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专题研究:零售资产质量承压下的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与证券化-250113(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专题研究:零售资产质量承压下的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与证券化-250113(9页).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个人信用类不良贷款回收变化情况 作者:中诚信国际 结构融资一部 作者:中诚信国际 结构融资一部 田 野 卢中来 周博洋 中诚信国际 结构融资一部 评级总监 中诚信国际 结构融资一部 评级总监 王 立 零售资产质量承压下的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与证券化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攀升。截至 2024 年 9 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33,769 亿元,较年初增长 4.69%。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助力风险化解。目前,个人不良贷款常见的处置方式主要为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和不良贷款批量转让。2016 年 2 月开始,我国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三批试点金融机构涵
2、盖 6 家国有银行、9 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 家政策性银行、4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部分城、农商行等共计约 40 家机构。截至 2024年末,银行间市场累计发行 314 单个人信用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以下简称“NPL 产品”),累计发行规模 802.45 亿元,累计消化个人不良贷款本息余额 9,029.50亿元。2016 年 4 月,原银监会出台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同年 6 月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登中心”)公布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规则和信息披露细则试行办法,为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提供了新渠道。近年来转让规模快速增长,共计约 30 家
3、机构通过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实现了不良资产处置。在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的基础上,原银保监会于 2021 年 1 月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银登中心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首批参与试点银行包括 6家国有银行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022年底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至政策性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专题研究专题研究 零售资产质量承压下的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与证券化 金融租赁公司以及部分城、农商行。通知发布 4 年以来,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快速发展,截至 2024年 9月末累计成交 826单,对应不良贷款未偿本息合计约 2,056亿元。(一
4、)银登中心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1)自业务试点以来成交规模逐年增长,出让方以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主,资产(1)自业务试点以来成交规模逐年增长,出让方以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主,资产类型主要为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透支资产。类型主要为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透支资产。按照通知要求,参与试点的个人贷款范围以已经纳入不良分类的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类信用贷款为主,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抵(质)押贷款、个人经营性抵押贷款等抵(质)押物清晰的个人贷款应当以银行自行清收为主,原则上不纳入对外批量转让范围。2023 年以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快速增长,2023 年和2024 年前三季度
5、分别成交 390 单和 305 单,对应不良贷款未偿本息余额分别为 965.4 亿元和868.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449.40%和 77.13%。从出让方结构来看,股份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占比较高,2023年9家股份制银行共转出311单,对应不良贷款未偿本息合计732.65亿元,占比 75.89%;10 家消费金融公司共转出 14 单,对应不良贷款未偿本息合计 183.71 亿元,占比 19.03%。从资产类型来看,以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透支为主,2023 年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三类资产未偿本息占比分别为43.26%、39.15%和17.56%。自2023年开始,个人消
6、费贷款和信用卡透支这两类资产批量转让规模显著提升,也侧面反映出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承压,进一步加大了不良贷款批转力度。图图1:银登中心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情况(亿元、单):银登中心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情况(亿元、单)注:成交规模统计口径为不良贷款未偿本息余额 资料来源:银登中心,中诚信国际整理 零售资产质量承压下的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与证券化(2)折扣率(2)折扣率1 1整体处于较低水平,2023年以来随着短逾期时间项目数量占比的提高,整体处于较低水平,2023年以来随着短逾期时间项目数量占比的提高,平均折扣率有所回升。平均折扣率有所回升。折扣率方面,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