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DC:“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潜力与机遇(202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RDC:“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潜力与机遇(2022)(6页).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本报告为2021年度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NRDC) 与 “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合作项目成果。 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FECO) 副主任李永红、 气候工作基金会 (CWF) 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晓华对报告的编写给予了总体指导。报告中外方主要编写人员包括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蓝艳博士、 庞骁、 于晓龙、 徐佳敏、 葛少童,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顾佰和博士、 刘靖博士、 盛煜辉博士, 东盟能源中心Andy Tirta博士、 Rika Safrin、 Alnie Demoral与Amira Bilqis, 以及缅甸环境专家Kyaw S
2、oe Win等。此外, 特别感谢NRDC气候与能源高级项目主管段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 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副主任王一军、 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吴慧敏、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林祥东、 印度尼西亚基本服务改革研究所 (IESR) 研究员Deon Arinaldo、 越南绿色创新与发展中心(Green ID) 执行董事兼创始人Nguy Thi Khanh、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对外交流合作部主任张志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所所长王泺、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国际部处长张瑞卿、 国家电投集团国际部副处长郭宇在报告编写中给予的建议和指导 (排名不分先后) 。致 谢报告中相关观点
3、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观点。01OPEN, INCLUSIVE AND GREENBRIGC来源: 各国NDC、 中长期减排发展战略 (LEDS)当前,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与气候危机叠加交织,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 各国正处于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 东盟国家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COP26) 前发布联合声明, 宣布实现了21%能源强度降低目标, 超额完成2018年设定目标, 同时呼吁发达国家加强国际合作。 根据2021-2025东盟能源合作计划 (APAEC 2016-2025 Phase II: 2021-
4、2025) ,东盟国家将在2025年实现能源强度降低32%的整体减排目标 (基于2005年水平) , 并使可再生能源在东盟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的占比达到23%, 在发电装机总容量中的占比达到35%。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着巨大的资金、 技术和能源基础设施缺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和风电设备制造国, 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均居全球前列。 中国与东盟在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合作迎来历史机遇期。 中国政府发布的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中, 阐述了中国碳达峰工作总体部署, 要求要推进绿色 “一带一路” 建设, 加强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在绿色基建、 绿色能源、 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 提高境外项目环境
5、可持续性, 打造绿色、 包容的 “一带一路” 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扩大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出口, 发挥 “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合作平台作用, 推动实施 “一带一路” 绿色投资原则 等举措。中国和东盟国家是实现各自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天然合作伙伴。 自2009年首个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 发布以来, 中国与东盟在环境与气候领域建立了成熟的政策对话机制,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务实合作。 根据最新发布的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 ,双方未来在环境与气候领域合作将更加密切。此外, 中国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
6、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表明中国的海外能源领域投融资重点将发生转移。 2021年, 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1, 未来中国对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合作必然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但是, 东盟各国的资源禀赋、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各不相同, 最优转型路径并不一致, 关注重点也需有所区别, 亟待开展相关研究, 为双方下一阶段合作研判重点领域、 指明未来方向。东盟位于亚洲东南部, 处于亚洲与大洋洲、 太平洋与印度洋的 “十字路口” ,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近年来,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东盟十国碳排放量持续走高, 能源部门的总碳排放量从2000年的693 MtCO2增加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