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模科技:2024中国模具企业数字化历程与未来展望报告(4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模科技:2024中国模具企业数字化历程与未来展望报告(48页).pdf(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数字化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主任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模具企业数字化历程与未来展望易平CONTENTSCONTENTS010203模具企业数字化技术发展历程模具企业数字化技术发展展望模具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议模具企业数字化技术发展历程CATIA发布UG发布Pro/E发布Moldflow发布C-MOLD发布AutoForm 发布Dynaform发布 SolidWorks发布*仅列出部分典型软件,发布时间为大致年份,可能存在不准确之处设计最终结果只体现主要零件,其他零件不做设计。主要被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引入,成本高技术门槛高,应用范围有限;国外CAD/CA
2、E被广泛应用,且为了更高效便捷,以及精细化设计,二次开发的应用开始盛行;国产自主研发软件逐步崛起,如中望、华天等三维CAD软件,华塑、HiStamp、华铸等CAE软件;华塑华塑CAECAE中望中望CADCAD华锋惠众华锋惠众 CA CAE E华铸华铸CAECAE华天华天CADCAD其他.*图片来自网络,仅作行业交流分享图片来自网络,仅作行业交流分享开始引进国外CAM软件及数控设备,用于模具加工和制造,实现手工操作到简单的机械化生产的转变;*图片来自网络,仅作行业交流分享大型模具企业广泛应用CAM软件,中小型企业也开始尝试,CAM软件应用逐渐普及;精雕精雕 SurfmillSurfmillUG/
3、NXUG/NXHyperMillHyperMillTebisTebisWorkNCWorkNC其他.*图片来自网络,仅作行业交流分享PowerMillPowerMill制造业降本增效需求迫切,柔性自动化单元/轨道线逐步应用,实现CNC/CMM/EDM等工序的自动化;模具制造业初步发展,生产规模普遍微小,以家庭或小型作坊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工具粗糙,手工操作为主;生产管理依赖个人经验和习惯;*图片来自宁海模具志,仅作行业交流分享中小型工厂为主;钳工负责制/承包制为主的管理模式;部分企业引入国外ERP系统进行基础的财务记账、核算等;*图片来自网络,仅作行业交流分享中型模具企业开始采取分科作业模式,
4、进行专业化和精细化作业管理,以益模为代表的模具生产管理软件厂商出现,实现从接单到交货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为了应对大规模生产需求,企业进入统筹集中管理阶段,排产成为瓶颈,APS、SRM等应运而生,异构系统集成实现1+12的应用效果时间钳工承包制管理模式手工作坊管理模式分科作业管理模式统筹集中管理模式国外CAD/CAE问世国外CAD/CAE有限应用国外CAD/CAE广泛应用国产自研CAD/CAE崛起手工操作与简单机械化生产CAM应用逐渐普及半自动化智能加工逐步应用柔性自动化加速推广技术手工图板制图一汽模具,前身为一汽冲模、夹具车间,也是中国车身模具和焊装行业中的龙头企业;1988年:车身装备厂落成
5、,各车间相继成立并开始运行,开启模具制造产业全新篇章。1999年: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从国内领先变为国际闻名,发展版图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一汽模具开启转型发展,客户遍布九国十四省,营业收入突破40亿大关。数字化起步阶段数字化快速发展阶段19972004199720041997年之前:主要采用手工图板制图;1997年:引入计算机二维模具设计;2000年:实现无纸化设计;2002年:率先应用冲压成型CAE软件Autoform和三维CAD软件Catia;20052008200520082005年:采用三维实体模具设计,实现无纸化生产;2006年:引入数控加工,与益模合作,应用模具
6、生产管理系统,管控生产流程;2007年:研发智能设计工具,辅助实体设计,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1997年2000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2009202021212022202420222024深入定制化开发阶段全流程数智化协同阶段2009年:分类整合管理客户信息,降低设计差异性;2013年:搭建统一设计环境,统一管理模式;2017年:冲压和焊接同步工程逐渐成熟,广泛应用于红旗车型;2022年:实现了冲压模具全流程数字化,与武汉益模合作,建成国内首条柔性数字化模具小件自动化生产线;2024年:开展协同设计平台和AI智能设计的探索和搭建;2013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