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025践行深度用云:主机上云运维现代化核心能力报告(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2025践行深度用云:主机上云运维现代化核心能力报告(46页).pdf(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践行深度用云主机上云运维现代化核心能力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尚海峰 胡玉海 贡 青 刘征辉 林丽鑫支新辉 王 飞 徐 俊郭晓征 耿丽丽 马晓明 毛明强 张志炯 张 毅王进行 马 韬 石 松黄征彬 熊洪槐 钱 沛 秦丹涛 张瀚文 闻 涛张 江 王 珂 石 沛 李 松 李 晋 彭永红胡 堃 程紫东 姚 博 田应军 席 彬 王乐晓刘 杰 张任远 张 凯 关建峰 赵静敏王 瑞编制委员会P R E P A R A T I O N C O M M I T T E E主 编 单 位编 委 顾 问编 审 组 成 员主 编 人 员参 编 人 员责 任 编 辑(排名不分先后)去三四十年,金融核心系统主要采用集中式
2、主机架构进行建设。随着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不断深化,云计算技术的持续演进,金融机构普遍采用了云原生相关技术进行业务改造,更有不少头部大行作为先行者,率先将主机承载的核心系统业务也迁移上云,加速了金融行业数智化、自主创新进程。目前,大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已经完成了从一般类业务上云到核心类业务上云改造的试点工作,进入到核心业务批量上云改造阶段。柜面系统、网银系统、信贷系统、投资理财系统、信用卡系统等核心交易系统陆续迁移到云上,使得金融云平台承载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重要性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业务对持续高可用的要求更加苛刻,尤其是核心业务上云后,任何业务中断都会引发重大的影响。金融对公众开
3、放的核心业务一旦中断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甚至引发信用危机。除业务中断外,业务的劣化,如卡顿、报错等,也会造成最终用户的不满和投诉。这就对承载核心业务的云平台提出了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除了稳定的产品外,强大的运维体系是保障云平台稳定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主机核心业务逐步上云后,如何加强运维全链路监控能力,快速定位、定界和解决问题,如何变被动运维为主动故障预防从而大幅减少潜在故障与运维投入,如何将应用运维与平台运维进行有效协同从而保障系统性业务高可靠高可用,如何应对平台运维安全与租户安全带来的双重挑战等问题,成为了摆在金融运维人面前的关键挑战。华为云基于自身云平台运维经验,以及服务上百家
4、金融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持续积累主机上云场景的运维核心能力,并沉淀了一套全面构建稳定可靠的现代化运维能力的路径和方法,期望助力金融企业加快实现主机业务的全面云化。过序言P R E A M B L E尚海峰华为主机上云军团CEO、混合云总裁目录CONTENTS结语443主机上云运维现代化核心能力09-432.1 平台运维现代化2.1.1 全链路运维监控构建从应用到云平台的全栈感知能力2.1.2 基于故障模式库和云网一体化运维实现确定性故障恢复2.1.3 基于一体化风险库和混沌工程进行预见性风险治理2.2 应用运维现代化2.2.1 运维规划前置到设计阶段,业务可靠性来源于运维与设计的融合2.2.
5、2 借助运维数仓构建应用可用性监控管理体系,实现业务故障实时感知定界2.2.3 面向故障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提升故障感知、诊断、恢复智能化水平2.3 安全运维现代化2.3.1 全视角运维安全体系设计构筑金融云运维安全堤坝2.3.2 体系化、智能化安全运营为云上业务保驾护航2主机上云带来的运维新挑战05-081.1 挑战1:如何基于应用视角设计高可用上云方案与高可靠运维保障方案1.2 挑战2:云平台技术栈快速增厚,如何有效进行全链路可视监控1.3 挑战3:云网深度融合,如何快速发现、定位、恢复问题1.4 挑战4:如何应对运维安全与租户安全的双重挑战1主机上云带来的运维新挑战挑战1:如何基于应用视角
6、设计高可用上云方案与高可靠运维保障方案主机上云的最大挑战就是核心应用上云后的可用性管理。随着原来运行在大机上的应用不断迁移上云,云上的业务可用性等级要求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传统的运维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核心业务N个9的可用性目标。可用性管理前置到了系统设计乃至应用设计阶段。即便如此,可用性管理依然面临着成本、技术和管理的三重挑战。首先,无论是备份、主备、多活还是业务单元化改造,所有的高可用的架构设计都需要投入高昂的成本,高可用的效果和技术方案的投入成本成正相关关系。如何平衡高可用的投入与产出就成为IT管理者在高可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难题。其次,高可用设计是一系列技术方案的组合,从底层网络设计、到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