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2025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与心理健康:全球科学证据专题报告(4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RCH:2025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与心理健康:全球科学证据专题报告(40页).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支持单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能源基金会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引用方式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专题报告工作组(2024),“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与心理健康:全球科学证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中国插图来源:; 及网络关于 ARCH(AiR-Climate-Health)北京大学联合复旦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能源基金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ARCH(AiR-Climate-Health)。ARCH吸纳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和健康影响领域的
2、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成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旨在以健康驱动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并作为智库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尽快实现。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ARCH)专题报告工作组2025 年 5 月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与心理健康全球科学证据联合主席朱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丰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施小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阚海东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摘要宫继成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健康系主任、研究员(报告总召集人)陈仁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湉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
3、产品安全所副所长、研究员赵晓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薛涛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刘俊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万薇北京大学环境暴露与健康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兼任研究员、亚洲清洁空气中心项目总监刘欣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第一章宫继成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健康系主任、研究员(召集人)刘慧侠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李志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第二章陈仁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召集人)薛晓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第三章李湉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研究员(召集人)朱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
4、品安全所助理研究员第四章宫继成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健康系主任、研究员(召集人)万薇北京大学环境暴露与健康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兼任研究员、亚洲清洁空气中心项目总监工作组成员列表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ARCH)专题报告摘要空气污染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全球人口因暴露于空气污染而导致的过早死亡与相关疾病风险已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同时,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挑战,不仅通过热浪、寒潮、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也通过影响食品安全、加剧光化学污染等间接路径对健康造成威胁。值得关注的是,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也是导致不良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诱因。为了更全面
5、地揭示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ARCH 平台编制了这份专题报告,系统梳理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加剧人群心理疾病的科学证据。报告从多个维度展开研究,包括全球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与心理疾病负担的态势,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心理健康及其流行病学证据。通过分析,专题报告主要发现如下:全球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形势依然严峻,且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重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仅 3.5%的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到 WHO 空气质量指导值(5 g/m3)。为改善空气质量,中国自2013年起实施了以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十条”)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过去十
6、年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的空气污染问题仍然不容忽视,2022-2023 年间,颗粒物(PM)与臭氧(O3)的年均浓度出现了小幅度反弹,后在2024 年趋于平稳下降,未来仍需进一步降低PM2.5与 O3污染水平。此外,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2024 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高出约 1.55,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中国同样受到影响,2024年地表年均气温达 10.9,创 1951 年以来最高,且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增多。与此同时,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据 2021 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结果,心理健康问题是导致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