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数据研究院:2017年度白皮书特辑孤独经济(5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脉数据研究院:2017年度白皮书特辑孤独经济(56页).pdf(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脉脉职业数据白皮书01脉脉职业数据白皮书目录你,孤独吗? 上篇:孤独:冷暖自知 孤独是只身飘在异乡? 当亲人离散, 孤独何解? 病在他乡的孤独下篇:经济:盘算你的孤独 孤独人群的 “消费图谱” 单身公寓和迷你家居: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孤独下的 “社交” 网络游戏: 牢牢地网住你的孤独外卖: 买走你的孤单, 留下你的跑腿钱为你的孤独 “直播”迷你KTV, 唱出你的孤独人工智能: 能否慰藉你的孤独无人便利店: 是孤独者的庇护所短租: 为异地住宿解闷儿逃离一座孤独的 “围城”95后圈出的孤独 “隔离带”养老: “银发浪潮” 下的孤独药方孤独是把双刃剑03070913151718232528303
2、33538414346485154脉脉职业数据白皮书03生活在这个城市里, 你感到孤独吗?“我真佩服我, 还能幽默。 掉眼泪时, 用笑掩过。 怕人看破, 顾虑好多。 活像个孤独患者, 自我拉扯; 外向的孤独患者, 有何不可? 外向的孤独患者,需要认可。 ”陈奕迅这首 孤独患者 , 唱的是现代大都市生活中, 人人都很难逃脱的情绪病问题。 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 只是孤独的程度有所不同。 当孤你,孤独吗?执笔吕文龙 鲁璇梦脉脉职业数据白皮书04独成患, 无人理解, 就只剩下内心不断地撕扯。在哲学的范畴下, 每个人生来就是孤独的。 人生必须面对、 也是哲学试图思考和探讨的三个问题便是: 人终究是孤独
3、的, 人终究是要死的, 生命终究是无意义的。 并且人的一生也都是在竭力逃避死亡, 努力建立更多的社会联系, 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曾讲过这样一则寓言: 很久以前, 人类都是 “双体人 ” , 有两个脑袋、 四条胳膊、 四条腿。 由于人类的傲慢自大, 宙斯把人劈成两半, 于是人类不得不终其一生苦苦寻找另一半。 但是被劈开的人太多, 找到 “另一半”成了最难的事情之一, 但是孤独的 “半人 ” 仍然苦苦寻找着。 “半人 ” 这种不完整的状态更隐喻着个体永远是未完成的、 残缺的, 它诉说着人类精神的孤独, 和人类试图从孤独中走出来的焦虑。很多哲学家看来, 孤独乃是人存在的本质。
4、孤独已不是一种心理状态, 而是全人类要面对的客观事实, 是一个 “严肃的哲学问题” 。正是在这样一个宏大的人类命题下, 大家没有意识到自己始终摆脱不了孤独, 但又不断地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打破这孤独。去年空巢青年特别火, 这是指一群单身且独脉脉职业数据白皮书05自租房的的年轻人。 他们远离故乡和亲人, 独居生活, 缺乏家庭生活和感情寄托, 独自在大城市奋斗打拼, 而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随着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和多元化, 人们也寻求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去排解孤独、 消费孤独, 并陷入孤独经济大时代、 大环境。一些人开始关注到这涌起的 “孤独经济” , 将其视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片蓝海,
5、是孤独社会的商业狂欢。最近, 脉脉数据研究院对上万名职场人进行了一次 “孤独感” 调查, 结合脉脉站内的话题和大数据, 同时通过采访, 选取70后、 80后、 90后不同年代人的案例, 生动地表现各个年代和年龄段人所面临的孤独感, 排解孤独的方式, 以及因孤独产生的一脉脉职业数据白皮书06些消费行为。 最终形成了这份 “孤独经济” 报告。调查的人群样本中, 他们72.19%在外地生活, 在家乡生活的占19.23%, 而经常出差、 漂泊不定的占比为8.58%。他们中61.47%的人, 平时会感觉孤独; 不会感觉孤独的占比为38.53%。 在孤独感出现的频率上, 偶尔孤独的人占51.77%; 经常
6、孤独的占27.22%; 每天都会孤独的占21.01%。脉脉职业数据白皮书07他们有的独在异乡, 有着漂泊无依的孤独; 有的身在家乡, 却也有着父母在身边依旧无法排解的孤独; 有的有家庭子女, 却因缺乏灵魂伴侣而孤独在时常侵袭的孤独面前, 该如何解脱? 又是否能解脱?当问李坤是否有时会感到孤独? 他反问道,“孤独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吗? 有的人说自己没哭过, 可信吗? 很可能是他好面子而已。 ”李坤觉得, 从心理学上讲, 孤独感是正常动物都会有的, 尤其在社群性动物中间。心境多随处境变化, 后面就是更高层次需求了 。 但另一方面, 身居高位也许更孤独, 而且没有安全感。某种程度上讲, 马斯洛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