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市场新需求与产业新业态(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市场新需求与产业新业态(20页).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一、国内旅游发展总体趋势向好,区域非均衡化格局未变 旅游接待规模保持稳固增长,2011年的26.41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44.4亿人次,总体增幅为68.12%,年均增长率约为12%。 旅游收入规模保持稳固增长,收入规模从2011年的1.93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9万亿元,增长幅度为102.07%,年均增长率约为15%。 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依然表现为“7:2:1”的三级阶梯状分布,即我国的客源市场有近70%源自东部地区,20%源自中部地区,10%源自西部地区。 从发展趋势来看,东部地区累计潜在出游力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70.0%下降到2016年的64.1%,呈现逐年
2、降低趋势。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在不断升高,累计潜在出游力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30.0%提升到2016年的35.9%,区域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省(区、市)潜在出游力得分排名省(区、市)潜在出游力得分排名上海省(区、市)潜在出游力得分排名省(区、市)潜在出游力得分排名上海1.00001陕西陕西0.309917北京北京0.97632黑龙江黑龙江0.308618广东广东0.84563山西山西0.295219江苏江苏0.73814吉林吉林0.290620浙江浙江0.73095内蒙古内蒙古0.288921山东山东0.65036江西江西0.284522天津天津0.61357海南海南0.
3、273223福建福建0.52468云南云南0.252124河北河北0.49839广西广西0.236825湖南湖南0.436810贵州贵州0.215926辽宁辽宁0.402911新疆新疆0.150427湖北湖北0.390112甘肃甘肃0.090628河南河南0.363413宁夏宁夏0.089129重庆重庆0.341214青海青海0.054330四川四川0.333715西藏西藏0.000031安徽安徽0.321216 可将全国31个省(区、市)划分为5级潜在出游力类型:出游力极强地区:出游力极强地区: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天津;出游力强地区:出游力强地区:福建、河北、湖南、辽宁、湖北
4、、河南;出游力较强地区:出游力较强地区:重庆、四川、安徽、陕西、黑龙江、山西;出游力一般地区:出游力一般地区:吉林、内蒙古、江西、海南、云南、广西、贵州;出游力弱地区:出游力弱地区: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 2016年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旅游市场规模总体呈现“5:3:2”的“东强西弱”格局。 从发展趋势来看,2016年中、西部地区旅游人次的增长率分别为15.1%和13.4%,超过东部地区的10.0%的增长率。中西部地区旅游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20.5%和22.9%,超过东部地区的15.6%。我国各区域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东部地区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最高,旅游发展指数为0.56
5、,其次是中部地区,旅游发展指数为0.47,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指数相对最低,仅为0.23。 可将全国31个省(区、市)划分为5级国内旅游发展水平类型: 极发达地区:极发达地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 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安徽、河北、四川、湖北、河南、北京、江西、湖南、辽宁、福建; 较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云南、上海、山西、陕西、贵州、重庆; 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海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甘肃、新疆、天津; 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西藏、宁夏、青海。 由低空旅游、铁路、高速公路、景区环线等组成的现代旅游交通路网,让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距离越来越近,并逐步促使“快旅慢游”格局形成。 中客流量
6、方面依然以东部三大经济区之间、三大经济区与成渝地区之间、长三角与中部地区之间旅游流为主; 旅游通道便捷度方面,长三角内部的便捷度指数在区域尺度相对最高,达到15.69。北京流向天津的旅游流便捷度在省级尺度相对最高,达到20.63;二、大众休闲旅游成为国内旅游市场主体特征 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旅游动机主要以休闲度假及娱乐为主,占48.3%,其次是探亲访友占27.2%,再次是观光游览占13.9%,商务出差、健康疗养以及其他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比例均低于10%,分别为8.1%,1.4%,1.1%。农村居民来说,休闲度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