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吴振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一代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吴振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一代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1).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一代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2Contents二配电通信网关键技术研究一三应用创新实践案例配电通信网发展态势四产业未来图景展望2025年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3新型电力系统现状南方电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白皮书:2030年前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绿色高效高比例新能源广泛接入。风电、光伏、储能快速发展。全国新能 源 占 比2 0 3 0 年 2 5%,2 0 6 0 年 60%柔性开放高弹性电网灵活可靠配置资源。“跨省区主干电网+中小型区域电网+配网及微网”;数字赋能数字电网将成为承载新型电力系统最佳形态。
2、数字与物理系统深度融合,以数据流引领和优化能量流、业务流。20212021年年20302030年年0.5亿千瓦2.5亿千瓦电源侧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多能互补外送基地海风配套储能火电+储能核电+储能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电源侧电网侧负载侧数据电力算力数据互动数据互动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5年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4配电网现状依据南方电网公司“十四五”数字化规划及南方电网公司“十四五”数字化规划实施机制的要求及南方电网“十四五”二次系统规划技术原则和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
3、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2022 年修编版)的指导意见,配电网通信规划目标如下:1、构建“全覆盖、泛在化、大带宽、高可靠、技术先进”的配电通信网,全力满足全网各类用户的通信需要。2、配电网的通信覆盖率100%。3、A类区域2022年实现10kV线路(包括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的主干配电自动化开关光纤覆盖率达到100%;B类区域2025年实现10kV线路(包括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的主干配电自动化开关光纤覆盖率达到50%;4、A类区域2025年实现公用配变光纤覆盖率达到100%;B类区域2025年实现公用配变光纤覆盖率达到50%。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4、。智能配用电网建设需要泛在接入、灵活、可靠的通信技术支撑。配用电侧通信接入网发展尤其是光缆覆盖相对滞后,仍是制约配用电智能化的瓶颈。2025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对新建项目提出应当满足“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要求。2025年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5配电通信网现状CSG 2022.All Rights Reserved无线公网接入的终端占比率达到96.6%。公网缺乏承载控制类业务的安全依据,限制了配电网控制业务的发展。光纤通信,3.70%中压载波,0.01%无线专网,0.23%无线公网(4G/5G),96.06%光纤通信中压载波无线专网无线公网(4G/5G)本地
5、通信接入方式主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终端接入问题,接入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手段繁多。技术体制应用业务领域RS485设备运行监测、计量集抄、分布式资源管理以太网设备运行监测、计量集抄、分布式资源管理设备运行监测、计量集抄、分布式资源管理低压BPLC设备运行监测、计量集抄、分布式资源管理BPLC+HRF双模微功率无线设备运行监测、计量集抄WAPI分布式资源管理无线自组网设备运行监测、分布式资源管理LoRa设备运行监测、分布式资源管理毫米波安防感知预警、设备运行监测、分布式资源管理230MHz设备运行监测、电表采集、配电自动化远程通信方式以4G无线公网为主本地通信接入方式2025年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
6、大会6配电通信网的问题与挑战CSG 2022.All Rights Reserved痛点1:业务终端光纤通信接入不充分;痛点2:业务终端无线公网接入占比高,4G系统时延大;痛点4:各种通信方式混杂,安全问题考虑不足;痛点5:通信缺少统一规划,各专业自行数据采集;难以实现调度自动化(三遥)、计量自动化(负荷控制)、中压分布式能源站调度管理(负荷管理)等业务的可靠接入。缺乏整体全面的管控手段,接入灵活性与广泛性不足,通信资源管理能力弱,网络安全隐患较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势下,配网业务呈爆炸性发展趋势,现有配网通信体系存在远程通信光纤覆盖率低、本地通信统一规划不足、网络管理与安全管控不足三大突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