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亮:海绵城市建设监测评估要点探讨(28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文亮:海绵城市建设监测评估要点探讨(28页).ppt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 发布8个月了,没有回音!,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评估工作启动、海绵城市建设监测技术指南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的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的目标要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新区严格管控、老区结合旧城更新改造、因地制宜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目的国家政策,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目的30个试点城市,旧城更新,问题导向风险管理 技术经济分析,严格规划管控系统设计,
2、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目的因地制宜的实施策略,好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固化、发扬问题、教训、不足避免、引导,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新建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旱天无直排、无黑臭-新建项目达到规划设计要求(总量控制、接纳客水、行泄通道)-改扩建项目径流峰值、不透水面积率,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目的强制性条款,好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固化、发扬不足、问题、教训避免、引导,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改建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合流制溢流控制:年溢流体积控制率和处理设施月均SS排放浓度-新建项目:外排峰值开发前后不变、径流污染-改扩建项目:径流污染,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目的引导性的条款,海绵城市/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和内涵、路
3、径和方法,城市降雨径流管控海绵效应/自然水文特征灰绿结合、蓝绿融合CSO控制、洪-涝控制城市雨洪管理的技术路径/体系-源头、过程、系统治理/思维-微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大排水系统(3M系统/GUOCHWENYUAN教授)-源头减排系统/狭义LID、排水(管渠)系统、排涝除险系统,1、“洪涝一体”的治理理念、技术体系仍未有效落地,“径流分担、出流管制”(外水-内水协同)的洪涝风险管理理念(GUOCHWENYUAN教授提出),1、“洪涝一体”的治理理念、技术体系仍未有效落地,“微排水、小排水、大排水系统”(3M系统,GUOCHWENYUAN教授提出),微排水系统,大排水系统(多功能调蓄系统),1
4、、“洪涝一体”的治理理念、技术体系仍未有效落地,城市竖向规划洪涝水位线立法(2-5年小排水设计水深、100年大排水设计水深/调蓄容积、建筑防涝水深/室内地坪),2、“厂网河”一体的CSO控制技术和标准体系仍未建立,核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水体?不黑臭?类?类?,车伍教授摄于贵阳,车伍教授摄于贵阳,王文亮摄于美国丹佛,可垂钓,可游泳,可部分接触,2、“厂网河”一体的CSO控制技术和标准体系仍未建立,基础工作:CSO控制的九项基本措施,我们做到了多少?,1、管网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2、最大限度利用管网系统的调蓄能力3、最大限度利用预处理系统4、最大限度截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5、避免旱季出现CSO,6、控
5、制大的颗粒及垃圾等漂浮物7、源头控污8、让公众充分认识CSO发生的频次和危害9、通过监测评估CSO的影响和控制效果,2、“厂网河”一体的CSO控制技术和标准体系仍未建立,CSO控制/排放标准:,TSS/BOD/大肠杆菌浓度排放限值,年均溢流体积控制率,年均溢流频次,水体设计功能达标评估,2、“厂网河”一体的CSO控制技术和标准体系仍未建立,CSO控制/排放标准:,-合流制系统CSO是必然要发生的!-我们能接受几次?-CSO影响的水体范围多大?-水体功能多久能恢复?,车伍教授摄于贵阳,3、“初期雨水”VS“径流污染”,继续滥用“初期雨水”的概念,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高投入-低产出”末端调蓄项目,“
6、初期雨水”基于“初期冲刷”概念,是基于特定降雨事件和具体条件下的冲刷规律,例如20%30初期径流体积中携带的污染物质量占比为80%,才认为存在初期冲刷现象。国际上也很少在工程应用领域提“初期雨水”控制,而是称“径流污染”控制,并普遍采用1英寸、径流总量或降雨场次控制率等作为径流污染控制的设计标准。,(1)滞蓄(retention)标准:控制(入渗、回用等)0.52英寸的降雨、85%90%的降雨场次控制率、80%的径流体积控制率、开发前后1年或2年一遇降雨的径流增量等;(2)处理(treatment)标准:处理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