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光年:2022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洞察研究报告(12页).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甲子 光年 2022 新能源 新型 产业 洞察 研究 报告 12
- 资源描述:
-
《甲子光年:2022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洞察研究报告(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子光年:2022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洞察研究报告(12页).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上搜索。
1、甲子光年智库2022.08储能:古老话题的技术与产业新发展 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机械类储能电气类储能化学类储能热储能电化学类储能超导磁储能(SMES)接入电网的系统构成抽水蓄能超级电容器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导储能锂离子电池储能铅酸电池储能钠硫电池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Sample:热储通过太阳能集热器给跨季节储热水体加热,热电联产的余热也可以储存在跨季节储热水体中,通过热泵可以实现储热水体的热量充分回收和利用,实现可再生能源供热的目标,同时提高系统经济性。Sample:风机正常发电,所产生的大部分电力直接并入电网,一部分电力用于电解水制氢,所产生的氢气就地加压储存。同
2、时利用附近啤酒厂的生产肥料制造沼气(生物质能),将沼气与氢气作为燃料混合发电,热电联产,产生的电力配合风力发电平稳的输入电网,产生的热能给电厂附近区域供暖。电解水制氢储存起来的氢气在富余时还可以输送到当地的加氢站,用来给燃料电池汽车加氢。储能本身不是新兴的技术,但从产业角度来说,目前中国的储能产业正处在快速起步阶段;在专门扶持政策相续出台的基础上,各种储能服务的付费机制与储能产业的商业化模式正在逐步成型。市场体现发电侧价值电网侧价值用户侧价值储能:市场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战略与市场经济价值明显发电量P1Generation发电量P2Demand系统惯量Inertia系统频率FrequencyP
3、1P2f50HZ额定评率f=50HZP1P2f 50HZ3 32 21 1水电、火电等同步发电机组、处理稳定可靠2020年用电总量41923亿kWh传统电力系统发电量P1”Generation发电量P2”Demand系统惯量Inertia系统频率FrequencyP1P2f50HZ额定评率f=50HZP1P2f 50HZ3 32 21 1光伏、风电、潮汐等新能源电站、间歇、波动2020年用电总量75110亿kWh新型电力系统在生态化可持续性发展、碳中和排放、能源战略安全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顺势带动储能的需求增长存储超发电量平滑能源波动提供可靠容量支撑缓解调峰压力提升电网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保
4、证容量充裕度缓解阻塞延缓输配电投资错峰用电节约费用后备电源储备减少电能消耗尖峰能量市场反应分时价值辅助服务市场反应可靠性价值容量市场反应容量支撑价值储能作为输电资产的价值储能市场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战略与市场经济价值明显在新能源产业日趋重要的背景下,储能技术逐步成为新能源产业革命的关键之一中国、美国与欧洲主导的世界储能市场正在快速发展过去3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化快速发展,2020年首次新增投运规模突破GWUSA 30%2020年实现了电网侧储能新增投运规模的突破;新增装机容量主要集中在加州;Lspower成为全美乃至全球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250MW/250MWh),且多个大型项目正在进行中。EU
5、R 23%英国和德国是欧洲能储市场的主要玩家,并且在电网侧和家用储能方向取得关键突破;英国取消了电池储能项目的容量限制,允许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分别部署规模超过50MW和350MW的储能项目;德国已经部署超过30万套家用电池储能系统。CHN 33%新增储能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发电侧,装机规模超580MW;从储能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开始,包括地方陆续出台鼓励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在新能源发电侧储能项目的规模化增长;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装机和发电渗透率持续提升,倒逼储能需求增长,未来“再生能源+储能”应用模式前景可期。2020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能储能项目的地区分布与特点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电化学储能
6、、熔融盐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中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单位:GW)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储能市场及探索新型发展路径正当时从顶层设计开始,各方正在协作推动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蓄能抽水蓄能2018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20年2019年CAGR=70.01%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2021年7月23日,发改委、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
7、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2021年,我国风电与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双双突破3亿千瓦大关;在碳中和背景下的电力能源行业,在结构性调整的同时也在追求健康的增长方式,尤其是风光发电的增长;但风光发电的硬伤在于“能力输出的不稳定性”,造成与用电负荷的不匹配,由此衍生的消纳问题及衍生问题;能实现用电负荷的削峰填谷的储能,既提高发电的稳定性,又能减少弃风弃光率;在碳中和背景下,储能的战略地位,被骤然凸起。左擎智能电网,右牵清洁能源 产业想发展,政策已筑基,地方在响应 储能对光伏和风电装机目标的达成,新型电力系
8、统的建设,乃至双碳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重要意义。新型储能政策陆续出台,不断为新型储能赛道加buff。具备独立计量、控制等技术条件,接入调度自动化系统可被电网监控和调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等有关方面要求,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型储能项目,可转为独立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2022年2022年2022年2022年2022年6月0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5月25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4月25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4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