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中国煤电成本分析与风险分析评估报告(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中国煤电成本分析与风险分析评估报告(46页).pdf(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21年,南票电厂因政策原因关停,无力偿还本息,10 月 15 日,法院受理农行葫芦岛分行诉南票煤电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煤电转型过程中,企业经营成本可能进一步增加、盈利能力下降,借款偿还能力下降,信贷违约概率增加,因此发生借贷违约、担保纠纷、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通过修正的 z-score 对煤电机组运营状况进行计算,发现基准情景下全国有291个“易违约”煤电机组,即一年内违约的可能性为 95%,两年内违约的可能性32 为 70%,剩余贷款本息和超过 1970 亿元。灵活性改造情景下,“易违约”机组分别达到 673 个,剩余贷款本息 3446 亿元,对银行资产质量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2、造成银行坏账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图 3-10 各省煤电贷款额与违约贷款额对比 新疆、宁夏、内蒙古、山东等省份煤电剩余贷款额高于 500 亿元,且“易违约”机组的剩余贷款额均高于 50 亿元,需警惕煤电转型可能引发的次生金融风险。甘肃、广西、贵州、吉林等典型省份,尽管煤电剩余贷款额整体水平不高,但煤电转型影响下的信贷违约比例高于其他地区,对银行资产质量也会产生负面影响,需重视该类地区信贷风险。2021 年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召开,一行两会、发改委和财政部做了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的汇报,强调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
3、18对银行压力测试中发现,银行资本充足率超过 80%来自于信贷风险损失的影响,即重度冲击情景下,贷款质量恶化,不良贷款率上升,严重影响银行系统稳定。33 鉴于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以及金融市场主体之间的密切联系,低碳转型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有可能通过网络效应从金融部门传导到整个经济系统,即低碳转型过程中,能源系统转型损失通过产业系统和经济系统传导演化为系统性、全局性风险,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破坏性影响。尤其金融系统内细分行业之间关联密切,风险能够在银行、保险、金融市场等子系统之间传导,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煤电转型过程中,需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加强预期引导和管理,严守风险底线维护金融稳定,将转型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期策略,防止信贷风险传染扩大。图 3-11 信贷风险向其他经济金融系统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