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3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部: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38页).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5 年6月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为使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了解我国海洋生态状况,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推动建设海洋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了2024 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现予以公布。目 录Contents概 述 1第一章 海洋生态基础状况 2水体环境 2沉积环境 6海洋生物 7近岸海域生态区 11第二章 典型生态系统状况 15珊瑚礁 15海草床 19滨海盐沼 24红树林 30海藻场 35牡蛎礁 39河口 43海湾 50海岛 57第三章 海洋生态灾害和生态问题 59赤潮 59浒苔绿潮 62局地性
2、生物暴发事件 63海平面变化 63海岸侵蚀 64海洋低氧 64第四章 海洋生态保护行动 65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 65布局海洋生态保护空间 65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66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66推动海洋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71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 72专栏海洋珍稀濒危生物保护 10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施行 18山东省附近海域新发现大面积海草床 22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29自然资源部加快推进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工作 34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发布 41自然资源部推进全国蓝碳生态系统调查监测工作 492024年中国海洋生
3、态预警监测公报 1概 述2024 年,自然资源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对海洋生态系统分布格局清楚、对典型生态系统现状与演变趋势清楚、对重大生态问题和风险清楚”为目标,加快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为防范化解海洋生态受损重大风险、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供支撑。近年来,我国海洋观测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集海洋站、雷达、浮标、船舶、无人机、卫星遥感于一体的“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监测网,监测要素涵盖海洋生物、水文气象、水体环境、沉积环境,监测区域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海域,重点关注
4、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分布区以及生态灾害高风险区。2024 年,自然资源部在 14 条近海标准断面、1621 个近海监测站位开展生态趋势性监测,对 136 个典型生态系统分布区域和 350 个典型海岛开展调查监测,对赤潮、浒苔绿潮等生态灾害和海洋低氧等生态问题开展预警监测。调查监测结果显示,2024 年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海域有所改善,珊瑚礁、海草床、滨海盐沼、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海藻场、牡蛎礁、河口、海湾、海岛生态状况基本稳定。近年来我国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盐度、酸碱度、化学需氧量和底层溶解氧浓度无明显变化趋势,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硫化物含
5、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近岸海域浮游生物、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总体保持稳定。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2024 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 1993-2011 年平均值高 96 毫米,海岸侵蚀在局部区域较重,夏季近海表层水温较常年偏高1.2,处于有观测记录以来同期最高位。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较近十年平均值有所增加,浒苔绿潮、局地性生物暴发、河口低氧等生态灾害和生态问题仍然存在。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2第一章 海洋生态基础状况1 水体环境水温2024 年夏季,我国近海表层水温范围为(23.234.2),平均值为 29.4,较常年1同期偏高1.2,8月渤海和黄海大部海域发生海洋热浪2事
6、件,最大强度3超过5.0。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近海表层水温呈波动上升趋势。近十年4夏季我国近海表层水温平均值为 28.7,2024 年夏季较近十年平均值高 0.7,处于有观测记录以来同期最高位。1982-2024 年夏季我国近海表层水温(左上:渤海;右上:黄海;左中:东海;右中:南海;下:全海域)1 常年是指 1991-2020 年气候基准期的平均值。2 海洋热浪是指在一定海域内发生的日海表温度至少连续 5 天超过当地季节阈值的事件,其持续时间可达数月。3 海洋热浪最大强度是指海洋热浪发生期间的最大海温距平。4 近十年指 2015-2024 年,下同。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3盐度