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核与辐射安全执法局:2019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报告(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核与辐射安全执法局:2019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报告(23页).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2019 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报告 黑龙江省核与辐射安全执法局 二二年三月 前 言 为了确保公众健康和辐射环境安全, 2007 年我省按照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要求建立了黑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网,开展的监测覆盖了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国家重点监管的核与辐射设施周围环境监督性监测和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监测。 2019 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报告以国控网和省控网数据为基础,对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国控网和省控网。2019 年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按照黑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方案的要求,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包括 15 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
2、量率在线连续监测,51 个点位累积剂量监测;空气监测包括 15 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的气溶胶监测,哈尔滨市的沉降物、空气(水蒸汽)和降水中氚、气态放射性碘同位素监测;水体监测包括松花江流域、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和镜泊湖、兴凯湖地表水监测,13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监测,哈尔滨市城市地下水监测;此外,还包括 27 个点位的土壤监测,哈尔滨市的电磁辐射监测。 报告中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 。 监测结果表明:2019
3、年,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其中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目 录 1 辐射的来源01 1.1 环境中天然电离辐射源.02 2 辐射环境质量05 2.1 空气吸收剂量率06 2.2 空气08 2.3 水.11 2.4 土壤15 2.5 环境电磁辐射.15 3 总结.18 3.1 环境电离辐射.19 3.2 环境电磁辐射.20 1 1 辐射的来源 2 环境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我国居民所受的电离辐射个人年有效剂量比例示意图见图 1.1-1。由图可见,我国居民所受的电离辐射照射中, 绝大
4、部分来自天然辐射源的照射, 天然辐射源所致的居民个人年有效剂量占总剂量的 94%, 而人工辐射源所致的居民个人年有效剂量仅占总剂量的 6% (参考潘自强、刘华主编的核与辐射安全 ) 。 1.1 环境中天然电离辐射源 环境中的天然电离辐射源主要包括来自外层空间的宇宙射线及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地壳中的原生放射性核素。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2000 年和 2008年报告,全球天然电离辐射源所致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 2.4mSv(典型范围为 1 13mSv) ,根据中国环境百科全书选编本核与辐射安全 ,我国天然电离辐射源所致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值大约为 3.1mSv。天然电离辐
5、射源所致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值分布见表1.1-1。 3 表 1.1-1 天然辐射源所致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值1) 辐射来源 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值(mSv) 全球 我国 宇宙射线电离成分 0.28 2) 0.26 2) 中子 0.10 0.10 陆地伽马射线 0.48 0.54 氡及其子体 1.15 1.56 钍及其子体 0.10 0.185 钾-40 0.17 0.17 其他核素 0.12 0.315 总计 2.4 3.1 注:1)资料来源:UNSCEAR 2008 年报告和中国环境百科全书选编本核与辐射安全 。 2)因宇生放射性核素引起的全球居民照射相对较小,表中未包括。 1.1.1 宇宙辐射
6、宇宙射线是指来自外层空间射向地球表面的射线,分为初始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初始宇宙射线为直接来自外层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主要是质子和粒子,以及某些重要的原子核;核次级宇宙射线是由初始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和 电磁辐射,主要是介子、光子、电子以及中子。来自外层空间的初始宇宙射线,绝大部分在大气层中被吸收,到达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线几乎全是次级宇宙射线。 宇生放射性核素主要是由宇宙射线与大气层中的核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其次是由宇宙 射线与地表中核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在这些核素中,对公众剂量有明显贡献的是碳-14、氚 (即氢-3) 、钠-22 和铍-7,其中碳-14、氚和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