,真正能做到每天坚持的人仍是少数。更多人的选择,是将适度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45.5%的人每次运动控制在30分钟以内,40.4%的人选择30到60分钟。超过两小时的锻炼者其实只占1.7%。普通运动者眼里,“运动一下”的含义很明确:时间(min)占比30(30-60(60-90(90-120120.%.%.%.%.%大家说的“运动一下”,一般会在一小时左右出出汗就好,也别太拼。全民运动安全与风险认知调研报告00后“夜猫子”选择睡前运动,而长辈们清晨就开练了全民运动安
6、全与风险认知调研报告清晨(6:00-9:00)晚上(18:00-24:00)2000年及以后(00后)52%14%1990年1999年(90后)17%57%1980年1989年(80后)21%48%1970年1979年(70后)28%38%1970年之前(60后及以上)30%35%务实的态度,也体现在运动时间的选择上。00后作为夜猫子主力军,52%选择在晚上运动。白天忙于学业、工作,夜晚才是属于自己的时间。而70后以及更年长的长辈们,30%习惯清晨就开练,享受退休生活的从容。80后和90后夹在中间,日程很紧张,运动时间最不固定,分别有18%到21%的人表示“不固定、看心情”。这是公共场所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