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行业:线控底盘智驾驱动自主崛起-220827(7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汽车行业:线控底盘智驾驱动自主崛起-220827(76页).pdf(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Table_Title 线控底盘:智驾驱动 自主崛起 Table_Title2 琰究智能汽车系列报告八 Table_Summary 线控底盘:千亿市场规模线控底盘:千亿市场规模 高阶智驾驱动高阶智驾驱动 驱动力:驱动力:线控底盘包括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悬架、线控油门/驱动、线控换挡等五大子系统,通过电信号代替机械传动部件,实现对汽车动力输出的主动控制,符合底盘执行机构标准化、模块化,运算控制集成化、协同化发展趋势。因此,线控底盘是自动驾驶、电子电气架构升级、整车电动化、集成化造车综合催化下的产物,是电动智能浪潮下具有明确前景的黄金赛道。核 心 增 量
2、:核 心 增 量:线控制动 2021 年国内渗透率 10.3%,同 比+4.4pct,正在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我们预计 2021-2025 CAGR+51%;线控转向目前渗透率约为 0%,逐步进入导入期,我们预计 2021-2025 CAGR+229%;线控制动、线控转向两大赛道技术壁垒高,增长速度快,且当下格局未定,是线控底盘最具成长性的赛道。市场规模:市场规模:线控底盘呈现线控执行系统标准化、模块化,底盘运算控制集成化、协同化的发展趋势,底盘域控也将成为发展重心,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线控底盘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竞争格局:竞争格局:由于线控底盘壁垒高,零部件多,且需要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
3、以及整车动力系统进行深度融合,我们判断具备强软件开发能力的主机厂将采取零部件外采+OEM 集成方式,软件实力较弱的主机厂将催化第三方线控底盘供应商的诞生;看好同时布局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底盘域控,具备丰富产品线和底盘调校能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国产供应商有望抓住智能电动变革历史机遇,实现弯道超车。线控制动:电动智能催化线控制动:电动智能催化 国产替代加速国产替代加速 驱动力:驱动力:线控制动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真空助力缺失问题;并实现快速制动响应(300ms120ms),满足自动驾驶需求,电动化和智能化双重驱动渗透率提升。技术路线:技术路线:线控制动有 EHB 和 EMB 两种方案,EHB 成本更低
4、、技术更成熟,预计 5-10 年线控制动仍将以 EHB 为主。EHB 有One Box、Two Box 两种方案,Two Box 采用分立式的设计,保留 EHB 和 ESP;One Box 集成 ESP 软件,具备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制动减速度更高等特点,渐成主流。市场规模:市场规模:EHB 正在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电动智能变革驱动叠加技术成熟成本下降,2021 年国内线控制动渗透率达10.3%,其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43.2%,燃油车渗透率 4.3%;One Box 渗透率 2.3%,Two Box 渗透率 8.0%;我们预计 2025 年新能源/燃油车 EHB 渗透率分别为 80%/15
5、%,全球 EHB 综合渗透率 48%,全球 EHB 乘用车市场规模为 488 亿元,2021-2025 CAGR+51%。竞争格局:竞争格局:One Box 技术难度更高,目前主要厂商以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外资 Tier 1 为主,国产供应商伯特利于 2021 年量产,拓普集团预计于2022年量产,有望凭借快速响应与性价比优势打破外资垄断,加速国产替代。评级及分析师信息 行业评级:推荐 行业走势图 Table_Author 分析师:崔琰分析师:崔琰 邮箱: SAC NO:S1120519080006 联系电话:-32%-24%-16%-8%1%9%2021/082021/112022/0220
6、22/052022/08汽车沪深300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仅供机构投资者使用 Table_Date 2022 年 08 月 27 日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2 线控转向:高阶智驾驱动线控转向:高阶智驾驱动 国产替代可期国产替代可期 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目前乘用车转向系统以 EPS 为主,线控转向硬件结构与 R-EPS 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软件算法复杂度大幅提升。路感模拟、主动转向控制等核心技术尚不成熟+冗余备份带来额外硬件成本,阻碍线控转向落地。驱动力:驱动力:2022 年,中国转向标准 GB 17675-2021 的实施解除过去政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