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2024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6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气象局:2024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69页).pdf(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全国生态气象公报2024 年中国 气 象 局中国 气 象 局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中国气象局2024 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摘 要.1第一部分 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气象监测与影响评估.3第二部分 全国主要生态系统质量气象监测与影响评估.13一、全国林区.13二、全国草原.15三、全国农区.17四、全国荒漠区.18第三部分“三区四带”生态质量气象监测与影响评估.25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25二、黄河重点生态区.34三、长江重点生态区.39四、东北森林带.48五、北方防沙带.53六、南方
2、丘陵山地带.59七、海岸带.61目 录 2024 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1地表生态状况变化受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对提升地表生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公报重点评估气象条件对地表生态质量的影响,2024 年和 2000 年以来的主要评估结果如下:2024 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 69.2,较常年增加 7.0%,较 2023 年增加 1.1%,植被生态质量为 2000 年以来最优。其中,全国林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较 2023 年增加 2.4%;全国草原产草量较 2023 年增加 3.4%,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创 2000 年以来新高;全国粮食单产较 2023 年提
3、升 1.3%,再创历史新高;北方荒漠化地区植被长势较好,加之“三北”治沙工程的实施,防风固沙功能增强,易起沙尘土地面积比例较 2023 年减少 2.3 个百分点。2024 年全国 0积温较常年和 2023 年分别偏多 9.4%和 2.3%,降水量较常年和 2023 年分别偏多57.6毫米和82.7毫米,水热条件适宜,利于全国植被生长和生态改善。其中,草原和林区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气象条件贡献率为 19.7%。“三区四带”中,2024 年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气温偏高,植被生态质量好于常年和 2023 年,三江源、祁连山等区域冰川持续消融、冰川面积减小、冻土退化、湖泊面积增大。黄河重点生态区降水偏多、
4、气温偏高,水热条件利于植被生态改善,植被覆盖度较 2023 年增加 2.1 个百分点,水土保持功能增强。长江重点生态区气温偏高,降水略偏多,气象条件利于植被生长和湖泊水体面积恢复;鄱阳湖和洞庭湖水体面积较 2023 年分别增大 28.5%和 70.6%;巢湖和滇池蓝藻水华发生面积和频次明显减少;太湖蓝藻水华发生气象条件适宜,蓝藻水华发生面积大于 2023 年。东北森林带涵养水源和保持土壤生态服务功能区域差异大,森林带北部较常年偏差、中南部偏好;呼伦湖和扎龙湿地区域降水较常年偏多,水体面积较常年分别增大6.3%和13.5%。北方防沙带降水偏多,植被长势好于常年和 2023 年,易起沙尘土地面积比
5、例较 2023 年减少 6.5 个百分点,植被防风固沙功能增强。南方丘陵山地带气温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植被生态质量好于常年和 2023 年,涵养水量持续升高。海岸带水热条件适宜,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较常年增加 7.2%。从变化趋势看,20002024 年全国 99%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64%的区域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良好的水热条件叠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共同促进了地表生态改善。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呈升高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增加 3.2 克碳/平方米和 0.28 个百分点,全国涵养水源和保持土壤、北方荒漠化地区植被防风固沙等生态服务功能也明显增强。摘 要2024
6、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2说明:图中“三区四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源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图中涉及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覆盖度、生态质量指数、易起沙尘指数等,见公报正文中注释。长长江江重重点点生生态态区区气温偏高,降水略偏多,利于植被生长和湖泊水体面积恢复;鄱阳湖和洞庭湖水体面积较2023年分别增大28.5%和70.6%;巢湖和滇池蓝藻水华发生面积和频次明显减少;太湖蓝藻水华发生气象条件适宜,蓝藻水华发生面积大于2023年。南南方方丘丘陵陵山山地地带带气温偏高,降水量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