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银行-与实体共舞基本面和估值的双拐点之年-220517(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银行-与实体共舞基本面和估值的双拐点之年-220517(23页).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上市公司 公司研究 /公司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银行 2022 年 05 月 17 日 江阴银行 (002807) 与实体共舞,基本面和估值的双拐点之年 报告原因:首次覆盖 买入(首次评级) 江阴银行作为首批农信社改制、同时也是首家 A 股上市的优质农商行,在业务转型、服务实体制造业过程中处处为先。但过去受制于表观层面相对偏弱的资产质量指标,市场对其关注度并不高,对其近三年深化变革、出清不良的成效更是认识不足。目前江阴银行 22 年 PB 仅 0.64 倍,近三年较上市农商行同业平均折价超 20%,充分反映市场对江阴银行的成长性存在显著预期差。 首批改制、首家 A 股上市农商行,江阴银行彰显“
2、抢先机、快转型”的底色。2022 是基本面迎拐点之年, 步入盈利向上周期。 江阴银行是 2001 年全国首批试点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三家农商行之一, 2008年全国首批在异地开启布局, 2016 年更是首家 A 股上市农商行, 发展历程中彰显抢先争优底色。 1Q22交出了超越自我、优于同业的亮眼成绩单:利润增速超 20%且持续突破历史中枢(2016-21CAGR:10%) , 其背后不仅是资产质量大幅改善带来的拨备反哺, 更在于量价齐升下营收能力大幅改善 (1Q22营收增速 22%为行业最高) 。近两年贷款增速均超 14%,1Q22 贷款同比增长 14.6%且较前五年均值持续提速(2016-21C
3、AGR:11.7%) ,我们判断,江阴银行已进入新一轮规模扩张的发展快车道。 预期差之一:做实不良拐点,不良先行指标实现历史性改善:1)市场对江阴银行的不良存有历史“偏见” 。历史上其表观不良率一直高于同业,事实上这与区域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江阴地区民营经济尤为发达,在 2012-16 年的扩张周期中,相对激进的跨行业投资导致风险积聚。受制于 2012 年小微企业面临经济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三期叠加、2014 年联保互保风险和 2018 年严控民企融资,过去江阴银行账面不良一直居于高位(2017 年不良率最高约 2.4%) 。2)但更要关注近两年市政府、江阴银行非常关键的边际变化。一方面,市政
4、府高度重视当地企业,充分引导回归主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江阴银行主动暴露风险,出清存量、严控增量,持续做实资产质量。1Q22 不良率降至 1%以下,拨备覆盖率提升至 450%以上,单季度改善幅度均为上市银行最大。更核心的一点,关注率低至 0.51%相比两年前的 2.62%大为改观,已经是行业极优水平,市场对江阴银行的偏见亟需纠偏。 预期差之二:融合当地、深入企业,借强大的区域经济活力持续推进结构转型,打开成长空间: 1)人和:作为本地唯一独立法人资格商业银行的身份,网点最多且覆盖面最广以触达客户(本地网点 75 家,是第二名邮储的两倍且远超其他所有银行) ,同时决策链条短,策略调整及反应
5、速度快(信贷从需求到审批最快 2 天内) ;同时依托人熟地熟的地缘优势在辖内开展“整澄授信” 、 “整村授信” ,已对接超 217 个行政村(覆盖全市超 70%) 、预授信金额近 200 亿。 2)地利:江阴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和中国资本第一县,制造业发达、民营经济活跃。江阴银行根植区域经济强大的制造业基因,对实体贷款占比超过 9 成、制造业占对公近半、融资平台贷款少之又少、地产开发贷几乎没有。这一信贷结构不仅彰显其“实体振兴银行”标签,亦契合宽信用、稳增长政策抓手,更有望受益于疫后中小微需求修复带来的信贷扩张弹性。 3)天时:2021 年市政府提出“南征北战、东西互搏” 、产业园区升级赋予发
6、展新活力。其中既有政府部门加强对园区升级改造的财政金融支持,更有入驻以及存量企业存在包括但不限于土地购置、厂房升级等增量信贷需求。短期来看, 江阴银行作为当地唯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总部设在当地的银行,恰逢良机,已计划未来三年投入不少于 300 亿的信贷支持。更重要在于,大批优质企业的陆续入驻,将赋予江阴银行挖掘核心客户上下游小微客群的增量蓝海。 4)人尽其才,近两年的战略转型已卓有成效。2020 年单设小微、普惠金融部,凭借人熟地熟、决策链短的地缘优势,抓住产业链挖掘小微需求(江阴上市企业中 58 家为县级市第一且诸多知名企业在江阴布局有产业链) 。 2021 新增普惠类贷款占比超过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