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三:2025年H3C 800G以太网技术白皮书(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华三:2025年H3C 800G以太网技术白皮书(17页).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H3C 800G 以太网技术白皮书 Copyright 20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除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外,本手册中出现的其他公司的商标、产品标识及商品名称,由各自权利人拥有。本文中的内容为通用性技术信息,某些信息可能不适用于您所购买的产品。i 目 录 1 800G 以太网简介 1 1.1 简介 1 1.2 技术验证案例 1 1.3 800G 以太网优势 1 1.4 H3C 800G 网络平滑升级方案 2 2 800G 网络产品关键技术介绍 2 2.1 高速链路技术
2、 2 800G 系统对高速链路的需求 2 2.1.1 H3C 800G 系统高速链路技术实现 3 2.1.22.2 功耗控制技术 5 优化系统链路设计 5 2.2.1 低功耗芯片技术 5 2.2.2 低功耗光模块技术 5 2.2.32.3 CPO 技术 8 技术原理 8 2.3.1 技术优势 8 2.3.2 综述 9 2.3.32.4 散热技术 9 芯片散热 9 2.4.1 光模块散热 10 2.4.2 高性能风扇 10 2.4.32.5 供电方案 10 3 800G 光模块演进及产品介绍 10 3.1 800G 封装形态 11 3.2 常见的 800G 模块规格 12 800G OSFP80
3、0 光模块规格 12 3.2.1 800G QSFP-DD800 光模块规格 12 3.2.23.3 H3C 800G 光模块/线缆产品 13 4 H3C 800G 交换机典型组网应用 14 超大规模 800G 互联数据中心应用 14 4.1.1 超大规模 800G 互联无损 RDMA 组网 15 4.1.2 1 1 800G 以太网简介以太网简介 1.1 简介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数据流量持续呈现指数级增长。无论是在互联网服务、智能制造,还是在 AI 大模型训练等前沿应用中,网络对更高带宽、更低延迟、更稳定
4、连接的需求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在此背景下,800G 以太网应运而生,作为新一代以太网技术的重要里程碑,它在 400G 的基础上扩展至 800G 数据传输速率,能够同时处理更多的数据流与网络连接,从而显著提升数据传输和处理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在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过程中,训练集群中的服务器节点需要进行海量参数的数据交换,规模可达数万台服务器并发运作,计算负载与数据吞吐量均呈爆炸式增长。此时,交换机的性能成为决定整体网络效率与响应速度的关键,而传统的 400G 以太网架构已经逐渐逼近性能瓶颈。800G 以太网凭借更高带宽和更高端口密度,能够有效缩短训练周期、降低通信延迟,从而显著提升整体算力效率。
5、当前,数据中心作为全球数据存储与计算核心,正面临着流量激增与延迟敏感的双重挑战。800G以太网不仅提升了数据中心的吞吐能力,还能通过更高端口集成度和能效优化,满足高密度布线和大规模部署的需求。1.2 技术验证案例 新华三联合思博伦通信,完成了业界首个密度高达 64 个 800G 端口的大规模 H3C 800G CPO(Co-Packaged Optics,光电共封装)硅光交换机测试,标志着商用 800G 网络设备迈入全新阶段。测试表明,800G CPO 硅光交换机产品在整机交换容量、全端口 100%线速转发、传输时延等关键指标上均实现了卓越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在云计算等对网络质量极为敏感的
6、场景中,能够为算力加速、应用性能提升提供强大支撑。在该测试中,800G CPO硅光交换机单端口传输平均时延仅1.085微秒,比上一代产品降低约20%,达到业内领先水平。CPO技术通过将光引擎和交换芯片装配在同一个插槽上形成共封装,大幅缩短了芯片到光模块的高频电信号互联距离,降低信道损耗并提升信号完整性,使大型 AI 集群中的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计算效率提升可达 25%。未来,随着 AI 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和计算架构的演进,800G 乃至 1.6T 的高速网络将成为支撑超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技术。1.3 800G以太网优势 800G 以太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