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中国经济观察报告2025年1季度:结构转型下的稳增长政策(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国发院:中国经济观察报告2025年1季度:结构转型下的稳增长政策(18页).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中国经济观察报告 2025 年第一季度 1 结构转型下的稳增长政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观察报告课题组i 摘要摘要 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转型与周期波动双重挑战:传统增长动能持续减弱,新兴产业接续不足形成结构性矛盾;内需疲软加剧周期波动压力。报告提出“宏观政策+行业政策”协同的稳增长政策框架:短期通过宏观政策稳定总需求,重点防范房地产行业下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行业政策着力破解新旧动能转换瓶颈。财政政策既要稳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又要强化对新兴产业的财税支持;货币政策应突出结构性导向,定向支持科技创新与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实施需强化预期管理,稳定市场信心。中长期需深化要素市场化
2、改革、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扩大高水平开放,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培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新动能,实现短期风险防控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引言 2025 年,我国将迎来“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依然为 5%左右。如果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我国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人均国民收入突破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门槛,完成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经济体的历史性跨越。1 但需清醒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深度叠加,宏观形势复杂严峻。为如期达成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我国需有效应对稳增长、促
3、转型、防风险等多重挑战的持续考验。作为转型经济体,我国经济增速同时承受着产业结构转型的长期压力与经济周期波动引发的短期扰动。以建筑业、房地产业及基建投资为支柱的传统增长模式,在经历二十余年高速发展后呈现动能衰减趋势;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尚未形成对经济增长的等效替代能力。新旧主导产业更迭期内,部门增长具有天然的非 i 本期报告执笔人为赵波。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中国经济观察报告 2025 年第一季度 2 同步性,这是结构转型经济规律的必然体现。传统的逆周期调控政策重点在于调控总需求,但对于产业转型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影响有限,
4、过度干预甚至可能加剧部门间资源错配风险,降低生产要素配置效率。2025 年以来,在房地产贷款降息、减税、放松限购限贷以及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政策作用下,部分城市今年 2 月份成交面积同比有明显增长,但一、二线城市整体存销比从“三条红线”政策以来仍在上升,房地产销售压力仍然巨大。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结束过去“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其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度将持续下降。本报告提出一个“稳增长”的政策框架,强调宏观政策与行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宏观政策聚焦总量波动,稳定总需求;行业政策则着力克服结构转型困难,在稳定引发经济波动的主导行业的同时,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稳增长”政策框架除总量概念
5、外,还需强化结构视角,政策应对需双管齐下。在“稳增长”的政策框架中增加结构的视角,并非否定总量政策的作用,而是为了提升总量政策的功效。当前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核心目标在于防范其对经济形成进一步拖累风险。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稳增长的关键应着力于加速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与规模化发展。如果这一结构性矛盾未能缓解,总量扩张政策很可能仅导致旧产业临时性活跃,难以真正实现“稳增长”政策目标。破解当前经济复苏困局的核心在于构建“传统产业有序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梯度接续发展”的动态平衡体系,这不仅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行业政策互相协同,更亟待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培育等深层次制度变革,全面
6、激活微观主体的内生发展动能。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中国经济观察报告 2025 年第一季度 3 第一部分: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一、一、经济经济结构转型结构转型与行业与行业波动波动的内在逻辑的内在逻辑 (一一)结构转型规律与产业演进特征结构转型规律与产业演进特征。国际经验表明,成熟市场经济体普遍经历“农业部门收缩工业部门先增后降服务业部门扩张”的转型路径,其核心驱动力在于部门间技术非均衡进步与人均收入增长驱动的消费升级。工业化国家发展经验表明,当一国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时,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同时达到峰值,此后服务业将成为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轨迹与此高度吻合:第三产业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