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境交易所:2017年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分析报告(3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环境交易所:2017年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分析报告(31页).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分析 北京环境交易所 2017.07 环境风险分析国际研讨会 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途径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途径 目录 碳定价现状碳定价现状 未来碳价情景分析未来碳价情景分析 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途径 来源:环交所分析 气候变化的风险因素 洪水和风暴等气候事件造成的一级风险。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物理风险 低碳经济转型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金融风险 转型风险中最明显的是与气候变化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低碳技术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偏好的变化、物理事件的发生和气候科学的重大进展相关的风险 转型风险 遭受气候变化损失的一方从负有相关连带责任的金融机构收回损失而带给金融机构的风险 责任风险 来源
2、:环交所分析 中国气候政策中的碳约束目标 2030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 2020目标: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 “十二五”目标:“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10年下降16%和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4%、森林蓄积
3、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并作为约束性指标。 中国的碳约束目标 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途径 来源:环交所分析 碳交易是企业承担碳环境成本的重要方式 通过市场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向得到越来越大的认可 以碳交易为代表的环境市场越来越清晰地走入人们的视野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11 2011 2011/2012 2012 2013 2014 2014 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途径 来源:环交所分析
4、中国碳市场政策概览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四十二)推行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结合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行动和新建项目能评审查,开展项目节能量交易,并逐步改为基于能源消费总量管理下的用能权交易。建立用能权交易系统、测量与核准体系。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案。完善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监管体系。 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十二)中国还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途径 来源:环交所分析 关于切
5、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 工作目标: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温室气体排放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国家、地方、企业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覆盖范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碳排放额度涉及1万家单位,30亿40亿吨。 工作任务: (一)提出拟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企业名单 (二)对拟纳入企业的历史碳排放进行核算、报告与核查 (三)培育和遴选第三方核查机构及人员
6、 (四)强化能力建设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资金保障 (三)技术保障 中国碳市场政策概览 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途径 来源:环交所分析 中国碳市场建设路线图 (目前) (2013-2016) (2011-2012) (2017以后) 碳金融市场起步 碳金融市场发展完善 市场类型及特点 政策前提 京都议定书 CDM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 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 金融业务许可政策 碳金融阶段 CDMCDM项目项目 零星VER交易 区域试点准备阶段 区域试点正式阶段 全国性 碳市场 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途径 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途径碳风险的市场化量化途径 目录 碳定价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