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金融行业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互联网消费金融-220814(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银金融行业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互联网消费金融-220814(25页).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一)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一)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2022.8.14郑积沙郑积沙S1090516020001曾广荣曾广荣S1090520040001刘雨辰刘雨辰S1090518100002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策略报告行业策略报告非银金融非银金融|金融科技金融科技-2-核心观点核心观点1.规模方面:消费金融过往历史三阶段经历快速增长、驱动引擎由传统转移至互联网,参考发达国家消费金融余额占GDP比重测算,未来5年内我国消费金融余额将达到30万亿规模,相较目前接近翻倍,对应CAGR约16%,较近年展现的增速相对保守。相较传统市场的相对饱和,信用下沉将是此轮增长的
2、主要因素,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规模有望再当前5万亿的基础上实现1-2倍涨幅。2.费率方面:受利率下行影响融资成本有略微低走的趋势;消费者费率端,目前监管对于高利率产品持打压态度,明确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为4倍LPR,并对金融机构相关的判决中有所影响,但参考目前法定信用卡利率范围,据我们判断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利率将维持在15-20%的区间,对于具有风控能力的平台方,利润空间可观。3.格局方面:具有场景、流量和数据的优质平台方相较于同质化高数量丰富的资金方来说更加稀缺,在互联网消费金融赛道处于主导地位。消费金融产品本身具有周期短、换手高的特点。互联网消费金融赛道在监管政策和市场竞争
3、双重催化下,将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强者恒强,具有丰富线上线下丰富消费场景的平台方将成为消费贷的新贵,并对现金贷业务具备降维打击的实力;在弱消费场景的现金贷业务范畴,主体将逐步回归传统金融机构或银行主导的消费金融公司,在监管压降互联网现金贷的大背景下,智能引流与输出风控(征信)能力成为平台方的主要竞争力。4.投资逻辑:平台方:(1)建议重点关注平台方在支付领域、线上交易GMV等消费融合已形成重大优势却未直接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公司,例如腾讯、拼多多。(2)建议关注在流量和用户端具有优势、正在向支付领域或者电商领域布局,并呈现高增速的公司,例如字节。(3)持续关注互联网消金龙头蚂蚁集团、消金业务因监管
4、原因短期承压,长期看流量、数据等护城河依旧牢不可破。(4)端智能设备厂商目前消费金融业务处于萌芽期,用户与数据要素齐备、牌照布局锋芒初现,场景结合成为后续关键招。资金方:(1)头部效应明显,关注头部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背靠头部银行零售渠道,资金成本和优质用户质量数量均存在优势如招联、兴业、中邮等。(2)关注优质产业系消金公司,如增速快、C端具有客群和生态小米、零售系头部消金公司马上。投资建议:推荐消费金融赛道风险提示:监管政策收紧、市场竞争加剧MAkVaXkW6VmMoOtM9P8QaQoMrRoMsQlOoOzRkPpOrM8OmNrRxNqMtRuOnNoN-3-一一.消费金融的定义与产品
5、、渠道分类消费金融的定义与产品、渠道分类定义:广义与狭义消费金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所示,义上消费融“既包括传统商业银向消费者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汽贷款、信卡和其他贷款等,以及持牌消费融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家装贷、购物分期等,也包括新兴的互联消费融,其往往基于上购物等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线上购物分期服务”。消费金融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定义方式。狭义消费金融是从广义消费金融范畴中扣除传统商业银行车房贷款的部分。渠道:互联网消费金融根据互联网场景属性,又可以分为线上(互联网)或者线下。产品:信用卡(类),消费贷消费金融产品形式包含消费贷(含信用卡)、现金贷。其中信用卡是传
6、统消费金融的主力产品,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以消费贷和现金贷为主消费贷和现金贷的差异主要体现于,消费贷在消费场景强关联,现金贷关联度偏弱,尽管需明确贷款属性为装修、购买电子产品等等,实际比较难追踪。现金贷消费贷产品场景放贷主体典型产品线上线下线上线下商业银行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平台(底层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小贷)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汽车金融、旅游贷、装修贷等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底层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小贷)商业银行app闪电贷;蚂蚁借呗、腾讯微粒贷、京东金条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线下中介(底层各类机构)平安银行新一贷、兴业消费金融盈利模式利息(生息资产约为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