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面向零碳出行城市公众意识、行为及驱动因素研究(2022)(4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周末:面向零碳出行城市公众意识、行为及驱动因素研究(2022)(43页).pdf(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2022年05月城市公众意识、行为及驱动因素研究Towards Zero Emissions Mobility:A 公众更倾向的奖励机制以鼓励低碳出行超四成公众更青睐的低碳出行奖励机制是低碳出行价格优惠,这体现的是对低碳践行者的进一步经济奖励。将低碳出行行为转化为环保公益参与是公众第二青睐的奖励机制,相反实际的物品奖励排名较低。占比(%)n=3500公众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对生活的影响低碳出行价格优惠:如地铁、公交年卡打折优惠,或里程兑换车票等;体验活动:低碳出行里程可兑换娱乐、文艺、体育等体验活动(如演唱会、体育设施票等)物品奖励:低碳出行里程用于兑换生活用品、食品等;环保价值:低碳出行里程可
2、兑换树苗或绿植,参与公益活动,如蚂蚁森林等低碳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需要每个人自觉行动,不需要奖励机制活动倡导:相关部门、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大家参与低碳出行打卡或主题活动公众教育:社区、学校等定期开展低碳出行趣味教育活动 41 38 36 32 31 31 27受访者之声:“更倾向于兑换日常消费,对公共交通折扣的兑换不太有鼓励性。”王先生 海口郊区(高认知低碳出行)“吃饭券,等生活消费类,超市券等,公共交通券等能抵钱的都行。”莫先生 海口市区(一般认知低碳出行)“兑换商品,地铁优惠折扣也可以。”吴小姐 深圳郊区(高认知低碳出行)“公交地铁的费用减免,比如本月达到碳值,下月的公交地铁费用半价等。不仅仅为了省钱,还可以推动大家实践环保。”吴先生 深圳市区(一般认知高碳出行)“看具体的企业,希望兑换具体的实物或者很多场所都能用的。”张先生 北京郊区(一般认知低碳出行)“费用,积分兑换等。要换到能看到的东西和实际可以消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