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智库&百度地图: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5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规智库&百度地图: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58页).pdf(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二二二年 七月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20222022年度年度发布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百度地图我们力争通过大数据分析,客观、系统呈现城市的主要通勤特征。因数据覆盖性等原因,相关指标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所载全部内容仅供参考。影响通勤的因素众多,仅依据指标值大小还不足以判断城市职住空间布局和通勤交通组织的优劣,城市通勤的评价与诊断还需更为持续深入的细致研究。未来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挖掘数据价值,提高我国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建设更多人民满意的城市献策出力。声明011 编制背景编制说明1074 指标定义主要结论2032 城
2、市选取053 数据说明091 幸福通勤呈现不升反降1 12 轨道覆盖需要精准提升1 33 广州通勤变化趋势堪忧1 54 厦门职住平衡持续改善通勤时耗31 71 城市效率: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1 92 极端通勤: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2 13 通勤感受:单程平均通勤时耗目录2022年度2 31 空间范围:通勤空间半径通勤空间42 94 幸福通勤: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通勤交通52 52 空间匹配:职住分离度2 73 通勤距离:单程平均通勤距离3 11 轨道覆盖: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3 32 公交保障: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占比后记:通勤提升城市在行动73 5青年通勤:更关注时耗,更依赖轨道3 7青年
3、职住:居住在外围,就业在中心3 9住房保障:选址不出圈,轨道两公里通勤青年664 1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01编制说明1 编制背景2 城市选取3 数据说明4 指标定义编制背景1第 01 页北上广深人口增量放缓、二线城市人口增加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过去的2021年,疫情此起彼伏、突发灾害、国际局势波动带来经济影响,都在改变着中国城市的生产、生活。以下的两方面特征和方向对城市职住、通勤产生较深远的影响。2021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达到64.7%,新发展阶段下中国城市的功能空间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北上广深常住人口增量放缓,四城合计仅增长
4、12.5万人,而“新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呈现人口增加的特征。武汉、成都、杭州、西安、南昌、长沙、青岛、郑州、宁波、贵阳、南京、福州等,是年度常住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人口增量的变化体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再次明确: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医疗和高等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提高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完善郊区新城功能,引入优质资源、促
5、进产城融合,强化与中心城区快速交通连接,实现组团式发展。”从中期角度来看,一线城市人口增长将会放缓、转向质量提升,新一线、二线城市仍将经历一段时间的人口增加和空间拓展。一座城市是否具备对青年发展的吸引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青团中央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旨在通过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实现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方式。2022年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包括45个试点城市(含直辖市的市辖区)和99个试点县域。将在2年时间中,摸清本地区青年发展底数,从政策和项目层面入手出真招、出实招,努
6、力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在青年宜学、宜居、宜业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更好服务青年成长发展,充分发挥青年创新创造潜能,努力为城市和县域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第 02 页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选取44个中国主要城市,延续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个方面的9项指标,呈现2021年度中国城市职住空间与通勤特征变化。特别增加通勤青年章节,通过挖掘青年人群的通勤特征、职住选择以及对于住房保障的需求,为优化青年群体在城市的工作、生活、社交环境提供素材与思考。其中,“单程平均通勤时耗” 、“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作为衡量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