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学会:2017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之一——大数据支持下的十大活力指标(3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物学会:2017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之一——大数据支持下的十大活力指标(38页).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1 2 目录 1. 研究背景 . 4 存量规划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街发展范式转变 . 4 历史文化名街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的现实需求 . 4 互联网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 4 2. 研究框架 . 7 整体理念 . 7 研究内容 . 7 核心价值 . 9 3. 指标体系 . 11 指标体系 . 11 分析思路 . 12 4. 指标分析 . 15 文化类设施发展 . 15 使用者特征 . 19 受欢迎程度 . 22 5. 未来展望 . 32 物联网支持下的历史街区实时监测 . 32 感官地图直观地表达并加强历史文化名街特色 . 3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众参与 . 35 基于街景图片
2、识别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识别 . 36 参考文献 . 39 责任声明 . 39 3 4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存量规划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街存量规划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街发展范式转变发展范式转变 一、一、从静态的单一保护规划,转变为动态的综合治理从静态的单一保护规划,转变为动态的综合治理 将历史文化名街视为一种动态型的城市遗产, 按照历史文化街区内在的发展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有机更新”的方式实现历史文化名街的动态式发展保护,强调对物质空间环境与文化社会的持续综合治理。 二、二、从街区建成环境的改造从街区建成环境的改造 ,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环境塑造,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环境塑造
3、及时、全面地了解城市包括原住民在内的使用者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历史文化名街的相关设施配置与环境改善。 历史文化名街精细化、历史文化名街精细化、动态化动态化管理的现实需求管理的现实需求 一、一、维护历史文化街区功能的延续和历史文化的传承维护历史文化街区功能的延续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是活态的文化遗产,不能只保护那些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存文化多样性。 ” (单霁翔,2014) 。通过对历史文化名街功能的监管与引导,谨防过度旅游和商业开发导致其“原真性”的丧失。 二、二、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同保护、共同受益的体制机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同保护、共同受益的体
4、制机制制 通过多源渠道建立历史文化名街保护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包括保护规划公示与意见征询、文化遗产监督管理、相关舆情分析等。 信息信息技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的发展带来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新机遇机遇 一、一、 ITIT 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为遗产信息的全面记录为遗产信息的全面记录与呈现与呈现,提供了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所未有的良好条件 逐步改善原先由于遗产数字记录标准和习惯的缺失, 导致的大量非数字化记 5 录信息无法传承问题。 通过将历史遗产资料信息化档案的建立,完善对遗产信息的全面记录。通过三维场景下的虚拟现实,对遗产进行原址虚拟呈现。 二、二、 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丰富
5、了公众与文化遗产互动的可能性丰富了公众与文化遗产互动的可能性 新媒体通过形象生动的传播以及创新的互动方式,提供了文化遗产领域中公众参与的平台,可向公众提供文化遗产信息查询、评论、保护监管等功能。 6 7 2.2. 研究框架研究框架 整体整体理念理念 基于中国城市发展的普遍现状与现实需求,提出以共享信息为核心,各行业协同实现的“感知-应用-共享信息”的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图 1) 。通过智慧城市理念与体系架构在历史文化名街中的应用,辅助其更好的实现保护与发展。 图1. 清华同衡智慧城市和城市数据运营体系结构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 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
6、3 年连续 5 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由中国文化报社联合中国文物报社举办的评选推介活动所产生的共 50 条历史文化名街为研究对象(图 2) ,具体包括: 第一届: 北京市国子监街、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南大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老街、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山东省青岛市八大关、山东省青州市昭德古街、海南省海口市骑楼街(区) (海口骑楼老街)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八廓街; 第二届: 8 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