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2022西南主要成矿带铀矿资源调查成果报告(公开版)(15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调查局:2022西南主要成矿带铀矿资源调查成果报告(公开版)(158页).pdf(1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项目负责人及团队简介项目负责人及团队简介 项目负责人简介:周恳恳,男,1981 年出生,高级工程师,博士,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人才。2015 年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沉积学研究和沉积-层控矿床、能源地质调查。作为项目负责主持完成西南地区铀矿调查选区及含煤岩系放射性地质环境调查(2016-2018 年)二级项目和西南主要成矿带铀矿资源调查(2019-2020 年)二级项目。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在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岩石学报、地质学报、沉积学报、地质论评、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等核心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 11 篇
2、,出版专著两部。项目组简介:成都地调中心铀矿项目组主要由 7 位成员组成,包括:周恳恳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伍皓高级工程师(项目副负责人)、夏彧工程师、牟传龙研究员、梁薇工程师、葛祥英高级工程师和侯乾工程师。自 2014 年铀矿项目开始实施至今 7 年多来,项目组一直精诚团结、爱岗敬业、真抓实干、分工明确,先后圈定找矿远景区 11 处、提交找矿靶区 5 处,中型矿产地 2 处,成功引领中国铀业有限公司时隔多年后重返滇西进行后续勘探,打破了西南砂岩型铀矿勘查多年停滞的局面。并在岩石学报、地质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 24 篇,在铀矿沉积学、铀矿物学、铀源及铀成矿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新认识,在国
3、内铀矿地质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授权使用说明授权使用说明 1.本地质调查成果知识产权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地质调查局享有地质调查成果的著作权(除署名权外),项目负责人及报告编写人享有署名权。2.本地质调查成果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依据地质调查成果报告制作的公开版,内容有删减。3.本地质调查成果仅供利用人学习、科学研究等使用。利用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提供,不得以任何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中国地质调查局保留向违反授权用户追责的权利。4.利用人在使用地质调查成果中,应在形成的成果中注明资料或数据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并按著作权法要求进行合法引用。中文摘要中文摘
4、要 2019-2020 年,西南主要成矿带铀矿资源调查项目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牵头组织下,面向西南,聚焦滇西新近系盆地群开展以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铀矿资源调查,通过两年的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并取得以下重要进展:1、提交中型(接近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产地 1 处,初步验证并完善了“构造-相控储”的找矿方法与思路。滇西腾冲地区是我国第一个进行砂岩型铀矿可地浸开采实验并获得成功的地区。为探索资源储量升级潜力和地热活动对铀成矿的影响,成都地调中心 2019 年在腾冲热海地区原中央地勘基金预留矿权区外围钻获 2 口工业孔,2020 年成都地调中心在云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队大力协作下对
5、预留矿权区 10 口钻孔岩心进行系统复查和资源量估算,新老 12 口钻孔控制矿体规模已达中型,接近大型,提交腾冲“朗普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产地 1 处。项目组通过在滇西成矿带 2014-2018 年来的调查实践,依据详实的地质资料分析数据,提出以“容矿主岩沉积相、铀源配置、成矿作用驱动力”为核心的找矿部署思路,2019 年项目组以“构造-相控储”思路为指导,在腾-梁盆地热海地区探获 2 口工业孔,初步证实铀矿层发育于扇根与扇中沉积相中,以扇中砾质辫状河道沉积微相为最佳,与上一轮龙川江盆地团田工区基本一致,实践表明“构造-相控储”找矿部署思路在滇西特提斯成矿带具有普适性。2、四川盆地新区新层系发
6、现良好的铀矿化显示 四川盆地以往砂岩型铀矿详查工作仅局限在北东缘面积约 1.2万 km2(不及盆地面积二十分之一)的苍溪通江地区,产矿层位为蓬莱镇组(J3p)和苍溪组(K1c)。项目通过对四川盆地 1113 口煤田、钾盐钻孔筛查,初步圈定重庆合川找矿靶区 1 处和重庆永川、自贡自流井找矿远景区 2 处,新定位找矿层位主要为须家河组(T3xj),其中合川地区 11 口煤田钻孔具有砂泥背景值和异常值高,异常层位稳定,潜在铀矿孔成片分布的特点,具极好的找矿突破潜力,亟待施工钻探验证。关键词:砂岩型铀矿;滇西腾冲朗普寨矿产地;重庆合川找矿靶区;构造-相控储 Abstract“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