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行业深度:固态中试线加速落地各材料环节全面升级-250910(3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态电池行业深度:固态中试线加速落地各材料环节全面升级-250910(33页).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25年9月10日 固态电池行业深度分析师黄华栋邮箱证书编号S1230522100003分析师邱世梁邮箱证书编号S1230520050001研究助理彭沈楠行业评级:看好固态中试线加速落地,各材料环节全面升级证券研究报告添加标题95%21、固态电池:2027年系技术实现节点,2030年或迈向产业化固态电池具备本征安全性与极高能量密度,有望成为动力电池终极技术路线。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当前国内外最重视路线,预计国内在2027年突破电解质技术链,后续先后优化负极和正极,2030年迈向规模化。国内政策大力支持固态电池发展,电池和新能车龙头全面布局。2、固态电解质:硫化物为当前热点,远期看好复合电解质路
2、线各具优劣,无机物(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电解质具备高离子电导率和宽电化学窗口优势;聚合物电解质柔韧性好,可改善界面接触;复合物电解质可结合两者优势,远期有望成为最佳路线。当前硫化物电解质规模化难点在硫化锂降本,此外干法工艺的粘结剂也待优化。3、正负极材料:短期主流为高镍三元+硅碳负极,远期可展望富锂锰基和锂金属负极高镍三元工艺成熟,CVD硅碳负极兼具性能和成本优势,将是较长时间内全固态电池的正/负极首选。单晶化、元素掺杂、表面包覆等材料改性将是正极厂的差异化能力;高性能低成本的多孔碳是CVD硅碳负极规模化关键。富锂锰基和锂金属负极均具有极高的比容量,当前正处0-1节点。4、集流体:镀镍或镍
3、基集流体抗腐蚀,多孔化缓解膨胀传统铜集流体与硫化物电解质界面易遇水腐蚀,而镍与硫化物难反应,因此业界在铜箔表面镀镍进行防腐,我们认为镍集流体也有望成为可选负极。多孔铜箔具备轻量化、弹性大等特性,适配硅碳负极。纳米多孔镍弹性柔度高,有效缓解锂枝晶生长,使远期硫化物+锂金属负极成为可能。5、其他材料:单壁碳纳米管适配硫化物路线,UV胶和骨架膜有潜力单壁碳纳米管具备卓越的导电性和柔性网络结构,可显著提升硅碳负极循环、倍率及首效,以及改善固态电池界面接触。UV打印是胶框印刷路线之一,效率和性能驱动UV打印渗透提速,UV胶受益放量。骨架膜工艺迭代中,成熟后有望替代胶框打印路线,大幅提升电解质膜生产效率。
4、6、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各细分材料环节布局领先的龙头企业(硫化物电解质、硫化锂、单晶高镍三元正极&富锂锰基正极、CVD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镀镍&多孔铜箔&镍基集流体、单壁碳纳米管、UV胶、骨架膜、电解质粘结剂等),以及进展领先的固态电池龙头。7、风险提示产业化节奏不及预期,产业链协同不及预期,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投资要点风险提示31)产业化节奏不及预期固态电池良率提升、工艺标准化、设备批量交付仍需时间,整体产业节奏存在后移风险。此外,固态电池尚未形成规模装车案例,终端车厂对安全性、耐久性、热管理有较高验证要求,商业化订单仍受限于个别高端项目。2)产业链协同不及预期固态电池要求材料、设备、封装、
5、整车四大环节高度协同优化,但目前行业仍多为单点突破。3)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日韩、美系企业加快布局固态电池技术,若其在关键技术或量产能力上实现领先,可能带来专利垄断阻碍国内固态电池材料发展。目录C O N T E N T S固态电池:2027年系技术实现节点,2030年或迈向产业化010203固态电解质:硫化物为当前热点,远期看好复合电解质正极材料:高镍单晶三元为主,攻坚富锂锰基材料4负极材料:CVD硅碳负极或成主流,锂金属负极为终极目标0405集流体:镀镍或镍基集流体抗腐蚀,多孔化缓解膨胀060708投资建议:关注细分环节布局领先的龙头企业风险提示其他材料:单壁碳纳米管适配硫化物路线,UV胶和骨
6、架膜有潜力固态电池综述015全固态电池:锂电池终极形态,兼顾安全性和能量密度1.16 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电解液,可大幅降低电池内部短路的风险,具备本征安全性与极高能量密度,将成为动力电池的终极技术路线。本征安全性: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电解液,解决锂枝晶生长和穿透问题,进而避免热失控。高能量密度:固态电解质电化学窗口宽,能够兼容高电压正极、Li金属负极等高能量材料。资料来源:高压固态锂电池:电解质设计、界面工程和未来前景综述,浙商证券研究所图:全固态电池兼顾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资料来源:固态电池SSB,徐小明.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题报告,浙商证券研究所图:全固态电池电化学窗口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